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王国维共返回14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最是人间留不住访王国维故居

    来源期刊:《浙江月刊》第42卷 第5期  作者:夢之儀 出版时间:2010-05-10
    关键字: 王国维故居 王国维 游记

    一清光绪三(一八七七)年的冬日,在浙江海宁州盐官镇双仁巷王氏旧宅,王国维降临人间。海宁州,即今浙江省海宁市。海宁位居浙江北部,地处钱塘江口北岸,其州城当时在盐官,修建于钱塘江边。其地经济繁荣、文化发达。清代盐官陈氏有「一门三阁老,六部五尚书」之誉。王国维旧宅地「双仁巷」,原有「双仁祠」,为纪念曾任浙西节度使的唐代书法家颜真卿及其从兄颜杲卿两兄弟的忠节而立祠名巷。所有这些,这样的一种文化氛围,无不给幼年的王国维留下深深的印象。盐官最扬名于世的,是被称作

  • 文章訓詁學流衍述要——魏晉至隋唐(下)

    来源期刊:《豐縣文獻》 第24期  作者:李振興  出版时间:2000-01-01
    关键字: 训诂学 陈寿 《方言注》 王国维 孔颖达 《五经正义》

    郭氏注《方言》较为特出的例子,而所使用的语言,均为当时的晋语。由此不仅可看出汉、晋语言递变之迹,亦可看出语言混合之象,以及语音的变化,这就语言学的观点来衡量,意义尤为重大。至于语义方面的广狭迥异,或义同语异的转变,因篇幅不够,容不再作说明。欲知其情,请参王国维先生所著《观堂集林》卷五<书郭注方言后>。五、孔颖达《五经正义》:此书的出现,可说是义疏体发展的结果。而义疏的滥觞,似乎可以上溯至郑康成。[4]我们皆知,郑氏笺《诗》,是以宗毛为主。换言之,

  • 文章尚書洛誥篇辨疑——兼談何尊「惟王五祀」

    来源期刊:《豐縣文獻》 第17期  作者:李振興  出版时间:1993-01-01
    关键字: 《尚书·洛诰》 “惟王五祀” 韩愈 周成王 王国维

    诰所谓「以功作元祀」,「称秩元祀」,就是明显的例証。虽说是「元祀」,但这一年,并不是周成王之元年,而是成王五年。他又引王国维周开国年表中的话说:「成王即位,周公摄政之初,亦未尝改元。洛诰曰:『惟七年』,是岁为文王受命之十八祀,武王克商七年。成王嗣位,于兹五岁,始祀于新邑,称秩元祀,经乃云惟七年,而不云惟十有八祀。」他认为王国维的看法可信。并确认何尊是成王五年器。他对「京室」的看法则是「成王亲临成周视察,并在刚刚建成的京室诰谕了贵族宗小子何。」[34]根据

  • 文章家鄉的月光

    来源期刊:《豐縣文獻》 第18期  作者:瑞甫  出版时间:1994-01-01
    关键字: 上元节 苏轼 固守县城 王国维 故乡月光

    状况说成「台北的月统,没有我们家鄕的亮。」倒是很眞切的一句话,只是周期圆缺的现象,和家鄕并没有甚么两样。因为提到月光,使我想到古今的诗人墨客,多喜欢将之引入诗词歌曲里。所谓「吟风弄月」,成了他们的长技。宋代周邦彦有一阕「解语花」词,写的是元宵佳节的一番升平景象,其中有「桂华流瓦」一句,颇令人击节赞赏。虽然王国维在他「人间词话」里说:「美成解语花之桂华流瓦,境界极妙,惜以「桂华」二字代『月』耳。」但以桂华流瓦,状写月光,生动活泼,不仅韵味佳,颇有出凡入圣之妙

  • 文章詩文名家天下揚(中)

    来源期刊:《豐縣文獻》 第22期  作者:劉昭祥  出版时间:1998-01-01
    关键字: 诗文名家 唐寅 苏轼 花月诗 王国维

    」这一阕词,在当时即获得甚高评价。其后评词者交相称赞,「双双燕」一词不仅推为咏燕词之绝唱,亦誉为咏物词之代表作。词苑指称:「史邦卿咏燕曰『差池欲住,试入旧巢相并。还相雕梁藻井,又软语商量不定。』可谓极形容之妙。」近人王国维,为著名之词评家,其所著「人间词话」,极享盛誉。谈及咏物词,亦推重双双燕。他认为:「咏物之词自以东坡水龙吟(按:和章质夫咏杨花)为最工,邦卿双双燕次之。白石暗香疏影(咏梅)格调虽高。并无一语道著。」谈过双双词,我们再看「燕双飞」歌辞。辞如后

  • 文章闲话海宁王国维

    来源期刊:《浙江月刊》第11卷 第3期  作者:維思 出版时间:1979-03-06
    关键字: 王国维 平生事略 名贤传记

    纪念性文字,约可归纳下列数点:1.早有厌世之念 缪斌说:王国维虽崇尙叔本华悲观哲学,但叔并不主张自杀,毁灭肉体不是解脱之法。可是王国维乃是学者,并非哲学家。其一生因治学精勤,但生活顚沛,仅是畸形收获,并非完美安慰。故其有诗:书成付与炉中火,了却人间是与非。”可见早年隐含毁灭无复怜惜之意。2.辛亥革命之刺激 宣明说王君以头脑清晰的学者,而去做遗老,弄经学,结果是思想冲突与精神苦闷,这或者是自杀,至少是悲观的主因……以王君之新旧学识而言,实不应作遗老。徒以人情

  • 文章古代信史的重建

    来源期刊:《安陽文獻》 第13期  作者:屈萬里遺著 出版时间:1997-01-01
    关键字: 王国维 甲骨文 古代信史 帝王世系 殷代历法

    清代嘉庆年间崔东壁所著的考信录,于「异端小说不经之言,咸辟其谬,而删削之」(考信录自序)他虽然「以经为主,传注之与经合者则著之,不合者则辨之」(同上);致使顾颉刚批评他「只是儒者的辨古史,不是史家的辨古史」。然而,从事重建我国上古史工作的,它究竟是第一部书。民国六年,王国维利用甲骨文字的材料,作成了「殷卜辞中所见先公先生考」和「续考」两文(见观堂集林)。他证实了殷先公自上甲以下的次序,是「报乙、报丙、报丁」,而不是像史记和汉书人表的次序——报丁、报乙、报

  • 文章金聲玉振話昆曲

    来源期刊:《常熟鄉訊》 第82期  作者:夏坤 出版时间:2010-08-01
    关键字: 昆曲 王国维 宋元戏曲史 浣纱记 历史沿革

    王国维在《宋元戏曲史》里考证了我国戏曲的流变。他认为,眞正的戏曲不能不从元杂剧始,「以故事为主,至元剧出而体制遂定,南戏出而变化更多,于是我国遂有纯粹的戏曲。」南戏最古老的声腔发源于浙江海盐,流行于江苏、浙江、江西等省的有海盐、余姚、弋阳诸腔。「行于吴中,流丽悠远,出乎三腔之上」的昆山腔始于元代末年,是南曲的一个支派,流传至今业已六百余年了。昆曲,最早称为昆山腔,又称昆腔。相传是顾坚创始。据明代张广德的《眞迹目录》记载:「元朝有顾坚者,离昆山三十里,居千

  • 文章近代浙西兩位傳奇性的國學大師

    来源期刊:《浙江月刊》第21卷 第4期  作者:孫尙志 出版时间:1989-04-10
    关键字: 近代 浙西 国学大师 章太炎 王国维

    章太炎(一八六八—一九三六)王国维(一八七七—一九二七)章太炎(炳麟)浙江余杭人,王国维(静安)浙江海宁人,余杭、海宁原属杭州府,海宁县于抗战时隶第十行政督察区,今亦归入嘉兴市,海宁县治并已迁硖石,原县治海宁亦恢复盐官旧名。笔者于去年五月囘鄕省亲,于游西湖胜景时,曾瞻拜民族英雄于谦、张苍水墓于西湖南屛山麓,章太炎墓经其继室汤国黎夫人遵其遗志于民国七十年五月迁葬张苍水墓侧,盖两者同为抗淸英雄志士,一则孤军浮海抗淸十九年失败而成仁取义,一则反淸革命,入狱三年

  • 文章宋代四川交子考(下)

    来源期刊:《四川文献》 第56期  作者:文守仁  出版时间:1967-04-01
    关键字: 宋仁宗 李心传 四川交子 王国维 宋代纸钞

    尚有一端,即印刷术之进步也。前述王国维氏宋一贯背印合同印跋,以金之地名合同印,皆与钞版联合者,所以节重印之劳。自唐末以来,我国之印刷术,已进于木刻。五代之际,蜀板尤见称于世。而蜀人先利用其术于纸币之发明,亦足反映中古时期蜀地文明之盛。苟由此而探讨其时其地其他各项进步之迹,亦治史者之任也。本文所述,以史阙有间,疏漏仍多。整理补充,当俟异日。

共14条记录 1/2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