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牙祭共返回6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閩都小吃

    来源期刊:《闽聲》 第3期  作者:秦淮畫 出版时间:1966-09-01
    关键字: 调烹法 牙祭 甜肉丸 炒米

    我国各地对吃的调烹法,亦因地因人而殊,就以故鄕福州一地而言,归纳起来,有大吃小吃两种,前者是指上馆子,叫出四盘六盌吃得痛快淋漓。后者是指零星小吃,花没几个钱即可满足牙祭,吃起来也津津有味,但小吃种类之多,实不胜枚■,兹简单介绍如次:淸汤面点类;所谓「淸汤」即是用牛猪骨头,放汤锅中熬得味纯汤浓,作为煮炒蒸焖调汁主要原料,故俗语简称「淸汤馆」,无如台省一般料理小摊,端仰「味精」,其味道自不能以道里计。故鄕城内外有数家闻名遐迩的道地小吃舖;塔尾街炖羊肉;目岭顶

  • 文章徐州啥鍋是啥麼鍋?

    来源期刊:《豐縣文獻》 第27期  作者:編委會  出版时间:2003-01-01
    关键字: 中华商场 打牙祭 啥锅

    中华商场拆迁以后,中华路变宽了,集聚在商场里的外省美食也都在一夜间不见了,点心世界、清眞馆、眞北平、吴抄手、温州馄饨、福州点心和面店等,眞正的本尊大部分都不知去向,每次经过中华路,五脏六腑都有些遗憾。记得小时候,常常跟着爸妈到中华商场去打牙祭,虽说年幼不知好滋味,但是清眞馆第一时间端上来的热腾腾蒸饺,明知饱含汤汁的肉馅烫口,却又忍不住先咬一口的欲望,是一种甜蜜的回忆。当初蒋介石为了安置水灾灾民,而下令在中华路兴建忠、孝、仁、爱、信、义、和、平八栋商场

  • 文章牙祭的来历

    来源期刊:《武進鄉訊》 第20期  出版时间:1970-04-15
    关键字: 打牙祭 衙祭 风土习俗

    牙祭这个名字由来已久,来到了台湾,见到打牙祭的风气,不分城市或鄕村都极盛行。逢到农历的初二,十六藉拜拜为名,实际扩大吃肉食,名为打牙祭。考其来源,「打牙祭」三字,本是「打衙祭」之讹传,淸人吴振棫黔语中记载着此事,黔俗给使厮养遇朔望之次日得食肉,谓之牙祭肉,滇蜀亦然。按通考载石林叶氏云「节度使碧油缸斾受使者藏于公宇私室,皆别为堂号节堂,每朔望之次日祭之号为衙祭日」,是「衙祭」二字其来甚久,祭毕分肉以畀众人,即祭统所云:「庖翟阍惠下之道也」,大槪初二、十六

  • 文章説飲食

    来源期刊:《四川文献》 第60期  作者:羅尚  出版时间:1967-08-01
    关键字: 碟子席 四川乡俗 牙祭之期 敬菩萨 干盘子

    则洗衣扫地,接班交班,擧凡厨房、碗柜、泡菜坛子,均要打整得乾乾净净,免被讥笑为懒婆孃。初一十五,或初二十六,是牙祭之期,漕房、油房之类工人,食肉有定量,可多不可少。农家打榖子一个牙祭,耘田一个牙祭,栽秧子先打牙祭,叫做开秧门。打牙祭一定敬菩萨,切下拳头大一方熟肉,(叫做刀头)配上酒、香烛钱纸,先敬家神,次土地,再附近路边路之山神、土地、泰山石敢当等。附近有庙宇,要敬吃晕的菩萨,如牛王菩萨,猪儿菩萨、灵官、谷王、川主等等。干盘子是川中很有名的,过年之际,家家

  • 文章家鄉生活的囘憶

    来源期刊:《江津》 第24期  作者:鄒煜 出版时间:1979-08-10
    关键字: 鸦片烟 金堂柳叶 四川茶馆 打牙祭 宴客礼俗

    在县城里是百日场(每天都做生意),什么物品都买得到;在鄕场是三天赶一场(即赶集),必需要赶场时才有鸡鸭肉蛋贩卖,吃鱼的机会更少。由于生活水准较低,富裕人家也要三五天才有鱼肉等荤菜上桌,贫穷人家通常要半个月才有一次吃肉的机会。一般富裕人家雇用的长工,开店舖雇用的伙计,或者供应伙食的小型工厂的工人,要每逢初二和十六,才有吃肉的机会,也就是半个月打一次「牙祭」。当然其他过年过节,烧袱纸敬菩萨,祭神跳端公,上坟挂靑,家里有人过生日,或者有远客来,都有吃肉的机会,像今天

  • 文章么店子

    来源期刊:《四川文獻》 第77期  作者:羅尚 出版时间:1969-01-01
    关键字: 么店子 三岔路口 百货店铺 打牙祭 经营生意

    上茶馆吃茶,再上酒店吃酒,再开饭吃「帽儿头」,浑浑然,陶陶然,打了盐巴,忘记称叶子菸,只好囘么店子找补充。还有一种酒醉鬼,逢场必醉,囘家途中酒醒,想起该买的全没有买,就不能不取之于么店子。还有一种人,逢场天也不要多走路,到么店子去拦路截买,既免走路,又省茶酒钱。三六九赶场地区,每初一十五,么店子上会杀猪以供附近人家打牙祭。总之么店子不愁生意,逢场天有生意,闲天也有生意,其店址多半在三岔路口,庙子附近,有水有黄桷树之处。因为是么店子,所以经营生意者,也多是

共6条记录 1/1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