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熹平石经共返回4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蔡邕与汉熹平石经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10卷 第10期  作者:呂佛庭 出版时间:1978-10-25
    关键字: 蔡邕 党锢之祸 石经

    「臣年四十有六,孤特一身。」可见邕妻早就死了。邕无子,女已出嫁,所以才是「孤特一身」。邕女,名琰,字文姫,博学善词赋,又精硏音律。先嫁河东衞仲道,不久夫亡,无子,琰即归住娘家。初中为南匈奴掳去,下嫁于左贤王。在朝中十二年,生二子。曹操素与邕为忘年至交,痛感邕死无嗣,身后萧条,于是遣使者持金璧赎文姫还鄕。又改嫁于同郡屯田都尉董祀。二、熹平石经汉代皇帝对于书法特别重视,不但实施书法考试制度,而且并为善书的士子们设以官职。规定学童十七岁以上准其参加书试,讽籀书

  • 文章平正始两石经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21卷 第4期  作者:于凌波 出版时间:1989-10-01
    关键字: 石经 正始石经 史料考古 出土文物

    公元五三四年高欢挟持着孝静帝迁都邺城,史称东魏,北魏就算亡了。东魏迁都邺城——现在的河南临漳县,到了公元五四六年——东魏静帝武定四年,高欢的儿子高澄,忽然想起了洛阳的石经,派人到洛阳迁石经到邺城,这时「熹平」、「正始」两种石经还有五十二块——熹平石经创造时是四十八块,正始石经创造是三十五块,共为八十三块。现在五十二块,也就是在历年战乱中毁坏了三十一块。这批石经运过黄河到河阳时——邺城在黄河北,河阳是黄河北岸的孟县——不幸河岸崩裂,使大半的石经没入滚滚黄流之中

  • 文章最古名都是洛陽(下)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15卷 第3期  作者:呂佛庭 出版时间:1983-03-30
    关键字: 洛阳 古都 石经 龙门石窟 白马寺 牡丹

    ①汉熹平石经,后汉书蔡邕传云:「邕以经籍去圣久远,文学多谬,俗儒穿凿,疑误后学,平四年,乃与五官中郞将堂谿典、光禄大夫杨赐、谏议大夫马日磾、议郞张训、韩说、太史令单飏等,奏求正定六经文字,灵帝许之。邕乃自书丹于碑,使镌刻,立于太学门外。于是后儒晚学,咸取正焉。及碑始立,其观视及摹写者,车乘日千余辆,塡塞街陌。」由此可知,「正定六经文字」这件大事,当时知识界是如何的重视了。由后来出土的碑石证明,蔡邕等所正定的经典文字,实际是七经:一是鲁诗,二是尙书,三是周易,四

  • 文章蔡邕与汉熹平石经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23卷 第4期  作者:呂佛庭 出版时间:1991-10-01
    关键字: 蔡邕 石经 生平经历 正定六经文字

    普遍,而其影响也最深远。如现在国剧所演的「赵五娘吃糠」、「描容」与「扫松下书」,都是根据琵琶记的剧情所改编的。只要是看过国剧的人,没有不知这桩被歪曲了的故事之内容的。由于读正史的人少,读琵琶记和看戏剧的人多,所以正史对于后世之影响,远比不上小说和戏剧对于后世之影响之普遍、深远。自宋代以来,有井水处都知蔡中郎,可见小说戏曲宣传力量之大,是如何的惊人了。蔡邕一生最得意最突出的杰作,就是「熹平石经」。对于硏究儒家经典和书法,实有莫大的贡献。因此,我特地详细说明,以

共4条记录 1/1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