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库收录台湾地区期刊,为给研究者提供原始资料,本库保存期刊原貌、未删改,不代表本库认同作者的观点和用语,请鉴别!
傑出的愛國主義教育家熊育鍚,畢生以「教育救國」、「科技興國」為己任,澤及桑梓,惠及社會,是贛鄱大地名垂青史的一代宗師,教育史上的一塊豐碑。歷史重任熊育鍚這位傑出人物的出現,有其歷史的必然,是江西社會發展的需要。他的青少年時期正處清朝末年,政府腐敗無能,國家貧困落後,人民苦不堪言。當時,落後的教育現狀,滯後了江西的發展,使人憂心忡忡。江西的教育有過鼎盛的歷史。兩宋時期全國共有書院五一五所,江西就有一七〇所,質量之高,也居全國之首。發達的教育,使江西人才輩出...
民,饱读诗书,博览经史,以値洪杨俶扰,无意仕途,居家课子,先生幼承庭训,故能得以奠定其国学深厚基础、及壮、鉴于满清纲纪不振,怵然于世变日亟,深知非从事西洋文化科学工业硏习,迎头赶上,不足以应变图强,乃于南昌巿东湖滨,创设「熊氏英文学塾,假熊氏试馆为黉舍,开赣省新敎育先风,后以求读青年日众,于光緖二十七年辛丑,与新建夏敬观(剑丞)先生[1]合力扩充英文学塾,增设班次,更名为「乐群学堂),翌年,夏氏离赣,就任江苏提学使,复与从弟元锷协商,[2]取「心远堂」存款
熊育锡先生,字纯如,号炳仪,江西南昌县冈上乡月池村人。清同治七年戊辰(1868)12月生。其曾祖父熊世昌,一生清贫却嗜学不倦,居乡为塾师。“手持一卷,坐檐下,冻雪压屋将圮,犹展诵不绝”。临终时嘱咐三个儿子:“将来每房中至少都有一人读书”。这句话,成为他三大房和月池熊氏家族的经典祖训。祖父熊论和及祖叔伯,经营盐茶典当,经商有方致富,遂捐资建“心远堂”,以鼓励资助熊氏子弟读书。熊育锡少年时,专心攻读,勤于学问,于光绪年间举秀才,补廪生,后随萍乡名儒贺菶生先生
为业,传播儒家思想,才使古豫章避免了「蛮夷之邦」的落后状况,融入了中原先进文化行列。清末民初,为改变国家积弱积贫的落后面貌,有识之士提出教育救国,江西近代爱国主义教育家熊育锡就是其中的一员。熊育锡(1868-1942),字纯如,号仪炳,出生于南昌县岗上镇月池村,早年曾举秀才,补增生,后留学日本,曾任蔡元培时的北京京师学堂斋务长,民国初年的江西省文事局长。他受严复的思想影响,以中西文化相结合为模式,于1921年于南昌市澹台灭明墓址(原友教堂旧址)内创办了私立
版权所有 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华全国台湾同胞联谊会、北京大学文化资源研究中心
大陆赴台之各省市同乡会文献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您当前的IP是: Processed in 0.071 second(s)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8208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新出发京批字第版0079号 京ICP备06036494号-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