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烽火台共返回5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象山的古蹟和名勝㈣

    来源期刊:《寧波同鄉》 第293期  作者:何敏求 出版时间:1993-08-01
    关键字: 象山 烽火台 炮台 戏亭 欧家祠堂

    续上期)十五、烽火台和炮台象山三面环海,一路穿陆,海岸线长逾三百公里,夙称海国。明洪武十七年(一三八四),信国公汤和巡视海疆,布置防务,于沿海置衞设所、建寨、筑城、设烽堠,以固海防。据民国《象山县志》载,洪武时县内设烽堠二十九处分隶衞、所。隶昌国衞九处:赤坎、黄沙、前山、后门、崎头、松岙、仁义、何家榄、乌石。隶钱昌所七处:靑雷、蒲门岭、东门岭、中堡、前山、涂茨、杉木洋。隶爵溪所七处:公屿、沙岭、玉泉、屛风、外岭、赵岙、半岭。隶石浦所六处:后山、前山

  • 文章千金寨的今昔

    来源期刊:《東北文獻》第29卷 第1、2期  作者:王恩濤 出版时间:1998-12-01
    关键字: 千金寨 抚顺 烽火台遗址 煤田 民歌

    妓院、赌场、吗啡大烟馆等,工人们一年用血汗换来的几个钱,常常在这里一夜被掏光。欢乐的是日寇和把头,矿工永远不会有欢乐,不知有多少矿工为生活所迫,走投无路,不是投河,就是躺在杨柏堡大桥底下冻饿而死,成为「路倒儿」。可以说是屡见不鲜的情景。千金寨原是一个普通的小村庄。村南千金山上还有古代烽火台遗址,千金寨之名也是由此而来。此村土地肥沃,谷类丰收,居民世代以种田为生,过著农耕牧歌式的田园生活。到了一九〇一年夏,有人在这里挥镐抬筐挖起煤来。千金寨煤田早已为人所知,据

  • 文章洋化的倉前山

    来源期刊:《闽聲》 第9期  作者:振瀛 出版时间:1967-03-01
    关键字: 仓前山 天安寺 烽火台 石岩山

    不久间顿成极为时髦洋化的新兴地带。淸末民初,战事频仍,有钱人家,为托庇外人,纷纷在此觅地营建臣宅或洋房,于是别墅公馆林立,仓前山便成为福州的最高尙的住宅区了。仓前山因洋化而繁荣,但也有许多名胜和古迹,可资介绍。烟台山烽火台仓前山的最高峯叫烟台山,屹立闽江右岸的山峯上,旧设烽火台,作为报警之用。(上期本刊第四版有图片一帧,乃烽火台之照片,误植为「鼓山风景」特此更正,并请参照。)民国后以年久失修,故己倒坏,遂改建「光复烈士纪念碑」。登山远眺,东及鼓山以至马江,西

  • 文章卫山烽火台

    来源期刊:《寧波同鄉》 第445期  作者:余麟年 出版时间:2006-04-10
    关键字: 卫山 烽火台 浪港山 钱塘海寇 炮台山

    卫山座落在宁波市观海卫鎭东北一里许,古称浪港山,又名迎浪山。早年在潮水上涨时能淹没半山,为出海船只躱避风浪之地,遂以「浪港」和「迎浪」得名。浪港山东望伏龙、西踞虎屿,南近五磊,北抵大海,历来是军事战略要地。历史上曾有东晋孙恩、唐朝袁晁、裘甫、宋代方腊后裔都利用过这里争夺和出入中原,吴越进贡也由此入经登莱抵大梁。故宋、元之间已设寨驻军。宋政和年间(一一一一—一一一五)浪港山头(卫山)建有「树表」,表三人守之,遇敌情,昼则举烽,夜则举火,烽火台已初具规模

  • 文章浮生隨筆(八)

    来源期刊:《揚州鄉訊》 第171期  作者:周秋如 出版时间:1992-04-10
    关键字: 长城 八达岭 烽火台 狼粪燃烟 山海关

    尙有单独建筑之烽火台,一旦遇警,即举烽火用来传递军情信号,据传用狼粪烧烟很大,可上达云霄,远处易见,古人曾用狼粪燃烟,故烽火台又名狼烟台,今日长城一带,已很少见。我父子三人及姪女婿登城后,由于城向山巅仰建,虽逐步向上,尙不觉吃力,瞬时到达一城楼,所幸当日天阴多云,不再像昨日游颐和园受日晒之苦。进入城楼内,下层空无一物,只是游人通道,楼旁有一铁梯,我由铁梯登上楼台,远见城上游人,男女老幼上上下下犹如波涌,再仰视随山峦曲折起伏的长城,气势磅礴,令人胸襟大开

共5条记录 1/1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