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炒米糖共返回4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青年园地)金坛的炒米糖

    来源期刊:《金壇鄉訊》 第32期  作者:張永忠 出版时间:1978-07-01
    关键字: 金坛 炒米 习俗

    招待嘉宾和至亲们,一边吃一边聊聊家常,多么亲热!当然,炒米并不是专门招待客人而用的,即在年时孩子们饥饿了,或下田干活肚子饥了,用葫芦瓢盛着干吃,(用舌舐)又香又脆!落笔至此,吾辈在台之同鄕,个个都已垂涎已将近三十年,没有啖到此种美味的滋味了!炒米糖的做法,是选用上等的麦芽,(家鄕附近埠头鎭产的最好)买来时已做成约三公分直径圆圆的团,当炒米起锅趁其热度,将团渗入,俟发輭即用掌压扁,待冷却后,混放于炒米瓮内,其香、脆、甜能亦保持一年之久,其味之美,非言

  • 文章續「憶江南」

    来源期刊:《揚州鄉訊》 第90期  作者:柳絮 出版时间:1977-12-10
    关键字: 炒米 麦芽糖 梨膏 百草糖 乡土民俗

    二十五、炒米糖米淘净,蒸熟炒和沙;心热面麻饼压,圆球方片麦饴加,更有爆成花。每届腊尾,有临时作坊,专为各家炒米,以糯米淘净蒸熟,拌沙焙炒,一粒可分为三、四粒,松脆香酥。或购麦芽饼,乘热压为炒米糖,以备新岁赠孩。茶食店所制者,切为方片;小贩则粘为球状,成炒米团;更有用机器爆裂,则又成炒米花矣。二十六、麦芽圆而大,敲碎换来尝。僻巷穷鄕老脸汉,破铜烂铁旧衣裳,尽货盈筐。箩挑一担,前置木盘,放圆块麦芽,沿僻巷穷鄕,敲换破烂,童妪欢迎,日久渐相识。迨

  • 文章匾對

    来源期刊:《四川文獻》 第72期  作者:羅尚  出版时间:1968-08-01
    关键字: 匾对 炒米耙耙 板凳戏 蜀中房屋

    的坐堂吹。细吹细打,所谓仙乐飘飘四处闻也。再可能凑一队锣鼓狮子。或是板櫈戏(即打围鼓)。受情人家,招待殷勤备至,三天三夜,整个张罗酒食,散烟倒茶,摆桌子、安櫈子,打洗脸水,各设执事,专司其职。总提调高座堂皇,令出如山,乃一鄕素具威望之人也。么满十排一辈人,伏伏贴贴,跑得团团转,稍不如意,挨骂还不敢出声。头两天九大碗酒席,第三天吃复筵。每天上午摆茶、炒米糖耙耙。晚上消夜,干盘子吃酒。妇女宾客,不吃酒下面。待客之厚,今日已少比重场面。匾形如学校之黑板,刻四个擘窠

  • 文章年關卽景

    来源期刊:《四川文獻》 第78期  作者:羅尚 出版时间:1969-02-01
    关键字: 杀年猪 打扬尘 粑粑炒米 供神祭灶 冬至节

    年关由风俗习惯形成,凡是为过年而准备之一切年而准备之一切事物,包括衣食玩乐在内。从秋收开始,到倒牙止,收开始,到倒牙止,是为预备阶段。倒牙之后,种种过年年所需,都要祭灶需,都要祭灶以前赶办妥贴;此其间,就造成乡村年关闹热场面间,就造成乡村年关闹热场面。粑粑炒米糖之准备:打完榖子,接着整一批精熟之准备:打完谷子,接着整一批精熟酒米和饭米,一部份做阴米子,晒粑果子,一部份留米子,晒粑果子,一部份留做粑粑。同时煑包谷烤酒,熬麦芽,催肥猪,忙不烤酒,熬麦芽

共4条记录 1/1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