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灾害共返回6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林州的聖水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34卷 第1期  作者:王庭楨 出版时间:2002-01-01
    关键字: 红旗渠 人工河 自然灾害

    当年自然灾害与国家经济困难,物资缺乏,工作人员每天只能分配六两粮食,无论山菜河草都拿来充饥。可是百姓仍然前扑后继,自愿投入这个神圣工作,让人感动不已!从分水闸再向西北方车行约二十分钟,到达晋冀豫三省交界点,向下方看到彰河河床只有少量流水。车行向西南踅转至红旗渠总干渠游览区,在停车场爬上数十级台阶,已到达总干渠畔之参观步道。渠内巨流,山壁宏伟,风景壮丽。渠道中有六至八人座之汽艇,游客可购票乘坐,上下游饱览山岩风光,亦感受身在人工天河的乐趣。沿渠向下行走约半小时

  • 文章黃河流域歷史旱澇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25卷 第1期  作者:張德二 出版时间:1993-01-01
    关键字: 黄河流域 旱涝灾害 洪水 旱灾 水利

    撰文:张德二(国家气象研究院天气室)黄河流域在历史上以水旱灾害频繁著称。但由于流域范围广大,流域内各地区的自然地理条件有显著差异,旱涝情况也各不相同。兰州以上地区,大部属高寒地带,降雨的年变差较小,也很少暴雨,加上人烟稀少,旱涝灾害均不突出。兰州以下的上中游地区,多属黄土高原,北部干旱少雨,旱灾威肋严重,除河谷平原有洪水灾害外,一般无涝灾;上中游的大部分地区属半干旱、半湿润的地带,降雨量在年际和年内变化都较大,又多暴雨,往往旱涝交替出现,但仍以旱灾危害

  • 文章黃河防凌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25卷 第1期  作者:蔡琳 出版时间:1993-01-01
    关键字: 黄河 凌汛 灾害 水利建设 水库

    增加四度三十七分,上下游的冬季月平均气温相差约五℃。包头河段的流凌封冻比兰州早二〇多天,解冻却晚一个多月,致使内蒙古河段封冻时溯源而上,解冻时则由上而下,构成复染的冰情现象。自宁夏石咀山市以下,河身狭窄,解冻时流冰常在弯曲段受阻。自巴彦高勒至托克托,河身逐渐放宽,多畸形大弯,较大弯道有六十九处。冰凌极易在弯道处堵塞,形成冰塞和冰坝,引起水位陡涨,凌峰水位常接近或超过同年伏汛期最高水位。这段河道年年均有程度不同的凌汛灾害发生。下游河南、山东河段的凌汛:该河段

  • 文章金堤河流域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25卷 第1期  作者:温存德 王文俊 史洪 出版时间:1993-01-01
    关键字: 金堤河 黄河 自然资源 河堤 灾害

    区大于三米,水质一般良好。金堤河中下游于一九五一年辟为黄河滞洪区,幷建有石头庄溢洪堰等工程。为了有利于防汛,一九六一年曾将范县、寿张等几县,由山东划归河南管辖。一九七七年废除溢洪堰,兴建渠村分洪闸,用以防备黄河特大洪水。滞洪区面积为二、三一六平方公里,约占流域面积的四六%,人口一二五万,耕地二四二万亩。本流域地处黄泛平原,长期以来水系紊乱,排水不畅,洪、涝、旱、碱、沙等灾害频繁,洪灾威胁尤为突出。如一九三三年长垣大堤决口几十处,全区成为泽国。流域内曾是

  • 文章認識地震

    来源期刊:《鄢陵雜誌》 第15期  出版时间:2000-01-01
    关键字: 九二一大地震 自然灾害 地震带

    九二一大地震」使台湾中部地区严重受创,许多人家破人亡、无家可归,然而,我们在悲痛之余,是否也该深自检讨,我们的防震知识是否足够?建筑物是否耐震稳固?我们的危机处理与应变能力是否俱全?从近几年的世界重大灾害性地震所留下惨痛教训来看,因地震振动而直接造成的人员伤亡数及财物损失相当有限,反倒是人为建筑物因无法承受地震的振动而倒塌,或因人们缺乏防震观念间接地扩大了灾情,例如火灾便是铸成重大损失的主要因素之一。是故,住于地震带上的每一个人,应对地震多所了解;以期

  • 文章河南省水利建設概述(自民國十七年至三十六年)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10卷 第10期  作者:朱光彩 出版时间:1978-10-25
    关键字: 河南历史 水利建设 自然灾害 疏浚黄河

    是:春风吹人醉,杭州作汴州。心以为危,一吐为快,爰经勉凑数句,聊以明志并自勉以勉人。惜不懂音韵平仄,定必贻笑大方。①人生原非一场空[1],立德立言又立功[2],我祖我宗复疆土[3],扫除暴政不虚生[4],②十年退休一身轻,何事忧伤心忡忡?绛帐授徒启后进,两京收复指顾中。③中流揖舟[5],大呼过河[6],痛飮黄龙[7],全瓯无缺[8]。[1] 如竹林七贤等人,不能面对现实,不知庄敬自强,救国救民,而惟生活消沉,醉生梦死,均不足取。[2] 人生三不朽,望

共6条记录 1/1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