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火轮共返回4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二十年代故鄕的水陸交通(下)

    来源期刊:《青田會刊》 第49期  作者:碎唐 出版时间:1990-06-01
    关键字: 青田 温州 火轮 船舱

    水上交通我们家鄕水路交通,当年只有一条靑、温(靑田到温州)定期航线,有日、夜两班,日航每日有航船三至四只,还有盘汤一只,同时行驶,每日温州、靑田对开各一班。航船比一般船儿大三分之一,满载可坐十五、六人左右,设备简陋,衞生也差,舱内五味杂陈,旅客如入鲍鱼之肆,久之也就习惯了。航船每日上午由大埠头至温溪,等候潮水,再由温州来的小火轮拖至温州。在温溪等潮水时,客人可以上岸方便,也可以买些东西吃,不过航船里有供应午餐,虽然菜、饭没有家里的精美,但吃起来却比家里

  • 文章「小火轮」与「双炊糕」之恋

    来源期刊:《溫州會刊》第4卷 第1期  作者:括蒼山人 出版时间:1988-02-15
    关键字: 美食 双炊糕 小火轮 风土习俗

    永嘉内河河流,包括上下河鄕,以及通桐岭,通瑞安的塘河等,纵横交错,密如蛛网,河水淸碧,两岸平畴绿野,远山含翠,风景宜人,可爱之至,舟楫往来,交通称便。惟民间所用木船,造型古怪难看,—首尾均为方形,首低偏平,而尾部高翘,形状丑陋,但沿用千年,见怪不怪耳。我自幼喜爱船只,外婆家住在永嘉朔门外「源盛」附近,母亲每次归宁,我一定随往。每天站在港埠头,注视港内船只,如大火轮的进出,或停泊,有大眼睛的沙篷船或钓槽,来往江中或下碇停泊,都觉得很有趣味,而长日看不足呢

  • 文章温州地区内河小火轮的首创者——瑞安人项苕甫、项申甫两兄弟

    来源期刊:《溫州會刊》第14卷 第1期  作者:王維奇 出版时间:1998-02-01
    关键字: 内河小火轮 项湘藻 创始者 项申甫

    浙南地區河川交錯,為水路交通提供方便的前提。但往日靠一些木船仗人力划槳,速度很慢,不利於遠途運輸。在清光緒年間,由瑞安項苕甫、項申甫兩兄弟開始創設了從溫州市內小南門至瑞安東門的內河輪船。船程共長七十華里,沿途尚可停靠。此後,交通便大為方便,可稱之為水上的公共汽車。項申甫,即項菘又名芳蘭,瑞安城內人。清光緒甲午年進士。他曾與本邑有名之士孫詒讓和黃紹箕等共同發起創辦了瑞安的學計館、瑞安中學堂。項芳蘭年輕時曾在孫詒讓父親孫衣言先生所創辦的「詒善祠塾」就學。衣言...

  • 文章在外國火輪上討生活的海員

    来源期刊:《舟山鄕訊》 第122期  作者:斌全 出版时间:2007-06-30
    关键字: 国外火轮 甬籍海员 阿登 那摩温 航海法规

    過去一般認爲國人登上海船工作,廣東人比別省的人爲早。不過仔細分析一下,那些都是由外國「頭腦」雇傭的,擠在印度、緬甸等國的海員中,做的是按航計薪的臨時工。按當時英國海事法規,凡受雇海員須簽契約,記入航海日記內的,才算是正式海員。凡是臨時工,「頭腦」隨時可以解雇,船上祇記人數,不簽契約。一八四二年八月二十九日,中英鴉片戰爭簽訂《南京條約》後,航行於遠東的英輪,在上海陸續改雇我國人爲海員,舟山與寧波東鄕東錢湖附近,因得地理之利,居民對水上漁帆操作經驗豐富,創被...

共4条记录 1/1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