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潘秀仁共返回5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人物春秋)祁立法委員志厚先生事略

    来源期刊:《綏遠文獻》 第18期  作者:王士麟 出版时间:1994-12-01
    关键字: 祁志厚 求学经历 悼念乡贤 刘汉

    识伯川先生并蒙其赏识。与赵戴文、张厉生、商震等诸知名人士同僚,平步青云,奠定事业基础。四、服务桑梓民国十七年(一九二八年),定远先生除任政治分会委员,并兼任绥远省政府委员兼教育厅长,曾获得哥伦比亚大学教育硕士,可谓学以致用,又兼任绥远省党部委员兼组织部长。当时省党部未设主任委员,系采委员制,党务由组织部长负责执行。定远先生任教育厅长时,归绥第一中学校长为赵允义(宜斋)、中山学院院长原为潘秀仁(箴四),后为白映星(镜潭)、师范学校校长为贾武(功定),职业学校

  • 文章(名人信札)我所认识的张遐民先生

    来源期刊:《綏遠文獻》 第20期  作者:陳敬禮  出版时间:1996-01-01
    关键字: 回忆乡贤 刘汉 大青山

    我第一次看到张遐民先生是在我就读国立绥远中学初中二年级的时候。那时抗日战争正进入如火如荼的地步。有一天。我们举行升旗典礼之后,校长潘秀仁把遐民先生介绍给全校师生,遐民先生并向大家讲了话。记得他当时是负责动员委员会的工作,他留过日,我是从这个时候才知道的。三十八年,我们由北平、而绥远而兰州最后到了重庆,我们起先住在市立二中,后搬到长江对岸的重华学院。当时因为傅作义在绥远搞和谈,绥远省正在两可之间,董其武省主席又是傅作义的旧部,中央利用遐民先生是绥远人,也是

  • 文章(学府风光)抗战时期的国立绥远中学

    来源期刊:《綏遠文獻》 第22期  作者:李吉吾 出版时间:1998-01-01
    关键字: 抗战时期 绥远中学 梁漱溟 贾武

    扩大,全校学生最多时达七〇〇多人。为抗战时期绥远最高学府。一九四三年夏,高中第一班毕业。当时在大片国土沦丧的情况下,继续升学只能西行,即经宁夏分赴后方的兰州、西安、武功、城固和四川省,投考高等院校。同时,每年的初中毕业生,也有一些奔赴这些地区的高中或专科学校求学的。国立绥中在抗战时期的校长,历经三任,除首任校长由教育厅长阎伟兼任外,继任者为张淑良(字可旌),之后是又一任教育厅长潘秀仁(字箴四)兼任。担任过教导主任的有李宸、邢钟岳、贾武、卢继业等。担任过训育

  • 文章(人物选粹)我所知道的祁继先(觉民)先生

    来源期刊:《綏遠文獻》 第21期  作者:陳敬禮 出版时间:1997-01-01
    关键字: 卢沟桥事变 大青山 绥远中学

    而鄂有三随着跳进江内揪住马的尾巴,随着马儿直奔对岸。上岸以后,跳上马背奔驰表演。此举搏得了蒋公赞赏,在军校留下了佳话。民国三十四年,抗战虽然胜利了,国立绥远中学仍留在梅令庙无法东迁。校长潘秀仁先生忙着接收,去了归绥。儿子中平转到奋斗中学就读也随着学校到了归绥,而留在梅令庙的我们如同弃婴。民国三十六年寒假,国立绥中篮球队,在孔博泉老师领队之下,我们远征归绥。到了归绥之后我们住在正风中学。觉民先生已经是调查局绥远负责人了,他大概是念在后套老乡的分上,送来洋

  • 文章(烹调老店)麦香村饭庄的光辉(一九二七—一九五一)

    来源期刊:《綏遠文獻》 第22期  作者:曹萬化 出版时间:1998-01-01
    关键字: 麦香村饭庄 七七事变 返乡探亲 经营管理

    先生书写,使饭庄更加增色。二、集资组建,人财合股,设备齐全饭庄实行股份制,股金总额三千银元,每股五十元,其财股六十股,翟先生股金过半,独有三十余股,其他零股有商界、政界、社会名流等,如当时绥远省政府有关人员潘秀仁、陈国英、祁定远、李正乐、阎伟诸老,皆属小股财东,商界名人郎今轩等都入股。为了充分调动职工热爱饭庄的积极性,使饭庄营业的好坏与职工的利害联系起来,特设人股,主要的如厨师长王双泉、吴明、杨秉五、红白案主厨以及胀房、财会、收账人员,对饭庄有最大贡献的职工

共5条记录 1/1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