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演艺共返回5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豫劇青年旦角全才王海玲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9卷 第4期  作者:晴燾 出版时间:1977-04-25
    关键字: 豫剧 王海玲 神态 演艺

    自幼對中國傳統戯劇(包括秦腔平劇及其他地方劇等)有所喜好,惟來臺後聽戯次數並不太多,年餘以來因生活情境小有變化,適以國軍各劇團連續輪流公演,公餘飯後只要有空常常不由自主地便溜到國軍文藝中心。對於豫劇數年前看過兩三次,惟印象不太深刻。年前在電視上看到秦貫伍先生,王海玲小姐等演出的花木蘭,由是對豫劇引起了興趣,因之每有公演,只要飯後有空,便前往觀賞。若干次後對王海玲小姐的劇藝便漸漸有了較多的認識,便漸漸地細加品評比較,覺得王小姐實在是目前從事各種傳統戯劇演唱...

  • 文章中原零縑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8卷 第8期  出版时间:1976-08-25
    关键字: 名人演讲 博物馆展览 演艺报道

    唐朝人俑和陶馬史博舘整舊如新數十件唐朝的人俑和陶製駝馬最近在歷史博物舘接受「檢閱」;個把月前,這批「人物駝馬大隊」,不過是碎骨殘駭,廢土一堆。史博舘藏有三百多件歷代出土的人俑、駝馬明器,多半是民國十七年先後在河南出土。因爲時代久遠,外形都不完整,由該舘展覽組負責修復。唐代「人物駝馬大隊」在修復之前,見者無不搖頭。主要不在於數量多,而是絕大多數破損過份,人俑缺脚,或者少胳膊,還算小事;有的陶馬,整個頭都粉碎,別說牠是怎樣的神情。史博舘的展覽組一方面找資料,...

  • 文章淮海小戲·逐漸興起

    来源期刊:《海州文獻》第23卷 第4期  出版时间:2001-12-01
    关键字: 区域文化 公益事业 戏曲演艺

    連雲港市歷史學會,旗下有一藝術團,專演淮海小戲,成員都是業餘票友,不以營利爲目的,大家爲了同好,美化生活,只要有人邀請演出,該團都不會推辭。邀請單位,只須支付材料費用即可開鑼。目前,在灌南縣西湖街,每天晚間七至九時,都有一場小戲的演出。演出的地點,就在馬路邊的空地,架一布棚,周邊加圍帘幕,配上燈光,地面舖上草蓆,代替地毯,即可演出。觀衆需攜帶小板凳就地坐下觀賞,每人出一兩塊錢,即能娛樂一個晚上。圖片說明上、中、下右圖是演出時的劇照,下左圖則爲觀眾欣赏演出...

  • 文章飛馬豫劇隊演員素描(上)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11卷 第7期  作者:包緝庭 出版时间:1979-07-25
    关键字: 飞马豫剧队 地方剧种 豫剧演员 演艺生涯

    中國戲劇種類繁多,幾百年來最受人歡迎的,莫如皮黃。自前淸中葉乾嘉兩朝,以迄於今,代有名角,盛況未衰。因其發源於安徽,到北京後始益昌大,故初有徽班之稱,亦名京劇,以別於當時流行之崑曲也。嗣後崑弋腔調日見式微,只能附於皮黃班中加演一二齣,至北部六省——直、魯、豫、晉、陜、甘各地之梆子戲,亦於同光之季先後入京,或自成一軍,或附京戲班內梆黃合作,名白「梆子皮黃兩下鍋」,此風至民初尙存,彼時梆子雖猶具一部份號召能力,究不如皮黃之雅俗共賞也。皮黃戲在百餘年前初名京戲...

  • 文章飛馬豫劇隊演員素描(下)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11卷 第8期  作者:包緝庭 出版时间:1979-08-25
    关键字: 飞马豫剧队 地方剧种 豫剧演员 演艺生涯

    (四)何景泉:乃河北省東光縣人,生於民國十一年壬戌,現年五十八歲,從民國廿六年全國抗戰時期,那時他才十六歲,卽已投效了八十九軍工作,參加抗戰陣營,至卅八年始編入海軍陸戰隊,五十年元月一日奉調加入飛馬豫劇隊,到了四十二歲(一九六三)才開始學唱河南戲,因其自幼卽愛好國劇,在軍隊中,不時與同好者淸唱消遣,雖未登台一試,但對於此道迷戀已深,有些基礎,故學起來較爲容易,經過這十幾年的磨練,更兼有一條高亢豁亮的好嗓子,唱起來帶一點兒沙音,顯得格外好聽。在動作上運用國...

共5条记录 1/1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