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湖镇共返回9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湖镇和《菱湖镇志》

    来源期刊:《浙江月刊》第44卷 第10期  作者:陳學文 出版时间:2012-10-10
    关键字: 《菱湖志》 菱湖 凌波塘 水市 夜市

    湖镇和《菱湖镇志》:明清时期江南蚕桑丝绸重镇。菱湖镇位于州城偏东三十六里(亦有说四十里或四十四里),是水网密布的渔桑丝的专业市镇。菱古名秀溪,凌波塘、龙等。唐代州刺史崔元亮开凌波塘,植桑养菱,以多产菱芡闻名,故名菱。宋时多筑桥梁,交通便利,民多聚居,并设税课司。至明隆万间遂成为「东南巨都」。清乾隆间,「商贾繁辏,丝尤甲一邑」。有说「宋始名,阅千余年矣。」(光绪《菱湖镇志》杨岘序),亦有说建于「明洪武初立为菱湖镇,迄今不改。」但查宋嘉泰

  • 文章洋私立力行初级中学

    来源期刊:《永春文獻》 第1期  作者:一永 出版时间:1970-09-15
    关键字: 湖洋镇 私立力行初级中学 战时教育

    永春私立力行初级中学的创办,是在民国三十三年秋季,地址在洋。那时正値对日抗战的末期,民生凋蔽,大家穷得三餐难继,尤其是北区这个穷僻小鄕,更是苦不堪言。但一提到办敎育,培植下一代子弟,大家却偏有那麽热情。——由于一次地方人士座谈会偶然提起这件事,立即得到大家的赞成,于是成立筹备会,只费了三数个月的筹备时间,这所中学居然开办起来了。以一个人口不满二万的穷僻小鄕,在那个困苦的日子里,对一所中学,说办就办,竟那麽轻而易擧,未免令人难以置信。然而,事实确是如此

  • 文章走進新時代——現代龍城常州市

    来源期刊:《武進鄉訊》 第423期  作者:常台  出版时间:2004-01-15
    关键字: 龙城 吴文化 科教

    常州地处长江下游金三角,南濒太、北靠长江,与上海、南京等距相望,与苏州、无锡联袂成片。常州是「苏锡常都市圈」中正在规划建设的三个特大城市之一;是江苏省重点规划的「长江三角洲地区的现代制造业基地和区城中心城市」。常州经行政区划调整后,下辖二个县级市、五个行政区。全市总面积四三七五平方公里,人口三八五万。其中市区面积一八六四平方公里,人口二〇九万人。改革开放以来,常州国内生产总値翻了四番,年均增长达到十八%。二〇〇一年,全市实现国内生产总値人民币六七三亿

  • 文章爲發展常武地區高等教育集資興辦常州中山大學案

    来源期刊:《武進鄉訊》 第328期  出版时间:1996-02-15
    关键字: 教育 集资 师资 常州中山大学

    待「常州中山业余大学」筹设完成后,即着手进行校址在武进市之「常州中山大学」筹备工作(第二阶段),举凡购置校地,筹设学系、约聘师资、申请办学许可,将次第进行,预计八十八年招生,以上将由常州电子工业职工业余大学与本会共同办理。五、成立之「常州中山业余大学」筹备委员会由常州电子工业职工业余大学与本会共同组成,筹备设校事宜。(校址在常州市劳动中路三号,清凉寺后侧)设有外文系、工商管理系、美术工艺系,预定八十五年招生。提案人:周振华中华民国八十四年十二月 日

  • 文章「三鎭合一」后的塘鎭

    来源期刊:《武進鄉訊》 第380期  出版时间:2000-06-15
    关键字: 交通 文化古镇 城区建设 经济建设

    塘古名浮塘,它因座落于大通河上的木桥——浮塘桥而得名。后浮塘迁址重建,以浮塘之谐音,易名塘桥,地名也随之改变,清光绪年间,据《武进阳县志》上记载,本鎭桥南为塘桥,属定西乡三都一图。辛亥革命后、塘桥隶定西乡管辖,定为首,鄕公所设在本镇。民国十八年(公元一九二九年),武进县划分为十个区,区以下设鄕、鎭,本鎭建塘鎭。一九四九年成立塘鎭人民政府,隶属塘区管辖。一九五六年三月,划为县属,称人民委员会,直属武进县管辖。一九八五年

  • 文章塘纺织产业优越打造品牌加速发展

    来源期刊:《武進鄉訊》 第430期  出版时间:2004-08-25
    关键字: 纺织产业 城区建设 工业园区 商标

    纺织产业是塘鎭的主导产业,占全鎭工业总产値的七五%,但纺织工业存在一定的污染,散布在城区的少量纺织企业更严重影响着周围居民生活和现代化城区建设。要科学发展就必须保护环境,集中治污势在必行,散布在城区的十一家纺织企业也必须搬迁掉。在此背景下,武进纺织工业园于去年九月开工建设。该工业园是一个集纺织、印染、服装为一体的专业化工业园区。一期建成后,占地近四〇〇〇亩,预计年产値近五〇亿元,园内投资近五〇〇〇万元,新建的日处理能力六万吨的污水处理厂将基本解决城区

  • 文章明珠——雪堰鎭

    来源期刊:《武進鄉訊》 第452期  出版时间:2006-10-25
    关键字: 武进 太湖明珠 雪堰 工业经济 历史沿革

    雪堰鎭位于常州武进东南太之滨,全鎭陆地总面积三五.一六平方公里,太水域一五〇〇公顷,总人口三万余人。东邻无锡市,南濒万顷太,灵山大佛坐落在该鎭与乌山国家旅游度假区的交界处。人文景观丰富,常州武进太湾旅度假区正在开发之中。锡宜高速公路、陆马一级公路、锡宜公路贯通全鎭,武进港穿境而过,雪堰鎭水陆交通极为便捷,是沿太经济圈中的重要集鎭之一。常州市雪堰鎭工业集中区位于雪堰鎭锡宜公路北侧,与马山太国家旅游度假区毗邻,距常州三十公里,二十分钟可达无锡市

  • 文章走向二十一世纪的武进塘鎭

    来源期刊:《武進鄉訊》 第333期  出版时间:1996-07-15
    关键字: 交通体系 春秋城池遗址 工业体系 文化教育事业

    是个历史悠久、人文荟萃的文明古镇。西南的淹城是距今二五〇〇前春秋城池遗址,三城三河曲水环围,景色独特。著名的史良、李公朴故籍均在塘,现在武进市政府正设治于塘有优越的地理位置和便捷的交通体系。境内大通河连接太、滆两;常武路贯穿全境;沪宁铁路、沪宁高速公路三一二国道和京杭大运河擦境而过,距中国民航常州站仅卅公里。是江苏省武进市政府驻地,是武进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全镇总面积约三十平方公里,辖二六个行政村,十三个居委会,总人口

  • 文章南阳畔——戴溪鎭

    来源期刊:《武進鄉訊》 第395期  出版时间:2001-09-15
    关键字: 戴溪 南阳 史料记载 地理位置 发展现状

    戴溪鎭位于武进市东南部,地处南阳畔。东邻无锡,南靠马山,北近常州、武进港。锡溧河纵贯全境,常戴、锡戴公路在此相接交叉,水陆交通方便。明成化年间《重修毗陵志》,始载有「戴琦」之地名。早于戴溪之桥名,以后戴琦、戴溪混称,延续至今,形成戴溪鎭。全鎭总面积二一·一六平方公里,辖十五个行政村,一七六个村民小组,人口一·九二万,拥有耕地一·八六万亩,水面九〇〇亩,是苏南水鄕小城鎭。二十年来,在党的改革开放政策指引下,全鎭人民团结拼搏,开拓前进,全鎭经济建设

共9条记录 1/1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