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淮海共返回17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秦觀千秋歲詞的創作地是青田水南村

    来源期刊:《青田會刊》 第83期  作者:馬國寶 出版时间:2001-10-01
    关键字: 秦观 青田 水南村 淮海集》

    秦少游千秋岁词,以其文辞凄恻,感情至深而脍炙人口。历代名家词选,该词多在其中。围绕这首词,有许多文人名士的感叹和唱和,也有创作年代和地点不同的说论。关于这首词的写作年代和地点,史料说法有三:即湖南衡阳说,处州府治南园说和青田水南栖霞寺说。在宋、明、清十七种版本《淮海集》、《淮海先生长短句》中,只有明毛晋的《汲古阁藏本》,千秋岁词牌下有「谪处州旧作」五字题目,余本皆无。起句各版本均为「水边沙外」,末句为「飞红万点愁如海」;而《词谱》、《历代诗余》、《草堂本

  • 文章生动传神的淮海

    来源期刊:《海州文獻》第26卷 第2期  作者:本刊  出版时间:2004-06-01
    关键字: 故乡之旅 风景名胜 淮海戏 演员名单

    故鄕之旅」第四天,也就是六月十一日,参访团在游览孔望山,参观「新浦解放路小学」、「海州古城」、「海州高级中学殷氏图书馆」和先后接受新浦区书记李建平、副区长薛飞,以及海州区区长滕雯的款宴后,特别由连云港市文化局郝元成组长,为全体团员安排了一场充满鄕土味的「淮海戏」,由于剧情、演技、布景、司乐,以及灯光等,均属上乘,所以演来格外生动、传神,再加上道地的「海州鄕音」唱腔,更使得场内掌声不断,频频喝采!这场由「连云港市淮海剧团」担纲演出鄕土戏,共演出两个剧目

  • 文章淮海四士

    来源期刊:《江蘇文獻》第5卷 第8期  作者:惲茹辛  出版时间:1978-11-15
    关键字: 淮海四士 王念孙 王引之 汪中 刘台拱

    士礼居,上海郁氏宜稼堂,常熟瞿氏铁琴铜钊楼,扬州阮氏文选楼,淮安王氏小方壸斋,江阴缪氏艺风堂。而乾隆之四库七阁,江苏有其二:曰金山文宗阁,扬州文汇阁,尤为东南异彩。江苏学政黄体芳创南菁书院于江阴,提倡经史词章,王先谦继之,辑续经解,其中人才辈出,蔚为国光,亦江苏之特色。论江苏人才,佥以苏南尤胜于苏北,此果优于地理环境之使然。乾嘉间,高邮王念孙、王引之父子,江都汪中,寳应刘台拱,振奇拔俗,同以经学名世,后人尊之为「淮海四士」。「不鸣则已,一鸣惊人」,其斯之谓

  • 文章曲艺漫谈 淮海锣鼓

    来源期刊:《海州文獻》第24卷 第4期  作者:史紅路  出版时间:2002-12-01
    关键字: 淮海锣鼓 历史变革 唱腔唱词 曲艺漫谈

    淮海锣鼓是我淮海地区的主要曲种,亦称「工鼓锣」,它与淮北大鼓有一定的渊源。淸干、嘉年间即已形成,最初为两人合唱,其中一人敲锣,一人打鼓。辛亥革命以后,逐渐改为单人说唱,由演唱者自己又是打鼓,又是敲萝,眞是手不停,嘴不住。锣鼓均为特制,鼓小如球,两边有环,架在叉杆上,有的放在长凳一端,信手可敲。锣大如盘,名曰「狮锣」,又称「七寸锣」,锣带有沙音。锣鼓点子很多,随唱词内容而有变化。有开场锣、收场锣、唱腔锣‥‥‥开场锣中分「凤凰三点头」、「三跺脚」、「长番锣

  • 文章淮海蔡氏草谱序

    来源期刊:《海州文獻》第3卷 第3期  作者:蔡禹章  出版时间:1981-12-01
    关键字: 上古历史 淮海蔡氏 族谱

    曠觀世界之大,時代之久,實以我國建國爲最早,文化爲最深,民族爲最盛,而溯其淵源,乃一脈相傳之故也。其初少典氏,爲神農之諸侯,有熊之國君,因號有熊氏,妃曰附寶,視大電繞北斗樞星,感而有孕,乃生帝於軒轅之丘,(在今河南省新鄭縣西北)因名軒轅,姓公孫,長於姫水,故又以姫爲姓。納四妃,生二十五子,其德配乎天地,始作制度,以冀民治,創製指南針,以辨方向,造舟車以利行旅,建宮室以安居處。元配嫘祖,發明蠶絲,以作軒冕之服。開今世文明之光河,奠我國文化之根基。於民前四六...

  • 文章參加「伯玉司令官百年紀念會」之省思

    来源期刊:《江西文獻》 第201期  作者:朱先淦 出版时间:2005-08-01
    关键字: 胡琏 淮海大战 金门战役 纪念活动 百年冥诞

    瑞金 朱先淦一、昔爲捍台前哨,今爲國家公園睽別浯州五十春,朝夕懷念欲登臨,參加名將百年紀,坐上飛機思緒生。省思民國卅七年,決定中國之命運的徐埠大會戰,因潛藏匪諜,郭汝瑰、劉斐等人洩露軍情,我軍集結與作戰計劃,共軍瞭如指掌,處處先發制我,慘遭失敗。胡璉名將於雙堆集受傷突圍。奉命編練重組十二兵團,但兵源來之不易,能允文允武上馬殺賊,下馬安民之基幹更難求,以其宏觀智慧,來到江西,方天主席,助其一甲一兵,一縣一團,三縣一師,九縣一軍之編成。若無江西的子弟兵,就無十...

  • 文章小花褂与淮海

    来源期刊:《海州文獻》第27卷 第1、2期  作者:劉兆元  出版时间:2005-06-01
    关键字: 朱桂洲 淮海戏 人物介绍 往事回忆 小花褂

    小花褂这个名字,半个世纪以来,在淮安市和连云港市,如雷灌耳,老幼皆知。她是淮海戏著名的女表演艺术家,在淮海戏的近现代艺术史上作出过重要的贡献。就因为小花褂的名气太大,许多人不知道她的真名。小花褂本名朱桂洲,一九三一年出生在灌云县陡沟镇,其父朱文胜母郑金荣都是小戏艺人,其丈夫杨云发是沭阳县西圩乡赶河庄人,公婆与桂洲的父母都是同一代小戏艺人。朱桂洲虽然出生在小戏世家,但当年的唱小戏实际就是讨饭的行当。朱桂洲出生在这样的家庭环境里,生活很穷,只有学戏唱戏

  • 文章海州会客室 连云港市淮海戏剧协会组圑访台

    来源期刊:《海州文獻》第32卷 第3、4期  出版时间:2010-12-01
    关键字: 海州会客室 淮海戏剧协会 人员名单

    连云港市「淮海戏剧协会」文化交流访问团一行十八人,在协会主席兼访问团团长张乃霞率领下,于十二月二十一日傍晚飞抵台北,预计作五天的停留。由于停留时日短促,只安排一个场次的公演。台北市海州同鄕会理事长魏良才,及荣誉理事长李平荫于该团抵台当晚即在「京漾会馆」备妥接风宴,款待全体团员。这支来自故鄕的戏剧团体,在十八名团员中,除操琴手及负责舞美、灯光、音响的五名男性外,其余清一色是女性,由于她们活泼、开朗,所以使得当晚的「接风宴」格外热闹温馨,尤其彼此以家鄕话交谈

  • 文章海州人酷爱的淮海

    来源期刊:《海州文獻》第26卷 第3期  作者:劉兆元  出版时间:2004-09-01
    关键字: 淮海戏 故乡文化 乡音乡情 人物回忆

    在当今改革开放,电视普及和现代文化生活的冲击下,工人电影院、黄河影剧院、东方影视等多年热闹非凡的地方,现已门可罗雀,社会文化萧条了。但是,每天晚饭后散步到解放桥西头盐河路上,就著路灯的光亮,看到民间传统的淮海戏班子演出天场。左一个右一个,观众男女老少摩肩擦踵,人头钻动。两三个或十来个人为戏班的淮海剧团,有的「随身衣,就脚鞋」会打家伙、会演戏,有的化化装穿上戏衣,用传统的「一板二弦三块调」,敲弹一阵子之后,不管场上人多人少就唱起来,他们输臂踢脚,张开

  • 文章淮海锣鼓的由来

    来源期刊:《海州文獻》第20卷 第4期  作者:任阜賢 邢家湘  出版时间:1998-12-01
    关键字: 淮海锣鼓 民间曲艺 战国时代 崔公 小和尚 唱书人

    淮海锣鼓(唱书)是连云港市一带人民喜闻乐见的一种曲艺形式。表演时,不需要大型道具,不需要众多表演者,只要一人、一锣、一鼓、一凳足矣。山川风物,百万雄兵,皆由一人口中道出,却能使周围数百名听众废寝忘食。它为什么有这么大的魅力呢?据说战国时期,楚国庄王昏庸无能,荒淫无度,不理朝政,加上奸臣当道,灾荒不断,弄得民不聊生,怨声载道。大学士崔公为人清廉正直,他为了拯救百姓于水火,屡次进谏庄王、力求除暴安民。那些奸臣因此怀恨在心,经常在庄王面前说崔公的坏话,并且罗织

共17条记录 1/2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