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海曙共返回9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忆孟海曙

    来源期刊:《蕭縣文獻》 第8期  作者:鎮英  出版时间:1991-01-01
    关键字: 教员 国语 欢聚 朋友

    一、天赐良朋民国十三年秋,我和海曙兄都应聘为郝集第三高等小学的敎员,又都是刚刚在省立师范毕业的新进敎师,对小学敎育也都有相似的热情,朝夕相处,情感交流,校长徐朗秋兄精明干练,极富亲和力,同事八人,水乳交融,犹如一大家庭。校长又提议叙齿,依同事年龄的长幼,作为排行的顺序,记得当时王兴銮(子舆)最长,排为老大,萧龙士是老二,校长徐朗秋老三,张子义老四,吴振宗(锐锋)老五,彭继荣(子民)老六,海曙兄长笔者一岁是老七,笔者年龄最轻,列为老么。我和海曙兄同居一室

  • 文章認識家鄕系列

    来源期刊:《寧波同鄉》 第262期  作者:資料室 出版时间:1991-01-01
    关键字: 宁波 行政区划 概述 景观

    宁波行政区划现况宁波市辖有海曙、江东、江北、滨四个市区和鎭、鄞县、余姚、慈溪、奉化、象山、宁七个县。宁波市城区被余姚江、奉化江汇合成甬江的三江分割,形成三块很像武汉三鎭呈鼎立状。在余姚江西南、奉化江以西为海曙区;奉化江、甬江以东为江东区;甬江西岸和余姚江以北为江北区。新设的滨区则在原属鎭县的滨一带。海曙区系老城区,由原鎭明、海曙两个区合倂而成。其域界基本上是唐朝建城时范围,西南方向有所延伸,与鄞县交界。面积二十八平方公里,人口二十万六千四百

  • 文章(鄕情采風)城市變遷的見證——鼓樓

    来源期刊:《寧波同鄉》 第507期  作者:王重光 出版时间:2011-06-10
    关键字: 鼓楼 宁波 历史变迁 定海 原址

    城市建筑也像人一样,因其生存的条件和发展的不同经历,是各具独特风格的,比如我们宁波的海曙楼。一代又一代的宁波人都称其鼓楼,也叫谯楼。它被公认为宁波历史上正式置州治、立城市的标志,固守原址千余年,如城徽,如座标,始终位居城市的中央。它坐北朝南,面对着古城南北的中轴线——镇明路,通衢大道中山路横贯东西,紧邻元代永丰库遗址公园,与犄角之势的唐咸通塔、明代范宅鼎足而立,在高楼林立、车潮人流的闹市中心,和现代都市文明交相辉映。鼓楼的外观风貌感染著接触走近它的人

  • 文章海曙先生事略

    来源期刊:《蕭縣文獻》 第8期  作者:張祚倫  出版时间:1991-01-01
    关键字: 小学敎育 萧县实验小学

    萧县从事小学敎育者,为数众多,然而,能毕生献身小学敎育,继续研究,随时改进,日新又新,有所成就,堪称为小学敎育家者,却属少数,而孟海曙先生实在是少数中之佼佼者。先生原名繁训,后改为云松,字海曙,乃萧县第九区寺后人氏,父庆学公,急公好义,乐善好施,望重鄕里;母卢太夫人,勤俭持家,相夫敎子,亲邻称道。先生兄弟五人,长兄及四弟务农,三弟繁良及五弟繁智,皆从事敎育工作,耕读齐家,合第融融。先生自幼聪颖过人,小学毕业时,以成绩优异,师友多鼓励其到江南升学,先生

  • 文章千载兴废海曙

    来源期刊:《寧波同鄉》 第276期  作者:韓生 出版时间:1992-03-01
    关键字: 鼓楼历史 诗词 宁波

    海曙楼位于宁波市区中心。在古代,战时用作观察敌情,平时用以击鼓报更因而又叫鼓楼,亦叫谯楼。海曙楼创建于唐穆宗长庆元年(公元八二一年)明州刺史韩察,将明州州治由鄞县小溪移至今三江口。以现在中山公园一带为中心,建立官署,立木栅为城,后又改用砖石,筑成城墙,历史上叫子城。城周围长四百二十丈,呈长方形。海曙楼就是当时子城的城南门。到了唐景福年间,刺史黄晟见城外百姓屡受盗侵袭骚扰,便征集地方人士建造罗城。罗城周围十八里,以奉化江限东,余姚江限北,西南以它山之水相

  • 文章宁波市海曙区划分图

    来源期刊:《浙江月刊》第37卷 第2期  作者:李立中 出版时间:2005-02-10
    关键字: 宁波市 海曙区 划分图 行政区划

    一、海曙区划分图虽绘于一九九〇年,但区域划分至今年无变动,仅将鄞县改称鄞州区。二、现宁波市市区有六个区:即海曙区、江东区、江北区、鄞州区、鎭区、北仑区(一九八五年十月一日撤鎭县,以甬江为界,江北为鎭区,江南为北仑区),三个市:余姚市(原属绍兴,一九四九年五月二十三日划归宁波,一九八五年五月七日撤县建市)、慈溪市(原设治于慈城,一九五四年十月,将原慈溪、鎭、余姚三县之北即三北,划入慈溪县境,一九八八年十月十三日撤县建市),奉化市(与慈溪县同时建市

  • 文章独具魅力的海曙文化

    来源期刊:《浙江月刊》第35卷 第2期  作者:崔德 出版时间:2003-02-10
    关键字: 博纳兼容 历史沿革 经济发展 文化面貌

    海曙区是宁波的城中之城,这里自古以来人杰地灵,历史文化底蕴十分丰厚。在其一一八〇年的历史嬗变发展中,海曙文化形成自身鲜明特色,凸显出博纳兼容,勤学进取、创新求精等独具魅力的特征。博纳兼容海曙区现有的面积仅二八·五平方公里,但这里却荟萃百家文化为一身,博纳兼容,独领风骚。在我们对布满海曙的文化遗产考察中就能清楚看到:海曙区既有传承中国古代儒学文化的关帝庙,又有传承佛学文化的延庆寺;既有传承欧美文化的天主教堂、基督教堂和华美医院,又有传承阿拉伯文化的清眞寺

  • 文章走遍天下,不如寧波江廈

    来源期刊:《寧波同鄉》 第387期  作者:鄭世晟 出版时间:2001-06-10
    关键字: 海曙区 中央商务区 城隍庙 鼓楼步行街 月湖景区

    宁波是一座美丽的滨城市,亦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海曙区是宁波市的老城区,亦是宁波商贸中心。「云霞出海曙,梅柳渡江春」。这是唐代诗人杜审言的诗句,在明万历十三年(公元一五八五年)重建宁波城古谯楼后,时人取杜诗之意,改称鼓楼为「海曙楼」海曙区也因此得名。海曙作为宁波市中心城区,唐宋元明清时向来作为州(府)或道台治地。又由于宁波自古为浙东重鎭和中国沿通商口岸,商贸业十分旺发。遥想当年,沿江厦街至濠河头一带江边,码头连着码头,中西货物,交易非常活跃。以致于流传

  • 文章海曙欢迎您

    来源期刊:《寧波同鄉》 第483期  作者:褚水安 出版时间:2009-06-10
    关键字: 海曙区 区域经济 杭州湾大桥 政策优惠 现代服务企业

    宁波位于中国沿中段,是长三角的羽翼,宁波亦是现代化国际港口城市,大陆最早开放城市之一,全国五个计划单列市之一,拥有省级经济管理权和地方法规立法权,中国历史文化名城,是拥有七〇〇〇年历史的「河姆渡文化」发祥地。海曙区是宁波市中心商贸商务区,历史文化名城核心区,是全市的政治、经济、文化和金融中心。东濒奉化江,北临余姚江,西南与鄞州区接壤。全区面积二九·四平方公里,户籍人口三十万,常住人口四十二万,辖八个街道办事处。经济发达区域经济在保稳促调中再上

共9条记录 1/1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