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流传共返回21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漢戲是京戲的老祖宗

    来源期刊:《湖北文獻》 第102期  作者:楊峰  出版时间:1992-01-10
    关键字: 汉戏 汉剧流传

    漢戲(皮黃系祖)是平劇的老祖宗,徽戲不脫其系(梆子系除外,亦未列述。)光緖前期的「京戲」是以徽戲與崑曲爲主幹,京梆子(河北梆子)爲輔,伶籍蘇州者多隸崑曲,崑曲產自江蘇的崑山,因而得名,著名的元曲本多採其調,謂之元曲亦無不可。(另有補充分析,請閱書後「補敘」)可見崑曲在元代以前已盛行無疑。有記載說:崑曲始自明代,那麼元曲的曲調如何?可惜與莎士比亞媲美的關漢卿氏,其作固多,卻未把曲譜留傳,如有人能將元曲的腔調唱出,我倒願意聽聽。江蘇地方古時屬吳,於春秋後期才...

  • 文章家鄕童謠

    来源期刊:《浦東》 第4期  出版时间:1976-03-15
    关键字: 乡情乡音 童谣 民间流传

    南山頭浪褂小籃新做媳婦實在難公要飩餛婆要麵小叔要喫攤粉頭眼淚汪汪哭進房丈夫叫她不要哭念年媳婦念年婆再過念年做太婆

  • 文章豫劇考畧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4卷 豫剧公演特刊  作者:汪季蘭  出版时间:1972-05-20
    关键字: 豫剧流传 剧种区别 戏剧考略

    河南省地处中原,是中国文化的发祥地,古时候,分天下为九州,豫即为其中之一州。河南地方戯剧的历史久远,种类也多,目前尙能流传的河南戯,有梆子、曲子、坠子等。目前流传仅三数种至于其它河南的地方戯,如越调、二架絃、四架絃、花鼓戯等,虽然有人懂得欣赏,但都已经失传了。河南同鄕会理事长杨蔚指出,根据民国二十年出版,由君辂所著的「豫剧考略」中所说,河南梆子戯的历史,开始有确实佐证的是在元代的至正年间。杨理事长说,河南地方戯的种类不少,但都有它们各自独立的系统

  • 文章谈古物的流传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1卷 第7期  作者:張騰蛟  出版时间:1969-09-01
    关键字: 古物艺品 流传方向 古物外流

    本省耆宿林柏寿先生,以其「兰千山舘」的珍藏古物三百三十一件,慨然捐赠给国立故宫博物院,使这批珍奇的古物终止了它们的流传,同时,也使它们获得了一个最安全的保护机会。这批古物,包括了九十件法书,一百三十二件名画,和一百零九件古砚。是唐、宋、元、明、淸五个朝代流传艺品中的一部份,珍奇名贵,可以想见。林氏肯于割爱,确是令人钦佩。古物艺品,不但可以品赏把玩,同时它也是一种财富,因此,自古以来都是人们争取的对象。基于此一原因,它的流传历程是曲折的,它的变动频率是急促

  • 文章先賢高僧林木陳道忞禪師手繪之羅漢像

    来源期刊:《大埔會刊》 第13期  作者:羅博平 出版时间:1976-12-01
    关键字: 释道忞 罗汉像 流传及收藏 考证

    黄龙峰下,立塔崇奉。生平著作有布水台集,诗文集,年谱,语录及北游集等著述行世。(乙)罗汉像之流传及收藏经过林木陈公深究禅理,尤精书法绘事,故鄕磐湖庵残存罗汉像册页九幅,相传为林公生前手绘,亲赠磐湖庵寺僧供奉者,经考古专家鉴定纸质墨光,佛像彩色,证为明末淸初之作品无疑。迄今已三百余年矣。盖当年林公与归隐磐湖庵先贤罗万杰黄一渊诸人,为方外之交,诗文之友,『磐湖庵』三字堂匾,即为木陈公所书,悬挂殿门,金光灿烂,颜体正楷,雄浑遒劲,书法之美、人人赞赏。林公在故鄕遗留

  • 文章《庄稼杂字》流传地域述略

    来源期刊:《山東文獻》第28卷 第2期  作者:譚景玉 出版时间:2002-09-20
    关键字: 《庄稼杂字》 流传地域 童蒙教材

    清代马益着撰《庄稼杂字》(又称《庄农日用杂字》、《山东杂字》、《日用杂字》等)一经问世,立刻得以广泛流传,成为历久不衰的「庄户书」和影响极大的童蒙读物。即使在今天广大山东农村,提起《庄稼杂字》,许多老农仍津津乐道,并能随口背上几段。《庄稼杂字》得以广泛流传与其以下特点密不可分。首先,《庄稼杂字》实用性较强。旧时广大农家限于经济实力,允许其子弟入学读书,一般不是为了科举功名,而是为了能识些字,不做「睁眼瞎」,这样记账、写春联和书信等就不犯难了。学习内容必须

  • 文章春秋左氏傳簡述

    来源期刊:《豐縣文獻》 第3期  作者:李振興 出版时间:1979-01-01
    关键字: 《春秋左氏传》 作者 流传 价值

    就足以不朽了。更何况它的价値,尙不止于此。现在我们就从左传的作者,流传、价値等三方面,依次的讨论下去。一、左传的作者为什么要探讨这个问题?因为人的言行,总是要受他所处的时代背景影响的。而背景又可从很多方面去观察,如政治背景,社会背景,历史背景,地理背景、文化背景等,这许许多多地背景,就造成了一个人的环境,这个环境,也往往限定了人的行为和事业发展的方向。我们这里所说的环境,就是孟子所说「知人论世」的「世」字。他说:「尙论古之人,颂其诗、读其书、不知其人可乎?是以

  • 文章黃公望《富春山居圖》的坎坷歷程

    来源期刊:《溫州會刊》第27卷 第4期  作者:衡之  出版时间:2011-08-01
    关键字: 黄公望 《富川山居图》 山水名画 流传历史

    的书画珍品拿去请好友、名人题跋是一种时尚,题跋的越多、越长,书画作品的文化积淀就越深。沈周也把这幅画交给一位朋友去题跋,没想到那位朋友的儿子竟把画偷偷卖掉了。后来一次偶然的机会,沈周在画摊上见到了被卖掉的《富春山居图》,他兴奋异常,连忙跑回家筹钱买画。当他筹集到钱返回画摊时,画却又被人买走了。沈周捶胸顿足放声大哭,后来,他愣是凭著记忆画出了另一幅《富春山居图》,他的倣作与原作在构图等方面都惊人的相似。传世名作险遭火焚又过去了一百多年,《富春山居图》辗转流传到了明代

  • 文章四庫全書歷盡滄桑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1卷 第7期  作者:方鵬程  出版时间:1969-09-01
    关键字: 四库全书 藏书流传 重新影印

    最近监察委员曹启文提议筹印四库全书,以宏文化基业。于是,这件酝酿了多年的大事,又在复兴中华文化声中引人注意。中华国寳傲视世界这部搜罗了中国历史上所有书籍,和当时民间流传的秘本而编纂成功的四库全书,堪称中国国寳,足以傲视世界。其中有些已经失传的作品,只有在四库全书中才能找到。可是,三百年来,这些书随着中国历史时势的变迁,有的毁于战火,有的分离失散;到今天,只剩下一部,幸运地藏在台北。这些往事,听故宫博物院院长蒋复璁从头说来,眞是备感沧桑。蒋院长首先对

  • 文章民间文教流传的工具

    来源期刊:《東北文獻》第7卷 第2期  作者:錢公來 出版时间:1976-11-01
    关键字: 民间文教 流传的工具 “评话” 书场名家

    明淸之際,遼左地方,爲古戰場。日近長安遠,法紀疏濶,敎育不普及,民間識字唸書者少。敎育祗靠私塾,私塾的師資,都是外來的。僅靠灤河迤東,跨海而南的,落第仕子,游學先生,到關外來開蒙。前淸國初,所頒佈的「聖諭廣訓」這本書,出自皇帝左右,翰林院進士公的手筆,文辭高古。遠非不讀詩書的老百姓所能瞭解。而在當時,一般的老百姓,家家戶戶,咸能安分守己,父子協力,兄弟同心,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度其熙熙杲杲之歲月。然而歲時伏臘,婚喪嫁娶,類如吉凶軍賓嘉之會集。又皆秩秩有序...

共21条记录 1/3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