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宣扬党政建设,培育青年学子,绩效显著。惜乎民国三十八年时局丕变,先生在汉口主持之事业均付东流,分别停办,常引为憾。民国三十八年七月,先生率汉口部分同志,追随政府自汉口经广州转道来台,继续为革命大业而奋。先生曾两度进入阳明山革命实践硏究受训,并出任该院通讯硏究部干事。民国四十三年,应立法院长张道藩先生之邀,出任该院副秘书长,继在黄国书院长任内升任秘书长,于民国六十八年九月倪文亚院长任内奉准退职,前后共计十九余年。任职期间,先生一秉认眞负责、公正公开之办事
-
褚剑鸿调升高检首席江苏同鄕会秋节慰老谢绍竑病逝美国加州△高级司法首长职务调动,原任台湾高等法院院长周旋冠鄕长,因身体欠佳,不耐繁划,坚辞本职,经司法行政部核定:调最高检察署检察官。原任台北地方法院院长褚剑鸿鄕长,经核定调升台湾高等法院首席检察官。他们都已于九月廿五日分别到职。△台北市江苏同鄕会名誉理事长顾祝同、常务理事汪宝瑄、滕杰、牛践初、鲍朝橒、徐有庠、吴佩绅等,有感中秋节已届,特请理事周文玑、正副总干事潘天禄、杜君石,于九月十二日上午九时,代表该会
-
战前江苏省境内设有高等法院一所,院址在苏州,另设分院四所。第一分院设淮阴,管辖淮阴、淮安、泗阳、涟水、阜宁、盐城、宝应、宿迁、睢宁、东海、灌云、沭阳、赣楡等十三县;第二分院设上海第一特区内,管辖上海公共租界;第三分院设上海第二特区内,管辖上海法租界;第四分院设铜山,管辖铜山、三县、沛县、萧县、砀山、邳县等六县,其余各县均归高等法院管辖。地方法院计有七所:江宁、吴县、上海、鎭江、淮阴各一所,上海第一特区,第二特区各一所,管辖区域江宁地院为江宁、句容、漂水
-
之许钦文,更茫然不知,因许是日在学校上课,返寓方知已闯了大祸也。此案审理,历时颇久,虽人多咎许不知避嫌,但在陶女口供上无法入许于罪,即陶元庆似亦为许洗刷。此案地方法院判决陶女无期徒刑,许钦文无罪,许赴四川任敎。因检察官上诉,许又自川赶囘应讯。一次又一次,许苦恼万分,曾著有「无妻之累」一小册。此案结果如何,我亦未详,惟许始终未入狱,可能仍维持原判。至于陶思瑾在狱中,闻皈依佛门。后三四年,抗战发生,杭州沦陷。不知陶之结果如何。陶元庆亦于抗战前卒,许钦文
-
六十三年十二月中旬间,见报载台湾高等法院推检同仁,为刑一庭高庭长焱楙荣休纪念,擧行欢送茶会。余获悉后,不久,由鄕郊进台北市盘桓,顺访焱楙兄,倾谈之下,询以司法官为终身职,兄精神体力,均尙坚强,何以自愿退休?渠云:主要为副政府革新人事制度,推行新陈代谢政策,同时退休金亦算优厚;遑论有终身职之规定耶。余曰:善,兄诚不媿为知进退之达人也!俄而见其客厅左侧,置有大镜框装放金鼎一具。即趋前细审;知系台湾高等法院院长周旋冠曁高院全体庭推主科等七十一人,为焱楙庭长荣休
-
同意,于卅六(即一九四七年)年五月廿八日因章炯先生之提携来台,考入台湾高等法院,初任人事科员,继调民事科书记官,一秉勤能补拙之古训,边学边做,虽竭力从公,仍深感学识之不足,遂赴台湾大学夜间部补习班,修习法律课程,风雨无阻逾三载,适东吴大学在台复校招生,乃与同事五人报考,幸皆录取,惟因在台并无亲人,全年薪资收入,不足缴纳半年学费,祗得忍痛作罢,立志参加高等司法官检试及格,继应特考甲种军法官及高考司法官考试,皆获录取。经此艰苦历程,深切体认人处逆境之中,惟有
-
司法院前院长林洋港先生于四月十三日辞世,电视转播噩耗,瞬间震惊、哀痛交集,久久不能自抑,连日来仍不时涌现林院长不平凡往事,爰予记述,以表悼念与崇敬。林院长于日据时期,出身南投县鱼池乡农家,因大伯父无子女,依宗俗过继为养子。自幼受父叔教读三字经、千字文及四书,虽不解文义,但能琅琅上口,后就读头社公学,早晚赤脚来回六年以第一名毕业,深切体会农村生活艰苦,也养成坚忍毅力,聪敏好学,敦厚有礼,甚得长辈欢心,邻右赞许,后由养父资送日本昌平中学深造,课余听受校长桥健
-
行政不能凌驾司法这是《联合报》一〇二年七月十日联合笔记,由苏位荣先生所撰,以台东美丽湾开发为题,谈到台东县政府全力为业者护航,但高雄高等行政法院,却认为本件开发案,若继续施工,将对环境造成难以回复之损害,判决开发案应停止复工,这项判决也说明了「行政不能凌驾司法」的真谛。任何一个行政团队,在地方行政上良莠不齐,总有一些不肖份子,无所不用其极的去「照顾」某些财团,以台东美丽湾而言,只是「联合笔记」说台东县政府「护航」,我们没有真凭实据,很难认定台东县政府作法
-
淸末改良司法,我邑曾一度设立地方及初级审判,检察二厅於夫子庙内,旋因节省经费,奉令裁撤,诉讼案件,仍归县知事兼理,而设置帮审员一人佐之,后又改帮审员为承审员,兼规定县知事任检察官职务,上诉案件,初归苏州高等审判厅办理,嗣又划归江宁地方法院审理,民国十二年丹徒地方审判厅成立,又奉令归该厅管辖。北伐后,县知事改称县长,兼理司法如故。未几,于县政府内附设县司法处,由县长及司法官分任检察、审理之职。抗战胜利后,仍沿旧制,时鎭江江苏高等法院第一分院成立,我邑上诉
-
江苏邳县竞选。邳县与我的原籍萧县同属徐州府。幸赖我父亲的桑梓声望,以及我的硕士学历,她不曾分到我的选票。在江苏省,我仍以最高票当选。集会伊始首都迁徒第一届立法委员于民国卅七年五月八日首次在南京集会。我出席立院院会偶成七绝一首:四海徒闻奏凯歌,依然荆棘掩铜驼,书生议政终何补,北望关河涕泪多。向立法院报到后,我参加外交、国防及教育三委员会。会期于六月底结束。九月初第二会期开会不久,中共军队自北方南下,首都南京一度紧急。我于十一月间乘浙赣铁路火车经衡阳转到广西桂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