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共返回1756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中之笔源流

    来源期刊:《河北平津文獻》 第11期  作者:王壯爲 出版时间:1985-02-20
    关键字: 书法 笔法 考究

    前篇 文字及笔画书不能离开文字,因为「书写」这种动作根本是指的书写文字而言。如果书写的不是文字,则不应当称之为书,也不应称之为书写。但是文字乃是由「笔画」或称「点画」组织而成,如果没有「笔画」或「点画」,也便没有文字。所以由书写文字而产生的书,乃是由书写「笔画」或「点画」的「笔」产生。易言之,构成文字的「笔画」或「点画」的写法亦即「笔」,乃是构成某种形式风格的书的基本要件,将这些要件组织起来才能称为文字及书。传统上称这种组织的形态为「结构

  • 文章王軼猛其人其事

    来源期刊:《湖北文獻》 第32期  作者:正良  出版时间:1974-07-10
    关键字: 王轶猛 书法

    习书四十年的王轶猛,谈到他在书上的成就,很谦虚的表示:如果他能有一点成绩,那都是得益于四十年从未间断的习书生涯,王轶猛认为书不仅是中国传统艺术的一支,同时更是和中国人空灵高远的哲学思想相结合的,为书之道,在恒在勤,在无所冀求,在自强不息。王轶猛的盛名,在我国书坛响起,是件很突然的事,但是在那背后灌注的工夫,却是绝不突然的。多少年来,王轶猛一直是一位成功的企业家,他是大顺水泥制品公司的董事长,同时他是一位书热爱者,在每天忙完了工作之后,他总要抽出两个

  • 文章浅谈王轶老书 书坛魁首,翰苑奇葩

    来源期刊:《湖北文献》 第111期  作者:李超哉  出版时间:1994-04-10
    关键字: 王軼猛 書法

    王轶猛先生,为余流寓台员数十年来精诚无间之至友。他自幼获其长兄书法名家王遐举先生之教导,勤习书法数十载,但其来台之初从不轻易以其作品示人。就余所知,轶猛展露其书之始,系于民国三十九年三月,由左营海军官校调至台北市交通部工作之际。当时交通部迁台不久,该部长沙街办公处大门上急需以「交通部」三个大字作标帜。交通部同事中,知道轶猛长于书,于是写「交通部」这块招牌的责任,遂落在他的肩上。斗大的招牌字,写了挂在交通部的大门口,可是除了少数同事外,知道那三个字是谁

  • 文章王軼猛訪問記以一人而兼企業家、書法家、及文化事業推動者,在國内頗為罕見

    来源期刊:《湖北文獻》 第69期  作者:許燕 出版时间:1983-10-10
    关键字: 王轶猛 书法

    他那坦荡爽朗的态度。没有什么迟疑,他极快的定下了访问的时间和地点:「早上十点半,在我辨公室,天水路二十七号,欢迎你来!」没有废话没有客套,就像其他成功的企业家一样,王轶猛用最简短的言辞,表达了他的意思。可是,我知道他决不只是一位单纯的企业家。一般企业家,又怎能写得出这么一笔淸逸淡远的行草来呢?从小就爱写字走进王轶猛的辨公室,第一眼看到的,是他那笑得既眞诚又开朗的圆脸。而后,映入眼帘的便是挂在壁上一幅又一幅的书作品。辨公室很大,除了辨公桌之外,屋角还放

  • 文章王軼猛其人其字

    来源期刊:《湖北文献》 第103期  作者:趙鍾華  出版时间:1992-04-10
    关键字: 王轶猛 书法

    当然大顺公司专业适逢其盛。虽只是诸多参与者之一,但众志成城,这份服务的心意是不容忽视的。我个人最服膺中山先生所说:「人生以服务为目的。能力大者服千万人之务,能力小者服一二人之务。」今天台湾经济繁荣,国民平均所得达到美金八九千元,这是人人努力的成果,功不唐捐。王轶猛何许人也?我这里不替他编年谱,纤细备陈。而且相识虽二十几年,实在其淡如水,所知有限。他长于书,颇为专攻。我也爱好此道,不过「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固难以匹比。但因爱好相同,差可建立共识,所谓

  • 文章杨守敬的书

    来源期刊:《湖北文獻》 第113期  作者:釋廣元  出版时间:1994-10-10
    关键字: 杨守敬 书法

    近读六月八日的中副长河版所刊林景渊先生「杨守敬令日本人折服的蒐书本领」大作,将杨氏于淸光緖六年(西元一八八〇年、日本明治十三年),从何如璋公使随使日本,于短短五年之间,竟以廉价购得无数宋以来古籍,归国后即加以细心整理珍藏,而流传至今,曁对我国文化史上的贡献,报导得至为详细。林文不仅增加了今人对杨氏将「古书流传回国的空前创举」的知识,更乘缘发扬了杨氏的「潜德幽光」,眞是一举两得,功德无量!又杨守敬不仅是收藏古书家,而且还是一位书大家,他在书上的造诣,恐

  • 文章王轶猛及其书

    来源期刊:《湖北文獻》 第22期  作者:蔡勛  出版时间:1972-01-10
    关键字: 书法 王轶猛

    注:王轶猛先生近照)(注:王轶猛先生近作)王轶猛先生湖北省监利县人,三十八年执敎于海军军官学校,三十九年任交通部科长以及交通硏究所硏究委员,四十六年兴办工业,从事经济建设,成绩斐然,公余之暇,硏习八,无间寒暑,撷取诸家之长而能自成一家,其作品每于古朴纯厚之余,益显纵横飘逸之姿,六十年参加名家联展四次,并在乌拉圭、阿根廷、日本三国首都各展出一次,宣扬文化,颇获好评。王先生表示愿意抽空以行书中堂(立轴)分赠同鄕(海外同鄕优先办理)如有爱好者,请将姓名

  • 文章与王轶猛谈书

    来源期刊:《湖北文獻》 第56期  作者:劉鳳琴  出版时间:1980-07-10
    关键字: 王轶猛 书法

    坏,由柳体、欧体、魏碑、石鼓文、汉碑,以至自成一家的行草,王轶猛终于写出了他的风格。民国六十一年,他以杜牧的一首七言绝句「靑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木凋,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敎吹箫」,加上自创一格的行草,在参展的三千四百件作品中,脱颖而出,赢得了第十三届中日文化交流书展第一名,及日本文部大臣首奖。对国人而言,这是一项难能可贵的荣誉,因为日本文部大臣(相当于敎育部长)首奖,是日本书法界最重视的一项大奖,在此之前还从来没有颁给任何一个外国人。谈到书,王轶猛

  • 文章陈绍将军生平事略

    来源期刊:《湖北文獻》 第87期  作者:治喪委員會  出版时间:1988-04-10
    关键字: 陈绍法 乡贤

    陈将军绍字神武,祖籍湖北谷城人氏,生于民前十三年十二月初四,先世耕读相承,四岁丧父,全赖母汪太夫人含辛茹苦,抚育兄弟二人,将军居长,幼承当地教会资助,保送河口育英学校就读,自此发迹立业,植基殊深。将军天资聪慧,胸怀大志,于民十四年冬远走广东考入黄埔军校四期,亲聆校长蒋公训诲,接受革命洗礼,得偿献身党国之矢志,参加革命之宿愿。民十五年冬 将军于黄埔军校四期毕业,由于在校成绩优异,于十六年派中央军校武汉分校第六期担任队职,十七年调南京总司令部经理处,专司

  • 文章略谈书

    来源期刊:《湖北文獻》 第50期  作者:王軼猛  出版时间:1979-01-10
    关键字: 王轶猛 书法

    神妙的作。因此从书上说,不能不推我国为独步。我国书不独美观,堪称艺术而已。从书也可以观察其人的品格、学问、气槪、节操、抱负等。如颜眞卿有刚正严毅的书,所以才有抗拒安禄山,不屈李希烈的节操。如王羲之有遒健隽逸的书,所以才有潇洒出尘,高超绝俗的气槪。书为我国文明精华所寄,同时也是个人人格学养的表现,其关系之大有如此者。至于书如江河万物,无时不变。书的递嬗蜕化,随时地习俗而运行。自仓颉以来,随代而异,由古文变而为篆籀,篆籀变而为八分、小篆,小篆变

共1756条记录 1/176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