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泉州贸易共返回5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昔时泉州与新加坡贸易

    来源期刊:《晉江雜誌》 第44期  作者:鄭文輝 出版时间:1980-08-01
    关键字: 新加坡 华人 海上交通 龙牙门 泉州贸易

    华人到新加坡经商与拓荒为时已久,在莱佛士登陆新加坡之前四百年,就有福建泉州与新加坡的贸易记载,在元朝末年汪大渊所著的「岛夷志略」一书中,曾提到当时泉州与新加坡通商贸易的情形。中国元朝时代,海上交通频繁,与南洋羣岛贸易发逹,且在泉州、上海、澉浦、温州、广州、杭州、庆元设置有七个市舶司,所以通南海贸易,使臣往来不绝。在这其间,泉州与新加坡的贸易很繁盛,而泉州人也开始在新加坡居留下来,这是中国人在新加坡开始居住的最早记录。据汪大渊于一三四九年来新加坡返国后著

  • 文章從傳統到現代——刺桐城裡記繁華

    来源期刊:《福建雜誌》 第30期  作者:編輯室 出版时间:1987-06-01
    关键字: 泉州历史沿革 泉州与晋江 泉州的贸易 泉州的海外交通 洛阳桥

    泉州位居闽南晋江口,自唐代末期逐渐繁荣,成为对外航海贸易的商港,其后地立日益重要,在宋元之际,跃升为航海贸易枢纽,也是东南沿海的最大国际港埠,明清两代泉州因海禁政策,及港口淤浅,腹地未能开拓,终至衰微,先后被漳州及厦门取代。但在中外交通史上,泉州仍有其辉煌地位。清代台湾开发,泉州一度是联系鹿港的港口,而后泉州人口大量外移,包括台湾及东南亚各地,转成重要侨鄕。泉州建置沿革不若中原开发历史久远,上古时代洪荒难稽,以中原相关位置而论,泉州应属古扬州地。秦并天下

  • 文章泉州史实鳞爪

    来源期刊:《福建雜誌》 第21期  作者:淳于旭 出版时间:1985-11-01
    关键字: 泉州 历史考究 贸易 市舶司

    消泄于外国,国内常感铜钱不敷应用,因此,宋朝的政府严禁铜钱出境,法订:「二贯者,徒(刑)一年;三贯以上者,弃市(斩头)。」检査泉州是宋朝对外贸易的唯一大港,所以成为中国铜钱外泄的一大漏洞,据「宋史」载:「绍兴十三年,凡「贩蕃船」(本国船)或「回蕃船」)外国船,槪遣官吏登船检查,以防禁物外泄。」这项严格的「海关」检查制度,在八百三十年前的中国,就切实施行了,比起英国设立海关制度,还早了几百年。铜瓦「三佛齐」是南洋的一个古国,即现今苏门答腊的巨港,明代称为「巨

  • 文章宋元时代泉州的国际贸易

    来源期刊:《晉江雜誌》 第44期  出版时间:1980-08-01
    关键字: 泉州 港口 海上贸易 金字塔 尼罗河 金刚经 泉州绸缎

    宋,元时代,泉州港是中国最大的港口,它与亚洲,非洲三十二个国家发展海上贸易和友好往来,开辟了一条漫长的友谊航线。亚非朋友,带着恒河的宗敎,带着金字塔故鄕的文明,带着尼罗河的刻,带着萨特罗季河的音乐,带着幼发拉底河的艺术,带着湄公河两岸的特产,带着各国丰富旳卖品和各国人民深挚的友情,不远万里来到了泉州城。第一位来宾,是印度僧人拘那罗陀。那是在南朝陈武帝永定二年(公元五五八年),这位身披袈裟,足着麻鞋的僧人来到了泉州城,登上九日山,将梵文的「金刚经」翻译成

  • 文章月是故鄉明

    来源期刊:《晉江雜誌》 28-29  作者:晉江 王和聲 出版时间:1978-01-01
    关键字: 县治制度 泉州 对外贸易 交通据点 市舶司

    多属唐末至五代时期,从光州固始县(今河南东南方)迁徙而来的。此一时期,为晋江和中原的关系最为密切时代。南宋建都临安(今杭州),和南洋的交通日渐旺盛,尤以泉州湾,是对外贸易的唯一要港了。4 是早期的对外交通据点泉州湾,是中古时代中国对外贸易的一个大商港。自唐代以后,对外的交通渐盛,阿拉伯商人就驾驶着帆船,羣集于泉州湾。唐朝文宗太和八年,诏书中所列擧当时「番商」会集的地方是:岭南、福建、扬州。又据阿拉伯地理学者伊本考尔大贝所记载的:阿拉伯商人来中国贸易的要港

共5条记录 1/1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