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河洛人共返回6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林洋港为历史名称正名「闽南即是河洛人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11卷 第8期  作者:逸民 出版时间:1979-08-25
    关键字: 林洋港 闽南人 河洛 历史名称 名称渊源

    台湾省政府主席林洋港于七月二十七日在省训团向受训学员演讲时,为「闽南」的历史名称正名。台湾的闽南常在言谈中自称为「福佬」,意思是来自福建的,但经考据之后,所谓「福佬」就是「河洛人」,河洛在河南省,因此,台湾的闽南,自然是中原士。然而,有极少数的别有居心之徒,为了进行所谓「台独」,除一再宣称台湾不是大陆之外,并说台湾受大陆的压迫,在政治上未能享受平等的地位。对于「台独份子」的宣传伎俩,凡是对政治关心的,已是耳熟能详,他们的目的

  • 文章河洛文化与台湾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43卷 第3期  作者:楊祥麟 出版时间:2011-07-01
    关键字: 河洛文化 台湾 河洛 客家人 中华文化之根

    沿袭著河洛人之根柢,古河洛文化乃客家文化之根。三、河洛人从闽粤东渡台湾,使河洛文化在台湾生根台湾居民,多来自闽粤。历次入闽之河洛后裔,及由河洛南迁至广东等地的客家,后来大部份渡海至台湾谋生。他们将河洛地区之生产方式及文化观念传播到台湾,对台湾之早期开发及文化发展起到较大之作用。据统计显示,目前台湾之客家有六七百万之多,这些根在河洛地区之客家,主要是明末清初自大陆迁来,比较集中的移民行动,可归纳为三次,第一次在明崇祯年间,闽省旱情严重,大臣郑芝龙奏请皇上

  • 文章承先啓後 繼注開來

    来源期刊:《河南同鄉》 第74期  作者:高雙印 出版时间:1992-04-03
    关键字: 河南 同乡会 周年纪念 陈元光 开漳圣王 河洛

    闽属或客属,都自称为「河洛人」,也可称之为先来台湾的河南。民国三十八年中原板荡,和历代的动乱一样,掀起了大量口的流徙,其中一批忠贞之士,不避艰险追随政府来台,以时间而论,是为后来台湾的河南。四十余年间,先后来台的河南携手并肩,荣辱与共,都为创造政治民主、经济繁荣贡献一份心力,而台北市河南同乡会充份发挥整合作用,居功厥伟。最近庞理事长靖宇将军,更倡导溯祖追源,意义深长;同时提议成立世界河南同乡会的构想,尤具前瞻性,实已肩负承先启后继往开来的使命。兹当

  • 文章(伊洛鄉土)中華民族的融合與發展——從中原到台灣

    来源期刊:《洛陽文獻》 第2期  作者:韓鼎洛 出版时间:1995-01-01
    关键字: 台湾原住民 山地同胞 河洛 龙山文化 通婚

    交流,几次较大之战乱,均有四方互换之冲击。第一次较大之由北而南迁徙是西元四世纪初叶之西晋(司马氏八王)之乱,引来五胡交替冲击中原,中原士第一次大量南移,以后均称以京师(洛阳)为中心向外迁移,形成「河洛人」。第二次大规模之南迁是十二世纪初叶,女眞(金)灭北宋,赵构(南宋高宗)建都临安(杭州),中原士大量追随南移。第三次大南移则是二十世纪四十年代末期;此次包涵了全中国大陆各地区多种民族(还有部份少数民族和多种宗敎族群),而以沿海一带较多,目的地则为台湾,

  • 文章第六届河洛文化研订会在安阳召开侧记

    来源期刊:《安陽文獻》 第24期  作者:編釋委員會 出版时间:2008-01-01
    关键字: 河洛文化 学术研讨 致辞 学术报告 与会人员

    二〇〇七年十月廿二—廿五日,第六届河洛文化研讨会,在安阳市安阳宾馆二楼多功能厅开幕,出席员;全国政协有罗豪才、郭东坡、王永海、朱添华、乐美眞、徐光华、刘庆柱等。河南省领导有陈义初、孙泉砀、王伟平、余恒、徐宁生、王彦武等。安阳市领导有董永安、赵微、胡文禄、李俊安、付新生、祁荣、刘广海、尙月波、郭怀生、李新民等。工作员有张铁成、李青梅、刘艳秋、柳攀登、董一呜、李虎城等。与会专家学者台湾有杨祥麟、李继壬、詹同章、张景尧、程道游、王敬文、陈光云、郑翼翔、王爱

  • 文章河洛文化南迁与海外侨胞的关系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44卷 第1期  作者:簡漢生 出版时间:2012-01-01
    关键字: 河洛文化 海外侨胞 客家 信阳大移民 唐人

    註:本文內容絕大部分取材於宋效忠先生所著一文,該文被輯於由尹全海、崔振儉所主編之《固始移民與閩臺文化研究》一書,頁三—八,九州出版社,二〇一〇年九月。

共6条记录 1/1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