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汤饼共返回4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談古論今話麵條

    来源期刊:《青田會刊》 第99期  作者:章景松 出版时间:2007-02-01
    关键字: 面条 制作 吃法 小麦

    的加工效率后,人们才真正从「粒食」过渡到「粉食」,出现了面条的雏形。面条最原始的名称叫「汤饼」或「煮」,这是因为制作时需要一手托著和好的面,另只手将面撕成片状投入锅中,故得此二名。东汉的刘熙、晋代的束皙、梁朝人吴均,都有介绍和描绘「汤饼」的专文传世。有学者研究以为北方个别地区直到现在还有人喜欢吃「乌鸦头」、「猫耳朵」,喝「片儿」,很可能就是古人吃「汤饼」的一种遗风。到了唐代,随着案板、擀杖、菜刀等厨具的产生,做「汤饼」时一般不再用手托面了。所以它又被一个

  • 文章常州特产豆炙

    来源期刊:《武進鄉訊》 第17期  作者:張一嘯  出版时间:1970-01-15
    关键字: 豆炙 常州特产 豇豆白粥 豆腐豆炙

    铲子逐一翻转炙至两面一样,便铲起凉开。炙为圆形,呈淡黄色,约半公分厚,像现时通用之五角硬币大小。家鄕豇豆收成时,在农历九、十月间,农家煎豆炙当在十月以后,一煎就是几斗豆子(每斗十六斤),煎出之,则有几大箩筐,将其晒干后,以罐贮藏,可吃一年而不坏。豆腐豆炙饼汤,是家鄕非常普遍的一种食品,市鎭上赶集,鄕村上庙会,或是那里唱草枱戏时,到处都可以看到这种摊子,牠是以豆腐花(脑)、虾米、香干丝、豆炙调制而成的,吃时加些大蒜或葱花酱麻油,色香味均极鲜美,既营养

  • 文章故鄕麵食

    来源期刊:《無錫鄉訊》 第331期  作者:方永施  出版时间:1997-05-20
    关键字: 面食 故乡 压面 汤面 面饼

    面有鸡面、大肉面、火腿面、虾面、鱼面等等,家乡最出名而常吃的脆鳝面,用鳝骨高煮的面上加几条黑黑的脆鳝相得益彰。在春节时人家做寿则用四喜面,即是用火腿、冬笋、虾、鸡等四样做浇头。我最爱吃的是冬笋麻菇面,上加香麻油,比一般荤面都好吃。在家里也常做糖醋拌面,就是没有吃过四川担担面那样又辣又麻的拌面。其次讲面,最普通的是黄壳,长长方方的,用火烘烤,上面加了几粒芝麻,以增加其香味,烤黄壳是用烤炉,中间生了炽盛的炭火,做好的生面上刷一层油用手伸进炉内,贴在炉壁

  • 文章無錫風味名點(續上期)

    来源期刊:《無錫鄉訊》 第335期  作者:章振華  出版时间:1997-09-20
    关键字: 无锡 名点 玉兰 手推馄饨 挂粉汤团

    ㈣玉兰清道光三十年(公元一八五〇),城中迎迓亭孙记糕团店从民间用玉兰花瓣做面拖的方法得到启发,也将玉兰花瓣洗净后斩碎,拌入其他酿作为馅心,外用米粉包裹后放在油里煎煮,称为玉兰。后来馅心的品种不断扩大、改进,现在已有鲜肉、菜猪油、玫瑰、豆沙、芝麻等品种。㈤手推馄纯无锡的手推馄饨创始于一八六四年秋天。当时东北塘乡妙市头人过某在城中今新生路斜桥开设了福来手推馄饨店,人称「过福来」。一九一六年,过福来迁到中山路大市桥,前后达四十年。到一九五六年四月实行

共4条记录 1/1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