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江汉共返回24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忆田舍老翁谈江汉水利

    来源期刊:《湖北文獻》 第7期  作者:謝南綱  出版时间:1968-04-10
    关键字: 江汉水利

    我的村庄附近,有一田舎老翁,身强体健,自力耕作,每年预言风雨之有无,水位之高低,极准确而灵验,他姓衞,鄕人因其年近古稀,尊之为衞灵公而不名,据长者吿知,此翁诗书造诣,也经十年寒窗,少小不第秀才,转务农桑,颇知天时气候农田水利之理,所以夫子不言,言必有中。二十四年六月,江汉泛涨,石首与监利毗界处之麻布拐长江北堤溃口,汉水东荆河水位超高,我沔阳县城南门外五里地之元通庵堤崩坍不支,迎流顶冲,洪涛汹涌,江汉工程局长张克明氏,派拖船一支带麻袋五千枚,溯流而上,武汉

  • 文章湖北高等敎育述要(十三)江汉大学

    来源期刊:《湖北文献》 第111期  作者:奎元編  出版时间:1994-04-10
    关键字: 湖北 高等敎育 江漢大學

    江汉大学是武汉市属的一所短期职业大学。一九八〇年,武汉市政府征得武汉大学、华中工学院、湖北财经学院、武汉工学院同意,并报经湖北省政府批准,这四所大学在武汉市设立分校,招收参加全国统一高考的高中毕业生,学生实行收费、走读、国家不包分配,学制以三年为主,共开设七个事业(无线电技术、自动化仪表、电子计算机、机械制造、法律、英语、经济管理),八个班。任课教师全是这四所高校教师兼任。一九八一年九月一日,武汉市政府决定,将原武汉师范学院汉口分院并入江汉大学,同年十月

  • 文章笔走龙蛇动——江汉书画学会介述

    来源期刊:《湖北文獻》 第115期  作者:曹之冠  出版时间:1995-04-10
    关键字: 江漢書畫學會 介述

    春秋左传襄公二十六年有云:「虽楚有才,晋实用之」,简称「楚才晋用」。此指的是政治人才,其他楚才,何尝不多,就以诗书画人才言,历代最著名的诗人,有屈原、孟浩然、杜甫、张继等。其书画家,有宋之襄阳米元章(芾)、近代夷陵马绍文各大家。即现时在台闻名的书画人士,所在多有。惜彼此没有连络,仅单打独斗,而卓有成就者,固为可喜,但总不如有组织连络同好、互相切磋观摩,而发挥团队功能为佳。有之,江汉书画学会是也。忆于民国六十九年(一九八〇),即有我鄂籍数位鄕亲,基于彼此对

  • 文章蒙古攻蜀

    来源期刊:《四川文献》 第136期  作者:柳定生 出版时间:1973-12-01
    关键字: 蒙古 四川 汪德臣 江汉

    川安抚使刘整因与贾似道不合,遂投降于元,泸州十五郡,元人不攻自下,刘整又献计世祖攻陷襄阳,继而淮南、临安遂均不守,南宋遂亡。蒙古专意取中原,川、楚、江淮三路并进,四川先得,遂以上游之势,攻陷江汉,腹背皆失,临安岂能支持。顾景范论四川形势有云:「以战为守,守必固;以守为战,战必强」。以蒙古攻蜀的史实来证明,此论的精确,益信四川险要的地势,实为民族复兴的根据地。欲收复失地,必先保四川,蜀不能守,中原大局更不能控制。抗战时期我国虽僻守西南,我们终获最后的胜利

  • 文章现代商贸金融区——江汉

    来源期刊:《湖北文献》 第175期  出版时间:2010-04-20
    关键字: 武汉市江汉区 城市概况 发展计划

    注:老楼新景)江汉区面积卅三点四三平方公里,人口约六十万。自然环境优美,交通十分便利,依邻长江、汉水,有众多的城中湖泊。江海货轮可以把武汉的产品直接送往上海,转运国外。京广铁路、京九铁路是南北交通的枢纽;汉口火车站在辖区内,日始发列车七十多列。318国道、107国道从江汉辖区相连,现代物流业由此应运而生。另由天河机场廿分钟车程即可直达江汉区中心地段。改革开放卅多年以来,江汉区实现了产业的大步升级。原有的第二产业(即工业)已逐步退出江汉,改由第三产业

  • 文章湖北省檔案館簡介

    来源期刊:《湖北文献》 第163期  作者:本社資料室 出版时间:2007-04-10
    关键字: 湖北省档案馆 汉冶萍档案 江汉关档案

    湖北省档案馆是国家一级档案馆,位于风景秀丽的武汉市东湖之滨。现馆藏自南明永历五年(西元一六五一年)以来各种档案史料五十余万卷(册),其中有许多档案史料弥足珍贵。汉冶萍和江汉关档案已入选中国档案文献遗产名录,在全国具有重要影响。馆内保存设备完善,保管条件良好,馆藏档案丰富,拥有一批高级的档案保管、利用专业人才,热忱欢迎您光临惠顾湖北省档案馆!(注:湖北省档案馆珍藏前湖北省三枚关防)

  • 文章江汉书画学会作品选序

    来源期刊:《湖北文獻》 第115期  作者:劉先雲  出版时间:1995-04-10
    关键字: 江漢書畫學會 作品選

    欣闻《江汉书画学会》同仁将出版作品选,我觉得非常有意义和有价値。它不仅代表诸君在书画艺术上的造诣,更富于时代方面的进步精神。我们知道民国三十八年政府播迁来台,国家又步入了历史上曾经出现过不止一次的分裂分治局势。这固是我中华民族的不幸。但历史既已造成事实,任谁都无可奈何!当时随政府渡海来台的人士、军民人等,包括老弱妇孺,号称两百万。倏忽已四十余年。这些人初来乍到,与斯土斯民,共同胼手胝足,创造了经济奇蹟,建立了民主乐园。光阴荏苒,渡海的孩童长大了,靑年茁壮

  • 文章沮漳江汉——荆楚文化的摇篮(一)

    来源期刊:《湖北文獻》 第129期  作者:朱翰昆 出版时间:1998-10-10
    关键字: 荆楚文化 沮漳江汉 历史沿革

    左传·哀公六年》楚昭王说:「江汉沮漳,楚之望也」。楚昭王有病祷之,卜者言:「河为崇」;当祭之而解。昭王认为河在北方非楚望祭之地,指出江汉沮漳才是楚国望祭的水道。《左传.昭公十二年》楚灵王说:「昔我先王熊绎,辟在荆山,筚路蓝缕以处草莽,跋涉山林以事天子,唯是桃弧棘矢,以共御王事」。明白无误地吿诉我们:「荆山沮漳是楚国的发祥地,江汉是楚国后来强大发展的基础,它们都是楚文化的中心。特别是荆山之阳,沮漳河的两岸,是自有楚至项襄王东迁于陈以前七百年间楚文化诞生

  • 文章荊楚硏究雜記

    来源期刊:《湖北文献》 第128期  作者:朱翰昆  出版时间:1998-07-10
    关键字: 楚文化产生区域 沮漳江汉 历史沿革

    沮漳江汉—荆楚文化的摇篮《左传.哀公六年》楚昭王说:「江汉沮漳,楚之望也」。楚昭王有病祷之,卜者言:「河为崇」;当祭之而解。昭王认为河在北方非楚望祭之地,指出江汉沮漳才是楚国望祭的水道。《左传.昭公十二年》楚灵王说:「昔我先王熊绎,辟在荆山,筚路蓝缕以处草莽,跋涉山林以事天子,唯是桃弧棘矢,以共御王事」。明白无误地吿诉我们:「荆山沮漳是楚国的发祥地,江汉是楚国后来强大发展的基础,它们都是楚文化的中心。特别是荆山之阳,沮漳河的两岸,是自有楚至项襄王东迁于陈

  • 文章沮漳江汉——荆楚文化的摇蓝(四)

    来源期刊:《湖北文獻》 第132期  作者:朱翰昆 出版时间:1999-07-10
    关键字: 沮漳江汉 荆楚文化 历史遗迹

    书院,其三子孙何、孙仪、孙侑在此读书成名;南宋又有朱震朱巽兄弟在此读书成名。荆门市已发现古代墓葬七处,单独墓六处,出土珍贵文物如越王州勾剑,现按时代顺序介绍于下:⑴白胜冢 在东桥集东北约一里处,冢高11米,周长240米,传为楚平王之孙白公胜之墓。⑵古定桥古墓群在后港,方圆一公里,内有大小古冢十余座,属战国墓葬,发掘天鹅冢,出土楚国人骑骆驼灯等重要文物。⑶包山大墓位十里铺王场村荆沙铁路线上,南距纪南城16.5公里,其2号墓仅次于江陵天星观1号墓(即邸阳君番

共24条记录 1/3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