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汉乐共返回10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大埔榮稱『民族民間藝術之鄕』

    来源期刊:《大埔會刊》 第41期  出版时间:2005-01-01
    关键字: 大埔县 “民族民间艺术之乡” 大埔文化

    被称为「山中山」的大埔县日前举行了「客风·出水莲——广东汉大型音会」,广东省文化厅同时授予该县「民族民间艺术之乡」的称号。大埔是广东汉的「娘家」,是享誉海内外的「汉之乡」。汉乐从中原流传至大埔,有「中州古韵」、「客家音」等称谓。明嘉靖三十六年(公元一五五七年)大埔最早的县志记载:「埔之在潮弦诵媲邹鲁」。大埔民间汉乐活动一直盛行,汉乐演奏点遍布城乡,每逢节假日或农闲时节,茶余饭后,汉乐爱好者们聚集在一个个演奏点中,尽兴演奏弹唱,自娱自。可见广东

  • 文章嶺南奇音 古典優雅

    来源期刊:《大埔會刊》 第33期  作者:劉秀香 出版时间:1997-02-01
    关键字: 大埔音乐 民间音乐 唱片著作 丝弦音乐

    在粤东侨乡大埔县,无论是人烟稠密的城镇,或是偏僻幽静的村寨,到处可闻到音醇调雅的汉乐声。大埔被誉为“汉之乡”,确实名不虚传。清末民初,大埔旧县治埔城—茶阳便有儒爱好者自由组合的演奏活动。每当华灯初上,手们便四方汇集,或弹拨丝竹,或切磋琴艺,管弦讴哑者兴趣浓厚,围听者入神忘外,热闹非常,非更深夜阑不散。三十年代初,埔城演奏高手饶惠川、饶托生等倡议成立“同益国社”。当时,陈铭枢主政广东,埔人邹敏初任省财政厅长期间,曾礼聘音名手赴省城演奏,历时三月

  • 文章大埔汉乐三代古筝师的情怀

    来源期刊:《大埔會刊》 第44期  作者:謝如劍 出版时间:2008-01-01
    关键字: 古筝师 文化遗产 人物简传 罗九香

    南国牡丹竞艳妍,行云流水承传。春江花月音谐美,出水莲开旋律娟。古调新声动肺腑,弦琴天籁扣心弦。弘扬国粹欢歌奏,金榜荣衔耀海天。二〇〇六年夏,大埔广东汉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这是大埔人民文化生活史上的一件大喜事。是实现「人文兴县」、「文化梅州」和打造「世界客都」的极其宝贵的文化遗产。大埔广东汉,简称「大埔汉乐」,又称「中州古调」。它是客家先民南迁时,把中原汉乐的种子播撒在客家土地上结出的硕果。它保存著八百多种情调不同、形式各异的丰富

  • 文章大埔客家民俗風情攝影

    来源期刊:《大埔會刊》 第46期  作者:楊燕秀  出版时间:2010-01-01
    关键字: 客家风俗 婚俗 民俗艺术 摄影作品

    2008年元宵节《婚嫁》摄影:刘灵亮《双龙戏珠》摄影:黄克强《闹》摄影:唐并能《还福》摄影:张洪德《汉乐新秀》摄影:黄克雄《五鬼金狮》摄影:黄克雄《迎大帝》摄影:刘灵亮

  • 文章大埔是汉乐之鄕

    来源期刊:《大埔會刊》 第40期  作者:如劍 出版时间:2004-02-01
    关键字: 大埔县 民间文化艺术 广东汉剧 发展历史

    粤剧、粤曲、粤菜为广东三宝,粤、潮汉乐并称广东三汉乐(剧)源自中原,在客家地区广受欢迎,大埔汉剧()在中国艺苑中,独树一帜,被誉为「南国牡丹」,亦誉为「汉之乡」。

  • 文章大埔汉乐京城放彩

    来源期刊:《大埔會刊》 第43期  作者:羅乾禮 出版时间:2007-01-01
    关键字: 大埔文化 何育斋 联谊会活动 传统文化艺术

    梅州两地手组成的晋京演出团演出的音会。首都音界的知名人士,有关专家、教授、学者、何育斋亲属和弟子传人,在京客家乡亲、老领导和前辈以及埔邑赴京人员等一千多人分别参加了研讨会和音会。原汁原味的中原古让京城观众耳目一新,博得一阵阵热烈掌声。何育斋先生(一八八六至一九四三)是湖寮莒村人,是广东汉大师和古筝一代宗师。他毕生从事客家音(今称广东汉事活动,他博采众芳,编辑《中州古调》、《皋旧谱》,为保存,传承广东汉作出了杰出贡献。

  • 文章迎春獻藝百花妍

    来源期刊:《大埔會刊》 第35期  作者:謝如劍 出版时间:1998-12-01
    关键字: 新春演出 文艺活动 美术书法 汉剧 诗词摄影

    文苑鲜花竞艳,艺园硕果飘香」戊寅岁首,元宵佳节,日丽风和,万象回春。「文化之鄕」大埔县县城「永芳堂」隆重举行「大埔县文艺界迎春献艺曁联谊大会」。参加活动的有诗社、书法、美术、摄影、汉乐、文艺等文艺界代表,县府政要及市文联、市作协领导、新加坡南洋客属总会刘再光先生,等二〇八人。旅港鄕贤姚美良先生赞助活动经费并返鄕参加了活动。献艺开始,曾百友先生带头当场挥毫,写上「永芳堂高手云集竞技献瑞,迎新春艺术联谊妙笔生辉。」梅州市文联副主席罗昌明满怀豪情,写上「情长

  • 文章广东汉汉剧大师管石銮

    来源期刊:《大埔會刊》 第44期  作者:蕭紹彬 出版时间:2008-01-01
    关键字: 管石銮 汉剧 创作作品 艺术成就 生平事略

    管石銮伉俪一七—二〇枫朗镇石圳家协会会东分会会副会长,名老艺术音,十五名师罗娘德,一九五四年参加大埔民声汉乐剧团(国营),当时其演奏的笛子和洞箫技艺超群,被同仁所公认而备受推崇。一九五七年,他随广东省汉剧团(后为广东汉剧院)赴京汇演,演出由其作曲的剧目《百里溪认妻》等。演出后,他们非常荣幸地受到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朱德、叶剑英领导人的接见。在汉剧院工作期间,管先生音唱腔设计的剧目已达四十多本,如古装剧《齐王求将》、《花灯案》、《徐九经升官记

  • 文章大埔歌飛

    来源期刊:《大埔會刊》 第46期  作者:鐘瓏菲  出版时间:2010-01-01
    关键字: 大埔县 汉剧 客家山歌 民俗文化 精神寄托

    客家世界的香格里拉」,未曾谋面的美丽大埔成为我心中割舍不下的一处奇境,几番梦回,未能一览花萼楼的风情万种,却有幸得闻山歌经盈、汉乐流金…大埔歌飞,风采绰然!曾经总在想,倘若肇庆堂内的雕梁画栋可以听得懂中州古的百转千回,倘若三河坝畔携儿带女的客家母亲可以唱得出客家山歌的情真意切,大埔子民该有多幸福,渐渐才发现,其实,在大埔人的心里,幸福已经像花儿一样悄悄地绽放了。对大埔人而言,「大汉天声」无异于绝世珍宝。那些流传了数百年的古曲无一不在向大埔人讲述著这片

  • 文章南國牡丹古樸典雅

    来源期刊:《大埔會刊》 第44期  作者:劉秀香 出版时间:2008-01-01
    关键字: 汉剧 大埔文化 大埔民声乐团 文艺演出 演出成就

    汉剧又称外江戯,是我省粤、潮、琼、四大地方剧种之一,它在梅州市流行已有二〇〇多年的历史。而该市的大埔县是汉剧之乡,业余汉剧团遍布城乡,出现不少「汉剧世家」,闽粤两省的汉剧团,几乎都有大埔籍的演员,故民间素有「无埔不成」之说。它以西皮、二黄为主要声腔,又吸收粤东民间音,使音唱腔古朴典雅,激昂悠扬兼备,加上其中州音韵与客家话语系基本相同,又保留有中原的民俗文化特色,因此成为客家人所喜爱见的地方剧种。为了继承和发扬大埔的汉剧,一九五〇年该县组织

共10条记录 1/1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