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水运共返回14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江蘇水利事業的展望

    来源期刊:《江蘇文物》第2卷 第7期  作者:吳寧海 出版时间:1979-01-10
    关键字: 江苏 水运 防洪 灌溉 水道

    本省东临大海,扬子江横贯东西,江以北位于淮河流域之下游,江南之东南部位于太湖流域之下游,西南部位于秦淮河流域之上游。境内湖河棋布,港汊纷歧,既称多水之鄕,又为众流之壑。水利重建之目地,一曰防洪灾,为袪除水患,应先致力于堤防之巩固,湖泊之调护,及主要水道整治。二曰裕农利,为及增进农业生产,应筹划灌漑排水工程之兴修,同时兼顾利航,使全省水运畅通无阻。并择地兴辟水力电源,以供应轻工业及农村副业所需之电力。据匪情报导,**已完成新沭运河、新沂运河、及苏北灌漑总渠

  • 文章水运工具木篷船

    来源期刊:《大埔會刊》 第47期  作者:郭成 出版时间:2011-01-01
    关键字: 水运工具 木蓬船 交通 大埔

    大埔縣江河交錯,溪流密布,古有萬川之稱,因此廿世紀五十年代前,木篷船是主要的交通運輸工具。木篷船用大松樹開薄板裝製而成,一般長五點八丈,寬九點二尺,載重一二〇〇〇多斤。木篷船尖船頭,闊船身,船尾雙翼比船身狹,呈流線型,減少水的阻力,使船工省力。全船分五個艙。船頭和船尾有橫木檔。木檔中間有碗大圓孔,用作停船時插放竹篙。船頭橫木檔叫千斤盤,船尾橫木檔叫坐尾盤。第一艙(底頭艙)的右舷安裝槳電,船尾的左船絃也安裝一個槳電,用作掛槳划船,使船體平衡快速前進。第三、...

  • 文章廣東三江

    来源期刊:《嶺南特訊》 第9期  作者:白明 出版时间:1981-12-28
    关键字: 广东三江 港湾 水运 机场 北江

    广东有东江、西江、北江及珠江,水运非常方便。民国以后,公路网之密,居各省之冠。有机场十处:白云、堪江、南海、平潭圩、陵水、兴宁、澄海、临高、遂溪等地。本省海岸线曲折,多良港,可泊巨轮,大小港湾计约一百余处,其中最有名者有:汕头、汕尾、大鹏、香港、黄埔、虎门、澳门、堪江、北海等。远洋及沿岸航运皆发达。北江自古以来,便是中原进入广东的有名且重要的水路:汉伏波将军马援之平南越;唐时,韩退之、王金兴、柳宗元等流谪本地;宋代,苏东坡左迁广州时,皆顺北江而下,因此

  • 文章抗戰勝利一年後的湖北(七)五、武漢現狀(續)

    来源期刊:《湖北文獻》 第27期  作者:涂翔宇  出版时间:1973-04-10
    关键字: 抗战胜利 公路 水运 邮政 电讯

    沙市。⒊汉口至钟祥。⒋汉口至臼口。⒌汉口至天门。鄂北运输段,计分为两路:⒈汉口至樊城。⒉汉口至安陆。(三)水运武汉居长江上下游之中点,东距长江出口处一千一百六十里,西距四川叙府一千九百一十里,帆轮麕集,上通下达。兹就各主要航线之行驶轮船者,分述如次:⒈长江上行线:由汉口上驶,经宜昌、万县、重庆、以达叙府。此线水浅滩多,由汉口至宜昌,水轮行驶日期,平圴为七天,由宜昌至重庆约六天,由重庆下驶至宜昌三天,由宜昌至汉口亦三天。⒉长江下行线:由汉口经九江、安庆、南京以

  • 文章抗戰時期鄂西清江水道整理工程紀要

    来源期刊:《湖北文獻》 第16期  作者:陳英  出版时间:1970-07-10
    关键字: 抗日战争 河道治理 水运 交通

    石灰岩,间有少数红砂岩与胶结岩,其所含之物质为:1.靑色有梭角之石灰碎块;2.无色或净白方解石之劈开碎块;3.红黄色之次生铁养化质;4.半透明细沙水内所含泥质甚少是水色澄淸河底可见,所以名为淸江也。㈦通航情形 淸江能通航在棉羊口新渡坝以上,只恩施至屯堡一段,可通木船,其余在各村鎭市驿道过河处均设有义渡,于行旅货运尙称便利。玆将淸江渡船位置(附表二)及河流宽度深度(谿线附表三)列后以备参阅。清江过河渡船位置一览表(附表二)清江河道宽渡船谿线一览表(附表三)㈧忠

  • 文章浙江水运业向世界展现无穷魅力

    来源期刊:《浙江月刊》第39卷 第1期  作者:丁海 出版时间:2007-01-10
    关键字: 浙江经济 港口建设 水运 改革开放

    二〇〇六年十月四日《浙江日报》头版头条报导了,近年来中外巨轮频频驶入宁波—舟山港的新闻,都足以反映了我省港口日新月异的变化……省委主要领导指出,「浙江港口可以发展成为全国之最,甚至世界之最」。省政府主要领导同时认为,「港口、航道是浙江省在长三角各省市中具有的最大资源优势。」近些年来,浙江港口的大建设、大发展恰好证实了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的高瞻远瞩。蓬勃发展的浙江港口和航运业正成为推动浙江经济社会腾飞的翅膀。水运发展助推经济腾飞今天的浙江,已是名副其实

  • 文章美麗的韓江

    来源期刊:《大埔會刊》 第38期  作者:楊達祥 出版时间:2001-12-01
    关键字: 韩江 自然风景 发源地 水运历史

    民船,乘风破浪,十分壮观。随着粤东铁路、公路的发展,今日的韩江已显得冷冷清清。近年来韩江出现飞艇运输,从潮州到高陂、三河、茶阳等地,一般2-4小时即可到达,快速无比。韩江还是一条尙未受到严重污染的河流,广东省政府已经立法保护韩江,让她永远以洁净清甜的江水,哺育两岸的潮、客人民。

  • 文章中共積極開發浦東

    来源期刊:《浦東》 第60期  作者:本刊記者 出版时间:1990-04-15
    关键字: 经济特区 港口 水运 黄浦江大桥 隧道

    开发的浦东地区,将包括黄浦江以东,长江口西南,川扬河以北紧靠市区的一块三角形地区;该地区东北濒长江,南临杭州湾,西靠黄浦江,面积约三百五十平方公里,有良好的建港和水运条件,是大陆东部沿海地区一片大面积可以开发的土地。开发浦东地区的先期工程,兴建黄浦江大桥工程已于一九八八年(民国七十七年)开工,预定明年完工通车。这是继黄浦江南北两隧道后,贯通浦江两岸的另一工程,主引桥全长八三四六公尺,桥面宽三十余公尺至四十六公尺,辟双向六车道,桥下可保持五万五千吨轮船通航。建

  • 文章同安人的驕傲

    来源期刊:《同安》 第80期  作者:陳延杭 出版时间:2002-07-01
    关键字: 水运仪象台 苏颂 钟表 中国水钟 天象

    九百多年前,著名政治家、伟大科学家,宋代宰相,同安人苏颂所研制的「水运仪象台」,简称中国水钟,英国的自然科学家李约瑟称其是「中国人创造了世界上第一个钟」。这台世界上最早装有擒纵器装置的计时器,开创了钟表史,三〇〇年后,欧洲人才学会制造钟表。水运仪象台将「仪、象、钟」合为一体,以水力驱动,与天体运行同步,是准确经天报时的天文钟,又可观测天象,显示天体星空的运行。专家们提出:钟表的发明,可与中国四大发明(火药、造纸、印刷术、指南针)并列为中国五大

  • 文章蘇魏公與科技

    来源期刊:《同安》 第41期  作者:童叟  出版时间:1992-11-01
    关键字: 芦山居 苏颂科技馆 水运象仪台 苏颂纪念大会

    发地区(旧称后壁墓),参观同安苏颂科技馆。到达时大门紧闭,乃辗转从傍边一家工厂大门进入,登上二楼,拜访科技馆管理部门,备承热忱接待,立刻派员引导,从毗邻侧门开锁进入馆内参观,二楼陈列很多资料图片,历史文献等洋洋大观,走马看花浏览一下。登上三楼,参观展览伟大水运象仪台模型,包括「浑天仪」和「天球仪」,都由计时钟来带动,三项仪器,相互关连,构造精细巧妙。系由县人陈晓先生根据苏颂所著「新仪象法要」记载复制而成,这部「新仪象法要」,可以说是制造钟表的重要历史文献。水运

共14条记录 1/2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