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民间共返回14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強化台灣治安的幾點建言

    来源期刊:《東北文獻》第20卷 第2期  作者:王大任 出版时间:1989-12-01
    关键字: 台湾 治安 大众传播 民间力量

    几乎无不层层指示、呼吁、督促,问题是工作虽有局部的进步而总看不到立竿见影计日程功的宏效,说穿了病在但求治标而未能治本的缘故。强化治安的办法,必需标本兼治,经权互用。本席谨建议四点:一、倾多力加强海防,包括海岸警衞,海上巡逻,健全海关缉私组织,以杜枪枝毒品与非法入境。二、健全渔会机构与领导人选,严密管制渔民组织,必要时以国军机动加入海防衞护与渔船保护、检査。三、要动员民间力量,包括强化里邻组织、社区组织、学生组织,共同参与维护治安。四、大众传播业者应积极负起

  • 文章東北的娘娘廟

    来源期刊:《東北文獻》第11卷 第3期  作者:王良 出版时间:1981-02-01
    关键字: 娘娘庙 风土习俗 民间文化

    眼病之事。右为云宵娘娘,职司人间功德福寿之事。总之娘娘神,于诸神之中,最受各阶层人士信仰。但娘娘神中,又以三宵娘娘为最受尊敬崇拜。故东北娘娘庙中,以供奉三宵娘娘为最受尊敬崇拜。故东北娘娘庙中,以供奉三宵娘娘为主体,天后圣母次之,其他娘娘多为配祀,尤其眼光娘娘、子孙娘娘,多于各家庭适宜之处,悬挂图像而供奉之。二、娘娘庙会四月里呀!四月十八,家家户户把香揷。四月里呀!四月十八,娘娘庙前戏台搭。娘娘庙会,为东北民间信仰中,最大之行事,甚为热閙。各地于庙会期间,来庙

  • 文章赤城县地方民间传说

    来源期刊:《察哈爾省文獻》 第6期  作者:柴惠堂  出版时间:1980-02-01
    关键字: 故事 舍身崖 马营北观 民间传说

    上的,工程很不易,山壁上尙留有当日搭支架的痕迹,舍身崖的故事也就是一个纯孝的故事了。(三)后记地方传说是民间文学的一种,各地都有这种类似的故事,各朝代的民间故事可以说是中华民族的文化起源的根本,在我省又何尝不是如此呢?在各种戏剧的表现中也可以找到许多民间传说的故事,怀安蔚县秧歌的表演中就有许多的民间故事,我们过去忽略了,没有去硏究,我想在秧歌小调中的历史和文化进程上来看,那一定比今日山地文化高尙得多,「杨洪坐皇帝」完全是一种没有根据的传说。「舍身崖的故事,在宣化

  • 文章黑龍江的故事

    来源期刊:《東北文獻》第1卷 第3期  作者:王漢倬  出版时间:1971-01-01
    关键字: 黑龙江 民间传说 故事

    黑龍江一帶的老百姓,每遇到天降雹子的時候,趕忙把切菜刀,抛到院中,說:「這又是秃尾巴老李來作怪。」起初,我不知是什麽緣故,後來,聽到年長的人這樣說:黑龍江東岸,有塊地方,叫江東六十四屯,原來是戍守邊疆的軍眷區。屯中的居民,後來多以耕田和捕魚爲業,自食其力,過着豐衣足食,樂天知命的生活。在六十四屯裏,接近江邊的地方,住著一家姓李的,家中只有夫妻二人,男的名叫李成,約有三十來歲;女的約有二十多歲,娘家姓張,沒有名字,屯中人都呼她李嫂。李成每撐着小船,拿着魚網...

  • 文章民间文教流传的工具

    来源期刊:《東北文獻》第7卷 第2期  作者:錢公來 出版时间:1976-11-01
    关键字: 民间文教 流传的工具 “评话” 书场名家

    明淸之际,辽左地方,为古战场。日近长安远,法纪疏濶,敎育不普及,民间识字唸书者少。敎育祗靠私塾,私塾的师资,都是外来的。仅靠滦河迤东,跨海而南的,落第仕子,游学先生,到关外来开蒙。前淸国初,所颁布的「圣谕广训」这本书,出自皇帝左右,翰林院进士公的手笔,文辞高古。远非不读诗书的老百姓所能了解。而在当时,一般的老百姓,家家户户,咸能安分守己,父子协力,兄弟同心,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度其熙熙杲杲之岁月。然而岁时伏腊,婚丧嫁娶,类如吉凶军宾嘉之会集。又皆秩秩有序

  • 文章東北秧歌考

    来源期刊:《東北文獻》第7卷 第3期  作者:于宇飛 出版时间:1977-02-01
    关键字: 东北秧歌 民间娱乐 考证 “老鞑子”

    秧歌』是蒙古的一种土风舞。为民间娱乐的歌舞。因其趣味低级,歌词不雅,虽然是普遍的娱乐游艺,而为史书所不载。也无人详述其槪要。自从毛泽东利用『秧歌』作军事胜利的宣传,作强迫民众庆贺胜利的利器,不到二年的时光,而用『秧歌』统一了中国。使偌大的中国,无地无处,不在扭『秧歌』,使七亿多的全民,无老无少,都在扭『秧歌』。因此在报纸上,在文艺里,有『秧歌王庙』之称。于是『秧歌』二字,被人注意了。也许能构成历史的材料?所以『秧歌』有考证的必要。『秧歌』是涵有国耻

  • 文章國人心目中的神奇靈藥 吉林人參

    来源期刊:《東北文獻》第22卷 第2期  作者:李玫 出版时间:1991-12-01
    关键字: 吉林 人参 关东参 民间传说 医学价值

    适于生长的地方。人参每年抽芽一次,与百草同时发芽;但它的须根伸长之处,地下养分都被它吸收去了。所以,它的周围没有一根杂草。人参出土第一年只长一叶;二年不长,到三年才长两片叶,俗称「三品叶」。五年到六年,由「四品叶」而「五品叶」,最后生到第六叶。到六叶为止,就是几百年的老参,也不再多长一片叶子了。因为人参有很多奇奇怪怪的特性,所以在东北民间关于它的神话也很多,说它能现人形,变成一个白白胖胖系著红肚兜的娃娃,还会哭哭啼啼发出呼声。不过,这可能是受了古籍上记载的影响

  • 文章東北曲藝——八角鼓

    来源期刊:《東北文獻》第27卷 第3、4期  作者:張彊 出版时间:1997-06-01
    关键字: 八角鼓 曲艺 民间俗语 文学

    些东北地方「老戏曲」、「新剧艺」,惟「国剧京戏」则不必,虽然「国剧京戏」的发煌鸿飞,也不离两个东北白帽子—西太后慈禧、及平民吉林牛子厚先生等,为国家社会「耗财买脸」的功劳苦劳,但在书肆坊间,有关的书本资料也是「汗牛充栋」,至祈诸位集中精力挖掘东北的拉场戏。吉剧二人传、评剧大口落子、奉天大鼓书、东北八角鼓、太平鼓、大秧歌……等等曲词、曲调,不论段子大小、片纸只字,都如凤毛麟角。无价的民间文化寳贝,藉能再充添东北文献较少的这类篇章。不对的地方祈多指教。东北

  • 文章東北的「跳單鼓」

    来源期刊:《東北文獻》第26卷 第3期  作者:武志昌 出版时间:1996-03-01
    关键字: 跳单鼓 东北地区 送神 民间艺术

    的同时,又歌且舞,欢跳不已而言。关于「跳单鼓」的起源,民间有两种说法:一种说法是起源于唐代,相传唐太宗李世民东征高丽得胜后,为了庆贺胜利,文武官员都摘下御带围成圈,蒙上蟒袍,用手敲打,载歌载舞,欢庆得胜还朝。后来传到民间,发展为用竹圈蒙成皮鼓,每逢吉庆之日敲鼓庆幸,是为「跳单鼓」。另一种说法是产生于清代,据说清朝开国之初,皇帝接见文武大臣时要饮酒作乐,找来一个舞女,打手鼓跳舞助兴。后来由男人取代了女人,由一人发展为三人,敲鼓跳舞时口唱喜歌,全是吉祥的词句。以后

  • 文章綏中漁民出水元朝碗碟

    来源期刊:《東北文獻》第23卷 第2期  作者:余紹敏 出版时间:1992-12-01
    关键字: 绥中 水下考古 三道岗 民间 古沉船

    在素有「叼龙嘴」之称的三道岗罹难。这批瓷器是民间烧制的,适于家用,造型写意,与官有很大不同。在宋朝(九六〇——一二七九年)极为盛行的官瓷,因资金雄厚,做工精细,造型华贵,观赏胜于实用。以绥中出水的龙凤罐为例,象牙黄的底色,罐身上龙凤缠绕,呈褐色,看来虽颇令人赏心悦目,但即使在外行人眼中,也显得随意粗糙了些。在元朝,中外贸易主要有两个渠道,一是由丝路,经西安穿过新疆塔里木盆地进入现今的伊拉克;另一条是从广州经由麻六甲海峡伸往斯里兰卡等地,称为「海上丝路

共14条记录 1/2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