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民歌共返回5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萍乡民歌杂谈之四

    来源期刊:《江西文獻》 第222期  作者:宋華鏗 出版时间:2011-02-01
    关键字: 萍乡 民歌 风土习俗

    首名为《脚踏秧田测四方》的田歌歌词就简单多了,除了大量的衬词外就那么四句:脚踏秧田测四方,右手扯秧左手张(指将扯出的秧放在左手里——笔者注),手拿黄丝拦腰绑(指用稻草束秧,又叫剪秧——笔者注),不知此秧落何方。这首田歌是由著名老艺人邓小岩传唱出来的,由邓光西记录。相对节奏明快、情趣幽默的《犁田歌》,这首田歌应该属于那种节奏自由、情感豪放、音调高亢的长调式民歌,衬词「吔」、「哎」、「咳」配以高音区跌宕起伏的行腔,让你有着置身于广袤田垄、任凭春风拂面而心临其境的感受,邓

  • 文章寧岡人民踏歌行

    来源期刊:《江西文獻》 第193期  作者:曾特山 出版时间:2003-08-01
    关键字: 宁冈县 民歌 风土民俗 山歌文化

    男女讲平等,你满脑的封建眞可笑!」山村姑娘泼辣大方,唱起歌来也带有辣味,听起来热辣辣的,仔细体味,却是柔情动人,情深意长。像这样的对歌,我们还听说过好几次。山里农民歌不离口,常常借此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和生活态度,亲友相逢,唱山歌表示热忱欢迎之意;分别时,又以山歌寄托依依惜别之情。去年,有位旅台同鄕回鄕探亲,返台临别时,鄕亲们送他到村外,唱山歌为之壮行。其中有个六十多岁的老人唱道:「送君送到村路口,山歌一曲思悠悠。此去前程多保重,一帆风顺过九州。」旅台鄕亲热

  • 文章萍乡民歌杂谈

    来源期刊:《江西文獻》 第221期  作者:宋華鏗  出版时间:2010-11-01
    关键字: 萍乡 民歌杂谈 风土习俗 方志谱乘 乡野趣闻

    山歌,萍乡称为号歌,劳动之余,青年男女之间登高对唱的一种旋律较为简单、节奏比较随意的民歌,和所有的山歌一样,萍乡山歌风趣、夸张、朴实无华、生活气息浓郁,极具感染力,老百姓易唱、喜唱,所以容易流传。请看这首《郎在山上打声号》——(女)哎——郎在山上唱号歌姐在屋里织绫罗我的哥耶 不知哪里来的风流子到姐仔屋前屋后唱号歌唱得姐仔头昏眼花一身麻麻痺痺织不得绫罗钉不得梭织坏了绫罗怪情哥(男)我的姐嘞 我要唱到高山岭上茅杆飞东海我要唱到洞庭湖里个麻石飘起来我要唱到

  • 文章《闺女吵嫁》与《放风筝》

    来源期刊:《江西文獻》 第219期  作者:宋華鏗 出版时间:2010-05-01
    关键字: 《闺女吵嫁》 萍乡民歌 《放风筝》 民间文化遗产

    闺女吵嫁》是一首典型的、具有起承转合完整结构的征调式萍乡民歌,它旋律优美、流畅,非常抒情,歌词为母女对唱形式,在民间流传的至少有两个版本,曲谱大同小异,歌词却有繁简之分。一九六五年,萍乡市地方剧团创演的现代戏《焦裕禄之歌》中首次将《闺女吵嫁》的曲调改编成《兰考是个好地方》的《兰考民歌》,在剧中多次出现,每次出现都是非常感人的关键处,尤其是焦裕禄将要离开人世,要求女儿在病榻前演唱的情景,更是深深打动着每一个观众,当演员罗增瑶泣不成声地唱到最后那句

  • 文章《望郎》和《布穀歌》

    来源期刊:《江西文獻》 第220期  作者:宋華鏗 出版时间:2010-08-01
    关键字: 萍乡民歌 《望郎》 《布谷歌》 地方剧团 音乐工作者

    谈到萍乡民歌,大家耳熟能详的当数《望郎》和《布谷歌》了。说到《望郎》(即《十月望郎》)自然要提到第一次将它搬上文艺舞台的演唱者蒋玉了。蒋玉,大约是一九三九年出生,因为自幼酷爱音乐舞蹈。解放初,不到十岁就被萍乡驻军相中招为文艺宣传队员,后被驻军保送到北京舞蹈学校进修。毕业后,一九五七年底被分配在萍地方剧团做演员。蒋玉身材高䠷,大约一·六五米的个子,蓄个长辫,她嗓子特好,音色非常甜美。一九五八年被派到文化馆文艺学校教唱音乐,在文艺学校举办的春节晚会上(在当

共5条记录 1/1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