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民族风俗共返回14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新疆見聞

    来源期刊:《西北雜誌》 第32期  作者:陳素玲  出版时间:1996-07-01
    关键字: 哈萨克族 维吾尔族 柯尔克孜族 蒙古族 民族风俗

    着不知流传多少年代的方法——在裤袋中用手指比价,直到双方满意才「化暗为明」达成交易。没有争吵、没有算计,眞谓「防人之心不需要」的地方,也是新疆民族的交易特色。如何当一位好客人哈萨克族牧民说:「如果在太阳落山的时候放走客人,就是跳进河里也洗不尽这奇耻大辱。」柯尔克孜族谚语则说:「友谊和热情是柯尔克孜人的金子。」新疆各兄弟民族因为草原上地旷人稀,居住分散以及长期游牧生涯不易和他人交流,因此,一旦有旅者过往拜访,不分亲疏都竭诚欢迎接待。由于少数民族有许多风俗

  • 文章西南紀遊甲申歲末黔、桂、滇三省旅遊紀要(中)

    来源期刊:《浙江月刊》第39卷 第6期  作者:樓文淵 出版时间:2007-06-10
    关键字: 西南游记 黄果树瀑布 贵州 民族风俗

    偏逢上这三二四国道的这一段正在拓宽修筑,车行至为顚波,但在日暮途中,已见到沿途澄黄的大片大片油菜花田,而转移了人在车中的不舒适。七时进住罗平的恒升酒店。一天的奔波,深感劳累,而晚餐前后,分电台湾及大陆各地好友以贺新年,餐后则尽早就寝。二月十日,是农历正月初二,依照台湾的风俗,今天是出嫁女儿回娘家省亲的日子,虽然同行的队友都已是祖父、祖母辈人物,对子女亲情仍不无眷念之意。这是我们第五天的行程,位置于滇、桂、黔三省交界的晨间阴翳四合,细雨迷濛,似为近日暖冬乍变

  • 文章佛國隨筆(下)

    来源期刊:《寧波同鄉》 第362期  作者:顧庭銘 出版时间:1995-05-01
    关键字: 中缅相依 缅甸少数民族风俗 民族同源 国家形成 共存共荣

    平方公里冲积沃野,适宜耕种稻米,是世界有名的谷仓。中缅两国非但江山相依,简直是共飮两江水,同踩一片土。大凡民族生聚都是沿河发展,溯水而上以登山泽,但缅甸民族则是顺江而下以至河口,因此他的根源来自中国。民族同源据导游介绍,缅甸境内民族多达一三五个,有些少数民族自古即在深山中遗世孤立,至今还过著原始生活,并不知世上另有花花世界,亦鲜为外界所知,居住在钦邦之钦族,直到二十世纪初才结束猎首和奴隶习俗。巴达温族妇女迄今仍以长颈为美,自小头部束铜环可多达二十五圈。布雷族男女

  • 文章春城去來

    来源期刊:《雲南文獻》 第20期  作者:周爾新 出版时间:1990-12-25
    关键字: 返乡探亲 春城昆明 自然气候 发展现状 风景名胜 民族风俗

    除汉族外少数民族计达廿四种之多,占全省人口三分之一,风俗习惯不同服饰亦异。各民族之间均能和偕相处并无歧视,汉夷杂居已相沿成习。其少数民族聚居之地,现已划为自治区或自治县,西双版纳是为最大的一个自治区。自从土司官废止之后,他们己走出了自己的天地,并登上了历史舞台。其中以彝族人口最多,分布亦较广。今年八月十五日为彝族的「火把节」,同时在楚雄、峨山、路南三县分别举行。应邀参加在峨山举行的盛典,傍晚以后所有的人均穿着新衣走向街头,热烈庆祝,通宵达旦。舞龙舞狮

  • 文章昆明县小扁桥青龙村的风俗

    来源期刊:《雲南文獻》 第16期  作者:李淑英 出版时间:1986-12-25
    关键字: 青龙村风貌 少数民族风俗 民族服饰 民族歌舞 迎娶仪式

    讀初中時,日寇瘋狂的轟炸昆明。我們的學校,奉命疏散到昆明市東門外三十華里的小扁橋靑龍村。在那兒差不多兩年,直到飛虎隊進駐昆明纔離開。這是除了生長我的昆明市外,在雲南我住得最久的地方。靑龍村位於山區。處處是起伏的山巒與淸泉。山景葱翠,古木參天。是讀書的好環境。高聳的巨松蒼柏,似予我們發奮圖强的指引。松樹在六、七月已長滿了壘壘的松果——松包。當堅實的松包成熟時,把它採下,放在太陽下曬,或放在灰燼裏烤。待松包瓣張開後,把松包在地上用力摔打,一粒粒像羊屎樣黑色的...

  • 文章端午中华民族的文化载体

    来源期刊:《浙江月刊》第42卷 第6期  作者:金建楷 出版时间:2010-06-10
    关键字: 端午节 中华民族 文化载体 风俗

    里,各国各地、特别是江南水乡都要进行龙舟竞赛活动。据统计,全国有二二七种方志,记述此事。龙舟竞赛活动始于汉代,那时龙舟造得十分考究,竞赛的场面也十分壮观:三声令下,江河上水浪翻滚,条条龙舟飞驰如利箭,岸上锣鼓喧天,万人喝采……至唐代达到高潮,连女子也参加此行列。原来民间龙舟竞赛是不许妇女参加的,但当时宫中为了让皇帝高兴,宫女们便组织起来划龙舟。唐人张祜有诗云:「猩猩血彩系头标,天上齐声举画桡。却是内人争意切,六宫红袖一时招。」宋代以后,端午节许多风俗都有

  • 文章黑龍江省梅里斯——窺見達斡爾族風情

    来源期刊:《東北文獻》第34卷 第1期  作者:滿族協會副會長佟光英 出版时间:2004-06-01
    关键字: 梅里斯达斡尔族区 少数民族 风俗文化

    人,大都分布在黑龙江、吉林、辽宁、内蒙和新疆等地方,甚至还包括遥远的云南省。敖包大会 打火球惊险刺激齐齐哈尔市有高速公路和铁路,直通省会哈尔滨市,交通很方便。梅里斯四季皆美,全年适合旅游,如果想深入暸解达斡尔族风俗文化,可以选择梅里斯区敖包大会、库木勒节,或者在齐齐哈尔秋天举办的「绿博会」期间,结伴参访。每当举行重要的节庆典活动,达斡尔族的文化艺术表演、体育竞技和祭祀活动,最吸引游人注意。独具达斡尔族特色的曲棍球运动,分为木球、毛球和火球三种,其中以打火球最为

  • 文章客家先祖「郎」名的由來

    来源期刊:《大埔會刊》 第45期  作者:楊達祥 出版时间:2009-01-01
    关键字: 客家先祖 “郎”名 族谱记载 风俗习惯 民族关系

    逃亡迁移,并重组为若干个支裔。现今居住在贵州、广西、湖南、广东的苗、瑶等少数民族,都是武陵蛮分化出的后裔。古代闽粤赣边一带的土著居民,主要也是畬、瑶族。这些少数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风俗习惯。「排郎名」是畬族的一种习俗仪式。畬族中长幼排辈份称为「排行」。祭祖时不同姓氏的祠堂其陈列的香炉数目不同,显示各姓之排行不同。据民国《建德县志·风俗志》卷三载:「雷姓之祠有香炉五只,蓝姓之祠有香炉六只。相传雷姓分大、小、伯、千、万的行次,周而复始。蓝姓则分大、小、伯、千、万

  • 文章故鄉脞憶—上墳

    来源期刊:《浙江月刊》第18卷 第4期  作者:吳興郁 出版时间:1986-04-10
    关键字: 家乡风俗 清明扫墓 上坟 民族文化

    姓坟丁看管,此人与一般南浔鄕民典型,性格柔懦。尤不可谅者,一度监守自盗,斫坆上树木出售,父亲为之大怒。两处老坟的坟丁由所谓「巢湖人」代管,他们是南浔的客籍居民,操不纯正而极怪异的本地方言,性格慓悍得多,所看守的坟茔,乏人侵凌。我认为这类巢湖人可能是落籍淮军后裔。中华民族自古讲究愼终追远,各地都有扫墓习俗,大同小异。囘忆五十余年前,随侍父母返里扫墓,舟行所经,阡陌纵横,满田野都是紫色黑心的蚕豆花,那一派江南隋景,此生恐惟有求之梦中了。

  • 文章新疆風物

    来源期刊:《西北雜誌》 第7期  作者:柏容  出版时间:1986-07-01
    关键字: 新疆 少数民族 牧区生活 传统风俗 丧葬礼仪

    家」之称。塔吉克族共有二万七千多人,大部分聚居在塔什库尔干,其余分布于沿喀喇昆仑山的莎车、泽普、叶城、皮山等县的高寒地带。他们从事畜牧业,兼营农业,种植耐寒作物。普遍用维吾尔文,语言属印欧语系,伊朗语族。乌孜别克族有一万二千多人,散居在南北疆的各地城鎭,主要分布在伊宁、喀什、乌鲁木齐、塔城、莎车等地,多数从事商业、手工业,部分经营牧业、农业。因为他们和维吾尔族之间,由于宗敎信仰、风俗习惯等基本相同,语言接近,因此交往甚为密切。乌孜别克族虽然有自己的文字,但是一般

共14条记录 1/2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