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民族史共返回126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参加台湾蹟源流硏究会有感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11卷 第10期  作者:王德謙 出版时间:1979-10-25
    关键字: 台湾历史 民族 历史资料 文物展

    继而台湾。」另一位南部来的台籍林校长,谈到姓氏源流,连称:「他的祖先是比干,有朝一日打囘大陆,还要率同子孙囘彰德去祭祖呢。」由此可见我大汉民族对「根」的重视。其所以本固根深枝荣叶茂,代有贤能,辈出豪杰,皆都由于愼终追远尊天法祖之所致。由上段之引申,使我囘想到数年前在丰原住时一位隣居,中县大甲王氏妇人,声声口口唤我大哥,并促使孩子们喊我舅舅,幸我有生以来就缺少一位大妹子,如此说来亲上加亲,河南岂不变成她的娘家吗!所以本省鄕俗同姓不联婚,其问题就在于「血缘」有关

  • 文章酬中华

    来源期刊:《江西文獻》 第158期  作者:郝斌 出版时间:1994-10-01
    关键字: 黄大受 学术著作 两岸交流 中华民族

    仲春时节,收到了来自重庆的挂号信,鼓鼓的信封托出一笔苍劲有力的硬笔字,一看便知是台北老友黄大受教授的笔迹。黄老何故到渝城?又有什么要事呢?读完长信后,才得到了一个令人鼓舞的答案:原来黄老赴重庆,是参与主持『海峡两岸共撰《中华民族史》研讨会』。他写道,在此之前先后到杭州、桂林参加了「东南人才」和「客家文化」两个国际学述会谈。最使他感到兴奋、激动的是渝城研讨会。这个会谈有数十位大陆和台湾的学家参加,商讨共撰《中华民族史》,这一方面问题。据悉,这项「工程

  • 文章台灣人源出越族

    来源期刊:《大埔會刊》 第42期  作者:張瓈文 出版时间:2006-01-01
    关键字: 血缘鉴定 闽南人 客家人 越族 民族

    国北方中原的汉人,后来在汉朝及五胡乱华之后几百年间,为了逃避北方匈奴的侵略,而南迁到大陆东南沿海。但民族史史料已有学者指出,闽人是东南沿海「越族」的后代,而非北方汉人的后代。林妈利的研究以生物証据进一步证实这项论述,这项研究以获得国际肯定,日前登在国际组织抗原研究杂志。越族是指大陆东南沿海(浙江、福建、广东及广西)居民,在汉朝以前,此一区域因文化多样性而被称为「百越」。

  • 文章海峡两岸史学家合撰中华民族史

    来源期刊:《山西文獻》 第51期  作者:鄧和 出版时间:1998-01-01
    关键字: 海峡两岸史学家合撰中华民族 四次会谈 两岸互访 书信往来

    式先生、大陆学家,重庆师范学院教授。一九九〇年十一月发表论文,倡议由海峡两岸学家合撰一部新观念的《中华民族史》,他说:中国各代历是正不正,正不眞。中国历有五偏:(一)偏重帝王将相,忽视民族群体。(二)偏重汉族,忽视少数民族。(三)偏重军事政治活动,忽视经济文化活动。(四)偏重权力权术,忽视智力学术。(五)偏重国内事,忽视海外华人。——中华民族的历不只五千年,而是近万年。中华文明之原,不只是黄河流域,而长江流域同样是中华文明之原。中华文化

  • 文章中國崇龜文化的盛衰及其對日關係

    来源期刊:《海州文獻》第15卷 第3期  作者:劉兆元  出版时间:1993-09-01
    关键字: 崇龟文化 殷周时代 六龟之属 龟钮印章 徐福 东渡日本 民族 大和族 北魏 孝明帝

    中华民族继原始龟图腾崇拜之后,其发展上有明显的三个盛世:一是殷周时代,朝廷诸事皆行龟卜,为掌六龟之属,专司龟卜事宜,朝廷中设立了龟官;二是汉代,天子祖庙里设龟室,对五品以上的高级官员以龟钮印章;三是唐代,即中国历上的鼎盛时期,对五品以上的官员,生赐龟服龟袋,死赐龟座墓碑,就连调兵遣将亦不离龟作符信,称为龟符。眞可谓「一代更比一代强,一浪更比一浪高」。在这三个时期的中间带,皆为巩固和向新阶段发展的过渡带。到了宋代,中国的龟崇拜走上了作为传统形态的文化

  • 文章民族分离论者违反历法则中华民族的形成与愿望——陈大络敎授著文作分析

    来源期刊:《福建雜誌》 第9期  出版时间:1983-11-01
    关键字: 陈大络 民族分离论 历史考究 中华民族

    民族古称「华」或「夏」,「华」是指因居住近华山而起,「夏」是因住近夏水而来,这种称谓的诞生,始自大禹率各族抗水患而后,于洪荒之时定居中土的民族部落,逐渐结合而成为一的总称。也由于「华夏」之名所指,是古代中国各族文明之最者,因此,左传有云「中国有礼义之大,故曰夏;有服装之美,故谓华。」而尙书疏注亦云:「冕服彩裳曰华,大国曰夏。」所以,尽管今天中华民族正遭逢历上罕见的苦难,但绝大部份同胞都以身为炎黄世胄而自豪。另一方面,我们却不能不正视小撮民族离异分子

  • 文章(古今乡贤)明代抗倭民族英雄赵昆仲事略

    来源期刊:《河南同鄉》 第85期  作者:筱康  出版时间:1995-01-03
    关键字: 民族英雄 历史价值 赵昆仲

    今年三月回河南探亲,在鲁山县赵村中学校园中发现吾乡先贤赵琏墓碑壹座,碑文叙述明朝嘉靖年间赵氏昆仲因抗击倭冠功业彪炳,委以重任事蹟,碑文由明代进士山西道监察御宋勺执笔撰写,于嘉靖四十二年(公元一五六三年)镌刻,字迹完好清晰,极具历价値,缅怀先贤出生入死,冒险犯难之无畏精神,令人崇敬!而其为民先锋奋勇杀敌,爱国护民之事蹟,尤足堪为后人典范起而效法,为表彰先贤忠烈情操,特录原碑文于后,以献乡亲。公赵姓讳琏,字国器,号天池,鲁西(赵村)巨族也,祖治安公讳升

  • 文章漫談古大理國

    来源期刊:《雲南文獻》 第16期  作者:李先庚 出版时间:1986-12-25
    关键字: 大理古国 历史沿革 哀牢民族

    吞并,古大理国至此乃变为历陈迹,祇供后人作凴吊之用及学硏究之佐证了,计段氏自思平至兴智,共传二十二主,皆称皇帝,凡传有三百五十余年。写记到此,我们确信,大理古国为哀牢古国之续,哀牢不仅代表朝代,也代表当时成长居留的民族,至少哀牢民族,为大理国民族构成的主流。而哀牢民族,乃今日民家族及泰族的古称,至少也是民家族及泰族的古老民族是铁订的了。而泰族民家族及经我们的考证,是属于古老的蚩尤民族为我轩辕黄帝战败,并经过与汉族无数次的鬪争后,便逐步逐步的由黄河流域,而

  • 文章同乡焦国模教授宏著《中国林业》简介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34卷 第1期  作者:姚保中 出版时间:2002-01-01
    关键字: 林业史 民族林业 森林法

    由资讯中获悉,教育部国立编译馆主编,新出版一部《中国林业》,并经审定为「部编大学用书」。著作人系河南同乡焦国模教授,引起笔者之注意,立即购阅,方悉是十六开大本,五百六十余页,资料充实,内容丰富,乃是皇皇巨构,故宜向乡长学者,略作报导。焦国模兄乃笔者一起长大的朋友,我们曾在唐河县立第一高等小学,唐河县中,及宛南高中三度同学。来台后又复相聚,他在台大毕业后赴设于南投县之台湾大学实验林服务,其间,潜心林学研究,乃为台湾大学资送入美国纽约州立大学林学院进修,获

  • 文章中華文化之未來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41卷 第1期  作者:楊祥麟 出版时间:2009-01-01
    关键字: 中华民族 民族组成 历史渊源 农耕文化 满清时代 民族融合

    了结,同化一起,共同创造美好的人生理想。论同化,于今当然未臻理想,不少人口至今仍然未能享受中华民族的伟大成就,我们祖先所创造的辉煌业绩,有待他们的子孙继续发扬和普及。回顾过去,瞻望将来,我们的责任虽然重大,但前途也是远大的。中国的组成,由中华民族独力构成,而中华民族的历,则以华夏、汉唐为中心而凝抟形成。这中间,虽有不少种人因不同原因而离心分化。但更多的民族也因心慕中原高度文化而向心同化,即由于向心同化之力大于离心分化力,才融合发展而成今日整合强大的民族。检讨融合

共126条记录 1/13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