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民主同盟共返回8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抗戰時期的在野黨

    来源期刊:《山西文獻》 第69期  作者:鄧啓 出版时间:2007-01-01
    关键字: 抗日战争 在野党介绍 共产党 青年党 民社党 民主同盟

    主要任务是协调在野党派,疏解隔阂,一致团结抗日。由于我首先与军委会委员长成都行辕张群主任多所往还,不久蒋委员长派我兼任成都行辕的少将参议,协助张群主任与各方折冲。又因我与川康军事首长往还,不久川康绥靖主任邓锡侯派我兼任该署的少将参议。因而与在野各党高层人士及川康军政首长往还更为方便。那时我国的在野党,有中国共产党、中国青年党、中国民社党、和民主同盟。共产党是有武力有边区政权的在野党,其余都是没地盘没武力的在野党。共产党那时的武力和地盘虽小,但其目的是与国

  • 文章民主义统一中国大同盟盟章

    来源期刊:《察哈爾省文獻》 第12期  出版时间:1983-02-01
    关键字: 章程 大同盟 三民主义

    第一条 中华民国海内外全体人民,为贯彻以三民主义统一中国,特组织「三民主义统一中国大同盟」(以下简称本大同盟)。第二条 本大同盟之宗旨,在于支持中华民国政府早日完成以三民主义统一中国。第三条 本大同盟之目标为:一、求国家的自由平等,反对侵略扩张;二、求政治的自由平等,反对极权专政;三、求经济的自由平等,反对集体控制。第四条 本大同盟设于中华民国中央政府所在地。海外地区,设立地区性之「三民主义统一中国大同盟」冠以地区名称。其因当他环境之需要,得另行规定之

  • 文章孫中山的青年思想在辛亥革命的作用

    来源期刊:《寧波同鄉》 第391期  作者:唐德中 出版时间:2001-10-10
    关键字: 孙中山 三民主义 辛亥革命 宁波同盟会青年会 民主主义革命

    之责任,置之于白身之肩上」,「利用此一片大好山河,鼓吹民族主义,建一头等民主大共和国,以执全球的牛耳」,从而激起中国留日学生的强烈共鸣。如果说,海外华侨和会党是孙中山成立兴中会后十年间的主要依靠力量,以往「种种失败,皆因同志过少,未达目的」,则从一九〇五年八月,在东京以中国留日学生为主「合成大团」成立中国同盟会,确立孙中山在青年中的「革命者初祖」之领袖地位后,孙中山的革命斗争进入了一改旧貌的新阶段。后来,开国泰斗孙中山在回顾共和告成时,多次讲过:「此次革命

  • 文章聯義社之槪述

    来源期刊:《廣東文獻》第3卷 第2期  作者:黃朗正 出版时间:1973-06-01
    关键字: 联义社 同盟会海员组织 民主革命 发展概要

    联义社创始于民国纪元前二年,迄今已有六十余年历史,社员约近万众,分社散布于世界各国,且与全球侨胞紧密团结,故具有极高度之潜动力,而为革命运动中中坚团体之一,溯 总理致力革命,初期步骤,是向海外侨胞宣传联络,故于民国纪元前十八年(一八九四)北上,窥视淸廷虚实,南旋之后,即由香港前往檀香山,继而历涉日本美加欧洲各国,以及东南亚之安南逻罗缅甸马来亚星加坡各地区,所到之处,先后成立兴中会同盟会,以为主持进行革命之中心机构,而兴中会之宣言,既阐发革命之意义,后揭橥行动

  • 文章(特載)魯蕩平憶述隨侍國父革命往事

    来源期刊:《寧鄉文獻》 第20期  作者:劉本炎 出版时间:2011-01-20
    关键字: 鲁荡平 人物回忆 同盟会 民国日报 民主革命

    建党八十周年同龄,在他于清光绪二十一年正月二十八日出生的前一天,正是国父自檀香山返抵香港,召集旧友陆皓东、郑士良、陈少白、杨鹤龄,创设兴中会总机关于香港,托名「乾亨行」的日子。他十六岁那年加入了同盟会,此后为革命奔走,并随侍国父。一部我国的现代史,在他说来,并非一页一页的文字,而是藏在记忆里的一幅幅图画,鲜明如昨日。当年秘密加入同盟会鲁老先生湖南宁乡人,十五岁那年——宣统元年,他考入纯南铁路学堂读书,第二年,邮电部长盛宣怀要把铁路收归国有,激起铁路风潮,铁路学堂的学生

  • 文章永懷王宣先生

    来源期刊:《察哈爾省文獻》 第23期  作者:張國柱 出版时间:1988-09-01
    关键字: 王宣 河北蓟县 同盟会 三民主义 辛亥革命

    王宣字德斋,河北省蓟县人,生于民国前二十三年农历十二月二十五日(逊淸光緖十五年己丑)。先生天资聪颖,幼承庭训,二十一岁考入北洋法政专门学堂,慨淸政之不纲,痛国势之凌夷,乃于民国前二年(淸代宣统二年),加入同盟会,是为先生服膺三民主义,效忠党国之始。一面求学,一面从事革命运动。结合优秀同学及有新思想之教职员;并联络天津各校学生洽由上海克复学报社获得各种革命刊物,以为传播革命思想之媒介。同时在天津奥国租界春升客栈秘设机关,经常由先生与于树德,安体诚轮流主持

  • 文章閻錫山與孫中山先生兼述辛亥山西光復經過

    来源期刊:《山西文獻》 第39期  作者:繆玉青 出版时间:1992-01-01
    关键字: 阎锡山 孙中山 参加同盟会 革命光复山西 三民主义

    阎锡山留日参加同盟会阎锡山先生,字伯川,民国前二十九年(淸光緖九年,西历一八八三)生于山西省五台县河边村,幼读经史,卓荦勇毅,光緖二十六年义和团之乱,淸政府军董福祥部过境滋扰,先生年十八岁被擧为纠首(略同今之村长),集合壮丁以自衞,全村安宁,长老奇重之。十九岁感淸政腐败,毅然投考山西武备学堂,在学三年,成绩优异,国文每为同学一百二十人之冠。二十二岁(淸光緖三十年,西历一九〇四年),由淸政府公费选送留日习陆军,先后肄业东京振武学校、弘前步兵联队实习

  • 文章革命先烈陳其美先生

    来源期刊:《浙江月刊》第16卷 第8期  作者:陳在俊 出版时间:1984-08-10
    关键字: 陈其美 陈英士 理科传习所 中国革命同盟会 民主革命 二次革命

    国父孙中山先生在致力中华民国开国、建国的国民革命历程中,先后得到了三位能够代替他担任领导、指挥任务的得力干部。第一位,是自民国前七年同盟会成立,到辛亥革命期间的黄兴先生。第二位,是在民国二年二次革命之后,奋力讨伐国贼袁世凯,终于被刺殉难的陈英士烈士。第三位,是在民国十三年创办黄埔军官学校,建立国民革命军,誓师北伐,完成国家统一,把 国父的未竟志业一一实践的先总统 蒋公。现在,就来谈谈陈英士烈士的生平。陈英士,名其美,民国前三十五年诞生于太湖南岸浙江省

共8条记录 1/1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