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氏族文化共返回9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雲南滇中新平李潤之及李氏之興衰

    来源期刊:《雲南文獻》 第39期  作者:李械  出版时间:2009-12-25
    关键字: 滇中新平 陇西李氏 氏族文化 历史贡献 李润之

    兰州市东南渭洱上游,以陇西为福荣,以盛唐为组织的李氏文化,是中华民族文化的一个大姓。在历史发展中代有伟人英雄贤能辈出、播迁各地在今天全中国及世界各地可考九千多个姓氏中,李氏人口逾一亿多,是华宝的巨茂大姓,也是世界第一大姓。据史料记载,李氏源自皋陶(商周)为尧大理,官命其族为理姓后裔理利贞时因避难始改理为李,传自李耳(老子)作道德经为首家始祖。李姓始显唐朝是中国社会的全盛时期,生长在李渊父子统御十万英陇逐鹿九州,一统天下时文治武功至为显赫,李世民登基修「氏族

  • 文章对当前氏族修谱的我见

    来源期刊:《陝西文獻》 第43期  作者:李鴻儒  出版时间:1980-10-15
    关键字: 氏族修谱 谱学 文化研究 学者评论

    谱牒。即谱系也。同为记述氏族世系之书。史记太史公自序:「取之谱牒」后汉书袁绍传:「上告祖灵,下书谱牒」(见辞海)准此以言,可见谱、谱系、谱表、谱牒、家乘………同为姓氏之书,其有助于愼终追远,弘扬伦理道德,复兴文化的功效则一。二、中国谱学的演变中国谱系之学,创于周,兴于汉,盛于魏晋,其间纵遭秦火之厄,然自魏晋以迄隋唐,官府民间,同为重视。且民间所撰必上之官府,以备综覈。故其撰作,限制綦严,待赵宋以后,则大异其趣。就谱学的体制言,虽其地位似觉逐渐降落,若从谱学

  • 文章從龍在中國——淺談「龍及龍的傳人」

    来源期刊:《嶺南特訊》 第228期  作者:邦正楊 出版时间:2002-12-01
    关键字: 氏族图腾 文化 民族精神 伏羲

    定乾坤。」由于种种的发明和创制、伏羲在黄淮平原上开始建立了华夏文化的根基及启动了中华历史的巨轮。尤其是他以仁德睦邻,四海承风,诸夷归服。那个时候,每个氏族都各自拥有自己的图腾,选择所处环境中之一种动物作为标的。伏羲为凝结各氏族之向心力及促进各氏族之团结合作,特将各氏族之图腾,取其精华之点,集结成一个图腾,于是描绘出的一种形象叫做龙。所以龙是多种动物的综合体,神来之笔的杰作,仔细分辨龙具有驼头、鹿角、牛耳、虾眼、蛇身、蜃腹、马鬣、鲤鳞、虎掌、鹰爪及狮尾等

  • 文章中原上古居民祝融氏族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2卷 第5期  作者:張與仁 出版时间:1970-05-01
    关键字: 上古居民 祝融氏族 史料考证 文化

    之主,宗庙之事,昭穆之世,斋敬之勤,礼节之宜,威仪之侧,容藐之崇,忠实之质,禋絜之服,而敬恭明神者,以为之祝』故祝融能『淳燿敦大天、明地德、光照四海,故名之曰祝融,其功大矣』周书所说重黎能使天地通者就是这个道理。由此观之可知祝融氏如何之古老及其文化程度如何之高与其地位如何之重要了。[1] 关于祝融氏情形,国语帝系史记及诸子中所述及者,说法不一,其荒诞之说者不取,国语八姓之说,较为确凿可据,因从之。[2] 国语中既将董姓列为八姓之一,即不应再敍入己

  • 文章數歷史腳步·談族群融合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35卷 第3期  作者:姚秀彥 出版时间:2003-07-01
    关键字: 早期氏族社会 制度沿革 思想文化

    诸子百家,二人对各家都有简要的评断,后人可自由取证,班固在总结中说到诸子是「同归而殊途、一致而百虑」,殊途、百虑是指他们有共同的理念和立场,他们共同的理念和立场是什么?简单的说,是打破了封国畛域的天下观,扬弃了宗庙迷思的人文观和阶级区分的平等观。先说天下观,这时代的知识分子,他们的生活行动和理念,不再拘限于出生的本国,先从孔子说起,他是上综前代、下开百家的重要人物,他生于鲁,鲁是周文化的重镇,他对周文化有深切的认识,早年他也曾想对鲁一展抱负,使「齐一变至于鲁,鲁

  • 文章世福閩劇票友大賽隨想為有源頭活水來

    来源期刊:《福州月刊》 第137期  作者:黄啓權 出版时间:2002-06-30
    关键字: 世福闽剧票友大赛 氏族优秀文化 颁奖汇报演唱晚会 乡情乡音

    为了弘扬氏族优秀文化,振兴闽剧艺术,今年一月,港胞林铭森先生提出成立闽剧票友联谊会、举办闽剧票友大赛的动议,很快地得到了世界福州同乡的支持。经过紧锣密鼓的发动,全市报名者达250多人。通过初赛、复赛到决赛,最后决出内地组金奖5名、银奖10名,铜奖15名;海外组金、银、铜奖各2名,并于5月20日在福州电视中心隆重举行颁奖汇报演唱晚会。闽剧票友大赛的成功,使人们认识到闽剧有着深厚的群众基础,这正是它的活力所在。从大赛可以看出福州人对闽剧的感情之深。许多

  • 文章商亳源考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21卷 第2期  作者:何啓民 出版时间:1989-04-01
    关键字: 游牧时代 彩陶文化 商系氏族 农业经济

    本文为中原文化寻根之作,特选报导,藉为关心中原文化者之硏究——编者

  • 文章余姚河姆渡文化遗址

    来源期刊:《寧波同鄉》 第474期  作者:顧庭銘 出版时间:2008-09-10
    关键字: 河姆渡文化 河姆渡遗址 干栏建筑 河姆渡人 氏族经济

    自下而上叠压着四个文化层,总厚度约四公尺,最下一层称第四文化层,代表着七千年前河姆渡人文化。出土文物的展示分为三处现场:即发掘现场、河姆渡原始氏族村、和一座现代化的博物馆。我先到渡口,站在「双鸟朝阳」遗址地标前,眺望姚江绿水悠悠,渡船忙碌地摇橹过江,再前望即是四明山麓的河姆村。据说约有二三〇户,众姓杂居,多是外地迁入,与原始的河姆渡人毫无关系。在遗址现场,入口有一幢仿干栏式现代建筑,那是管理人员工作场所,紧接着是参观栈道,把两次发掘现场四面围住,游人可以沿着栈道

  • 文章(拾、氏族世系堂联:一、氏族简介)略谈叶坪谢氏源流

    来源期刊:《瑞金文獻》 第2期  作者:謝子清 出版时间:1977-01-31
    关键字: 氏族 叶坪谢氏 民族文化 诗经 姓氏学 联修族谱 地方文献

    一 从诗经中找出根源中国的血缘姓氏,是构成民族大团结的原动力;也是民族优良文化的传统。所以每一个中国人,都很重视他自己的姓氏源流,借此可以结成巨大的互助力量;并能以自己祖先的光荣史蹟,作为自己立身处事的榜样;进而形成孝友忠信的伦理风尙。可是中国的姓氏,多是从周代封建制度开始蔓延分布的,距今已有三千多年的历史,要想把一姓的根源,继续不断有系统的弄淸楚,当是一件不容易之事,我们谢姓也不例外。这种史料,唯有诗经的纪载,是为可靠;也最为原始,今从诗经大雅崧高一

共9条记录 1/1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