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殷墟甲骨文共返回38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河南先哲、聞人、古蹟、植物概述:連載㈢

    来源期刊:《河南同鄉》 第22期  作者:趙正朝 出版时间:1979-07-03
    关键字: 河南先哲 殷墟甲骨文 董作宾 后稷 姬发

    一书,是为我国硏究甲骨文的第一本书。当刘氏收集甲骨时,山东潍县古董商人范维卿替端方收购,遍及河南武安,安阳各地。以后古董商人渐多,外国人亦多高价收购。这以后,广泛地引起了全世界考古家的注意;各国学院,博物馆等,都派人来华搜掘,现在散存于各国公私博物馆及私人收藏;据统计达五、六万片之多。民十七年至廿六年间,中央硏究院组织殷墟发掘团,开始有计划的大规模发掘,对殷墟遗物,宫室遗址,宗庙建筑,殉葬仪式,均有丰硕之收获;对先史文化,有寳贵之贡献。我国有名专家如董作宾

  • 文章殷曆譜自序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46卷 第2期  作者:董作賓 出版时间:2014-04-01
    关键字: 殷历谱 甲骨文 殷墟 历法 殷商史

    注:安阳小屯殷墟发掘工作留影: (上图)民国二十五年安阳殷墟第十三次发掘工作,董作宾先生摄于小屯村工作地发现殷商杀人祭祀之现塲)(注:(左上图)民国十八年第二次殷墟发掘开工、(后排右起6·7·8)董作宾、李济、梁思永三先生)(注:(左中图)民国二十年第四、五次安阳发掘工作同仁:(左起)董作宾、李济、傅斯年、梁思永四先生合影)(注:(左下图)民国二十年安阳殷墟发掘工作现塲:(前列右起)董作宾、傅斯年、李济三先生侧影)

  • 文章殷墟——人类共同的文化遗产

    来源期刊:《安陽文獻》 第23期  作者:靳綏東 出版时间:2007-01-01
    关键字: 殷墟 出土器物 青铜器 甲骨文

    仅精美的玉器就出土了五九〇件之多。这些飞禽、走兽、神鸟、人像姿态各异,令人爱不释手。学者们已经认定,殷墟出土的玉器,其原料大都为新疆的和阗玉与辽宁岫玉……在世界四大古文字体系中,惟有以殷墟甲骨文为代表的中国古汉字体系,历经数千年的演变而承续至今,书写出了一部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史。甲骨文之于中国,无论言及那个程度都不过分。十五万多片,内容浩繁不说,百多年来,不时还有惊世之举,令国内外学人振聋发聩:出土一七〇九六片的YH127甲骨文窖穴早就载入史册,单说

  • 文章安阳殷墟发掘的主将—李济

    来源期刊:《安陽文獻》 第15期  作者:李健武 出版时间:1999-01-01
    关键字: 李济 安阳殷墟 殷墟发掘 考古学家 甲骨文

    而改组,李济在同年去美国跟弗利尔艺术馆商谈继续合作事宜。同年冬季,李济回国,在广州与傅斯年晤面并作了长谈,接受了蔡元培院长之聘,担任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专任研究员兼考古组主任,与弗利尔的合作事宜也就随之转到中研院。李济于一九二八年十一月到职,立即在十二月一日奔赴开封,会见已在安阳进行了试发掘(即第一次发掘)的董作宾,向他询问了甲骨文出土的情况,共同商定了第二次发掘的计划,并于次年三月开始领导了第二次发掘。从此以后,李济就担任了安阳历次发掘的主要负责人

  • 文章甲骨文新纪元西安掘出原始甲骨文字达较殷墟早一千二百年

    来源期刊:《西北雜誌》 第6期  出版时间:1986-04-01
    关键字: 甲骨文 西安 考古发掘 殷墟 龙山文化晚期

    殷墟还早一千二百年,最早甲骨文字近于西安出土。陕西省考古工作者最近在西安巿西郊斗门鄕花园村的原始社会遗址,发掘出一批原始先民刻写的甲骨文。陕西考古界有关专家认为,这是自一八九九年中国首次发现甲骨文以来的一次重大发现,它把中国人最早使用文字的历史提前到四千五百年至五千年前。这批早骨文,分别刻在一个骨筓、一颗兽牙和若干块兽骨上,已淸理出的十多个单体字,字体极其细小,笔划细若蚊足,刚劲有力,字形淸晣,字体结构布局严谨,与殷代甲骨文字体接近。出土这批甲骨文

  • 文章考古節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12卷 第1期  作者:陳仲玉 出版时间:1980-01-25
    关键字: 安阳殷墟考古 傅斯年 甲骨文 李济 考古学

    破了殷商地层,那时就应该见到甲骨文。即是明朝万历年后,居民复居该地,有四百多年的日常生活中挖地,更应该发现到甲骨文。其实,并非没有发现到,而是糟蹋了它们。据董作宾先生的调査,这种器物最早发现到时多将之塡入枯井,后来可以卖给中药舖做「龙骨」、「龟版」。安阳当地有一个名叫李成的人,是一位剃头师,他兼营「龙骨」生意,以所得的大片甲骨卖给中药舖,小碎片磨成粉做「刀尖药」;每年的春会时节,赴四鄕兜售,作治疗创伤止血的药物,在他的一生中不知毁去多少甲骨。最痛心莫过的是,甲骨

  • 文章殷墟甲骨文出土年月考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13卷 第5期  作者:張金鑑 出版时间:1981-05-25
    关键字: 殷墟 甲骨文 出土日期 史料研究

    的眞凭实据。安阳殷墟甲骨文之出土,与金石学之硏究,不无关系。据小屯村人言,带有刻文的甲骨,在未有人收买前,当地地面常有这种骨片,但无人宝藏,因不知其为何物,故不加重视,当农民犂地或掘井时所出土的物件尤多。村人有李成者,系一『剃头匠』,会推拿,略懂外科医术,亦是一位会动脑筋的人,检拾这种骨片甚多,大者名之曰『龙骨』卖给中药店,当作药材,小者磨为细粉,称之为『刀尖药』,携往各地迎神赛会兜售,作殷墟甲骨出土,流传于世者,不可胜数。因之,民国十七年以前,硏究甲骨文

  • 文章幽篁齋雜記紀念董作賓先生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3卷 第5期  作者:陳宓靑 出版时间:1971-05-01
    关键字: 董作宾 甲骨文 四堂 安阳殷墟

    世系与史记几乎完全相同时,那份欢喜雀跃,不言可知。(四)彦堂先生在甲骨学上的成就是「四堂」(雪堂、观堂、鼎堂、彦堂)中最高的,十三次的安阳殷墟发掘工作(这是我国考古史上首次由政府支持,大规模进行的考古工作),先生几乎无役不与,出土后数万片的甲骨之整理、拓印,亦均由先生主其事(先生摩挲经手之甲骨片数以万计,而自己曾无一骨一甲之藏),而在甲骨学上划时代的发现:贞人说(见大龟四版考释)、断代硏究说(见甲骨文断代硏究例),用量天尺及天文学知识硏究上古历法等,俱由先生

  • 文章董作宾先生对于甲骨文的贡献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12卷 第12期  作者:屈萬里 出版时间:1980-12-25
    关键字: 董作宾 甲骨文 安阳殷墟 考古挖掘 历史考证

    二十四岁,入开封育才馆,跟从时经训先生学「商简」(即甲骨文),这是他接触甲骨文的开始。民国十二年,入北京大学硏究所国学门肄业。十四至十五年,先后任敎于福建协和大学及河南中州大学,嗣后受广州中山大学副敎授之聘,于是和傅孟眞(斯年)先生相识。十七年,中央硏究院历史语言硏究所成立筹备处,聘先生为通讯员,往安阳调查甲骨出土的情形。这年秋天,历史语言硏究所正式成立,改聘先生为编辑员,主持史语所第一次在殷墟的发掘工作,得有字甲骨七百多片。从本年起,到二十六年七七事变以前

  • 文章殷墟跫音——记「凿破鸿蒙」特展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46卷 第2期  作者:李宗焜 出版时间:2014-04-01
    关键字: 董作宾 甲骨文 殷墟 篆刻 书法

    损失,是则由国家学术机关以科学方法发掘之,实为刻不容缓之图。因此而有了中央研究院的大规模发掘殷墟甲骨文。从西元一九二八年十月到西元一九三七年六月,史语所在安阳殷墟共进行了十五次发掘。董作宾不仅策划发掘的工作,还亲自主持或参与发掘工作。殷墟科学发掘奠定了田野考古学的基础,而董先生无疑是我国近代考古学奠基人之一。考古发掘之外,董先生更潜心整理、研究甲骨,将殷墟科学发掘所得甲骨辑印为《殷虚文字甲编》、《殷虚文字乙编》,对甲骨的刊布、流传,做出巨大贡献。董先生研究

共38条记录 1/4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