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武汉共返回16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忆说武汉餐点——兼记一个女人的故事

    来源期刊:《湖北文獻》 第70期  作者:童世璋 出版时间:1984-01-10
    关键字: 武汉餐点 饮食

    』何况还有挑拨者,趁火打刼的共产党呢!前几天董必武请我祖父吃湖北家常菜,指定我入席,董老头说:『你小孙遭此世乱,毫无前途,我介绍你到延安入抗大,高中生马上跳到大学生,一切有同志照应,包在我身上。』我爷爷不懂这一套,直说『好好好』呢。看情形我两个要马上行动了,一齐投入军委会战干团吧!(后敍中央军校十六期)从军报国。」我们从此不接她的电话,她听说我有志竟成从军,派人送来一付派克对笔,并附短简:「童家小少爷:名笔聊表寸心,让你带笔从戎吧。承相陪吃遍武汉有名有味的餐点

  • 文章武汉词语浅释

    来源期刊:《湖北文献》 第154期  作者:朱建頌  出版时间:2005-01-10
    关键字: 武汉 词语解释

    武汉却几经变化。二〇世纪二〇年代,人们称铅笔为「洋笔」,无疑是因为它是舶来品。后来受当时「国语」书面语的影响,武汉改称「洋笔」为「铅笔」。刚开始,「铅」音缘,这是传统的古音。到二〇世纪三〇年代中期,「铅」改音刊,这是受上海音的影响。到二〇世纪四〇年代,「铅」开始改音迁,这是受北京音(标准音)的影响如今,一般中青年已经不知道「刊」音,更不用说「缘」音了。从洋笔到铅笔,从人们对「铅笔」的称呼的变化中,不难看出二〇世纪上半世纪武汉方言的发展,也显现出我们国家由衰到

  • 文章武汉打响第一枪却未更上层楼武汉佬「醒得早,起得晚」辛亥革命始于此凡事起头有热情就是没恒心

    来源期刊:《湖北文獻》 第156期  作者:仇佩芬 出版时间:2005-07-10
    关键字: 武汉人 性格

    武汉是中国有名的三大「火炉」,武汉人的性格就像这里的天气一样,热热辣辣的。做为「九省通衢」的大码头,武汉集结了各种铤而走险的江湖人物,也造就武汉人的江湖习气。外地人形容湖北人:「天上九头鸟,地上湖北佬」。外地人到武汉,常被武汉人粗大嗓门吓到,觉得武汉人难相处,不好打交道。武汉人对自己性格的解释是,武汉虽然在地理上位居中国中部,却远离政治中心,很少受到庄严典雅的庙堂束缚,也没有矫揉造作的习气。地处南楚的武汉人,保有楚人的蛮气。正是这种蛮气,使武汉人个性崇尙

  • 文章武汉人的过年风俗

    来源期刊:《湖北文獻》 第178期  作者:荊台生  出版时间:2011-01-10
    关键字: 武汉 过年风俗

    文◎荆台生 辑从腊月一开始,不少的武汉家庭就在自家阳台上,挂起一串串红通通自制的腊鱼腊肉。菜苔炒腊肉,是武汉人腊月时桌上的佳肴。菜苔以武昌洪山红菜苔最佳,色、香、味俱佳,脆嫩爽口,营养丰富。清人在《汉口竹枝词》中吟唱:「不须考究食单方,冬月人家食品良,米酒汤圆宵夜好,鳊鱼肥美菜苔香。」红菜苔与武昌鱼是湖北省享誉中外的两大名菜,特别在过年时节,总是让人食指大动。过小年湖北人过小年,有腊月廿三、廿四两种过法。旧时有「君三、民四、王八二十五」的说法,官家过廿三

  • 文章談炎記裏談「水餃」

    来源期刊:《湖北文獻》 第182期  作者:曾慶偉  出版时间:2012-01-10
    关键字: 武汉美食 谈炎记 水饺

    文◎曾庆伟(注:中华老字号谈炎记)【武汉美食】倘有外地的朋友来武汉造访,为尽地主之谊,我免不了要请他们「过早」,而过早时所吃的小吃「水饺」,我总要与外地朋友多费一些口舌,告诉他,武汉之此「水饺」非北方之彼「水饺」。以我的待客经验,这是非常必要的。十个北方人,估计有九个半不知道武汉人称之为「水饺」的吃食,不是他们经常吃的饺子。武汉的「水饺」是北方人称的「馄饨」(注:谈炎记水饺)「水饺」是武汉人对「馄饨」的另类称谓,时常引起外地人——尤其是北方人的误解,当

  • 文章炸藕夾

    来源期刊:《湖北文獻》 第178期  作者:曾慶偉  出版时间:2011-01-10
    关键字: 武汉 炸藕夹 地方风俗

    文◎曾庆伟(注:风中之荷 盘中之藕)武汉有句经年不衰的民谣:「洪山的菜苔,汉口的酒;黄州的萝卜,月湖的藕。」我以为藕菜最能代表武汉人飨客,而且拿得出手。在武汉,普通市民的餐桌上,以藕制成的菜肴何止上十种?武汉吃藕菜有两季,秋冬一季,夏秋一季。夏秋之交时出的藕称「新莲藕」,长有五、六节,粗如肱臂,洗净泥土见其周身雪白,武汉人又称其为「白莲藕」;秋冬之季时出的藕,少了几分鲜嫩,多了几分成熟,彼藕以煨汤最好。藕又有「家」、「野」之分,一般说来,野藕煨汤,又粉又

  • 文章武汉话中折射出的历史影子

    来源期刊:《湖北文献》 第175期  作者:周然  出版时间:2010-04-20
    关键字: 武汉方言 历史印记 地域特色

    文◎周然武汉话,又简称为「汉话」。外地人称武汉人说「汉话」叫「汉腔」,或者说,武汉人说话「汉味」很浓。武汉话的「汉味」特色,不仅仅在于行腔吐字的「汉腔」,更在于武汉话里有许多俗语折射出历史的影子,具有很强的地域特点。例如:「谦祥益的房子内外墙(强)」「谦祥益的牌匾一言堂」这两句俗语,也是歇后语,前一句是取「墙」的谐音「强」,用以说某人「能干」或是占了「便宜」或是占了「上风」。后一句是借谦祥益店舖的一块「一言堂」的牌匾,来表明「不还价」和「说一不二」的意思

  • 文章武汉话——过早

    来源期刊:《湖北文献》 第175期  作者:王德潤  出版时间:2010-04-20
    关键字: 武汉方言 过早 地方风俗

    过早」是典型的武汉话,武汉人「过早」在全中国来说,都是一大景观。全国没有那个城市一大清早有这么多的早点食摊,有这么多的早点食客,有这么多的早点品种吧。街头巷尾的早点摊,以前是一台炉子、一架竹床,现在是一手推车就可以成一小早点摊。品种从热干面数起,汤面、汤粉、面窝、油条、豆皮、糯米包油条、油饼、油饺、小笼包、生煎包、糊汤米粉、烧梅、卤鸡蛋、麻辣煎饼、汤包、蒸饺、水饺、伏汁米酒、油炸汁粑、欢喜坨、油香等等不一而足。还在于汤面汤粉上就有十余种啊,小笼包子分类

  • 文章美食介紹——湯遜湖魚圓

    来源期刊:《湖北文献》 第176期  作者:王德潤  出版时间:2010-07-10
    关键字: 武汉美食 汤逊湖鱼圆

    文◎王德润(注:汤逊湖鱼圆一条街)(注:▼鱼圆火锅。)湖北是鱼米之乡,湖北人吃湖鲜,绝对是全国一绝。台湾人和湖北人谈海鲜的美味,湖北人经常投以奇异的眼光,不以为然,偶尔还会抬抬杠,湖北人认为湖鲜之美,甚于海鲜。其实,讲穿了,无论湖鲜或海鲜,都在一个「鲜」字,新鲜,则味美。在武汉话里,「鲜」就有「味美」的意思,譬如喝鱼圆汤的时候,就常说「好鲜呀」!鱼圆,湖北人又称之为鱼氽,或者又称为鱼丸子。武汉汤逊湖的鱼圆,是将青、草、鲢、或大刁白等类大鱼鱼身,刮刨的鱼肉

  • 文章漫谈武汉的小吃

    来源期刊:《湖北文獻》 第68期  作者:郭疇  出版时间:1983-07-10
    关键字: 武汉小吃 饮食文化 故乡

    我虽不敢和唐鲁孙、梁实秋两位美食专家相比,但是我对于各种小吃,毕生也特别注意色香合味的菜肴食品,尤其对于家鄕口味,无论大宴小酌、点心食品,仍怀念不置。我曾经为着一顿晚餐,连续换试过三家馆子,在台湾为着能品尝到合味的月饼,与友人也连续买过二十几家予以选择,最后选中远东公司的月饼,这家是江西人开设的,其制作材料味道与家鄕差不多。所以我自问对于吃喝也很喜欢硏究,现在先从武汉说起:我读书作事,先后在武汉住了十多年,那里大街小巷的馆子和小吃摊,一有时间,就去尝试

共16条记录 1/2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