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梨膏糖共返回6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揚州的敎場

    来源期刊:《江蘇文物》第2卷 第4期  作者:周秋如 出版时间:1978-10-10
    关键字: 扬州 教场 热闹 梨膏 说书

    说书、唱曲、打拳、魔术应有尽有,蔚为大观。囘忆在民国十一、二年童年时,对敎扬特别向往,只要一进腊月门在书房里即数着距离新年的日子,打算如何玩个痛快,好容易挨到过年,乘姨兄来拜年,两人穿着簇新的衣服,口袋里装满著一大把压岁钱,吃了午饭,即从旧城步行,经小虹桥到益仁巷,在益仁巷里即听到敎场里的锣鼓和人声吵杂之音由于巷狭人众,俗称「一人巷」,人推着人,一直到了敎场。首先是看到卖梨膏糖的,一面拉着手风琴,一面唱着:「大姑娘吃了我的梨膏糖,新年一定嫁个状元郞。癞痢头

  • 文章續「憶江南」

    来源期刊:《揚州鄉訊》 第90期  作者:柳絮 出版时间:1977-12-10
    关键字: 炒米 麦芽糖 梨膏 百草糖 乡土民俗

    筐满,归售旧货舖中,藉谋衣食。二十七、梨膏糖丁当响,切块要敲刀。今日面包夹果医,当年铜板买梨膏;义齿愼装牢。梨膏糖亦为麦饴所制,透明而赭黄,售者贮于方铝盘内,按値切块,刀割锤敲,方可分开,盖质粘而坚,假牙活者,易为黏脱,不可不愼!二十八、百草风琴奏,七字唱腔圆,每样草百病治,独门曲调个人编,赛似活神仙。售百草,一柜一架,陈列包。手拉风琴,歌唱宣传,号召观众,自成一调,通俗易解,藉以兜销。

  • 文章無錫民初故事 無錫八怪(四)

    来源期刊:《無錫鄉訊》 第327期  作者:張我佛  出版时间:1997-01-20
    关键字: 民初故事 无锡八怪 梨膏 小热昏 惠老三

    梨膏糖小热昏惠老三无锡城内崇安寺皇亭前,有间西药方。店面是前街,店背是寺内广场,民国十年以后,每天下午只要天好,有位卖梨膏糖者,以说笑话卖,他立在长櫈,打竹板、以轻、重、缓、急,打出有韵味调门来,真是技术高超,众客集多之后,说起笑话来,十九是男女黄色趣闻,间或说些古人绯史,如战宛城曹操占张妻等。自编自唱,少歇即介绍卖,是纯梨加熬成方寸小,售一个铜板一块,生意兴隆,他又宣传自制梨膏糖,可以治咳、气喘、肺劳、补肺等效。笔者对小热昏制的前因后果

  • 文章寄情老縣場

    来源期刊:《常熟鄉訊》 第64期  作者:俞汶 出版时间:2006-02-01
    关键字: 老县场 庙会 摊贩 梨膏 西洋镜

    记得小时候去槐柳巷北明慧小学唸书,天天都要经过老县场,总觉得那里最显眼的楼房是中国银行和交通银行,抗战胜利,离开常熟,好像还没其他建筑在其左右,当时大家的心目中,这两幢楼有独领风骚的气派,老县场也成了人人爱去的地方。每逄节庆、庙会,老县场摊贩云集,人群熙攘,最爱看热闹的我,总要玩到满身大汗才回家,即使受到长辈训斥,也心甘情愿。而后随着岁月流逝,老县场也开始变化,留些记忆:从卖梨膏糖到开设果店,从「小热昏」演唱到新戏院开张,从看西洋镜到手摇活动电影棚

  • 文章看文明戲去——記抗戰初期文宣活動

    来源期刊:《阜寧人》 第17期  作者:陳麗斯  出版时间:1999-02-01
    关键字: 文明戏 梨膏 演哑剧 文宣活动

    才能听得懂,无非是让叫花子唱歌跳舞,耍宝逗趣,应该是一出个人表演秀。第二出是卖梨膏糖,两个人身着青布长衫,头戴瓜皮帽,一人手中奉著小木盘,盘中有著称为「梨膏糖」纸包果。两人对唱问答,一人问:「工农商学兵吃了梨膏糖,会能怎么样呢?」一人答唱:「工人吃了梨膏糖,生产报国力气壮;农人吃了梨膏糖,五谷丰收家畜旺;商人吃了梨膏糖,财通四海利达三江;学生吃了梨膏糖,功课成绩好,身体又强壮;军人吃了梨膏糖,消灭日本鬼子打胜仗。」两人对唱,各式人等,吃了梨膏糖,都是有病

  • 文章懷念舊時故鄕的種種

    来源期刊:《浙江月刊》第23卷 第8期  作者:陳燮堂 出版时间:1991-08-10
    关键字: 余杭 劈石子 儿时玩具 迎神赛会 耍把戏 梨膏 小人物 生意人 故乡饮食

    一种服从团体决定的一项良好习惯,亦是从小训练领导人才的一种方法,这种合羣的活动,是値得倡导的,现在的靑年营,不就是扩大的团体活动吗,其实在七十年前早已开始了。2.看热闹:就是看人多,热热闹闹的场面。看热闹的名堂很多,如迎神赛会时的多种民俗艺术表演。孔子庙前广场的耍把戏,逗人围观。(包括武打、呑剑、耍猴子等等),也有耍西洋镜的,无非以几张西洋画片,逗得小孩子们好奇,亟想以两个小铜钱,对着扩大镜望个究竟,以满足欲望。另如「小热荤」的卖梨膏糖,及拥看枪毙人犯

共6条记录 1/1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