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梨园共返回22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移风易俗絮话西安梨园沧桑

    来源期刊:《陝西文獻》 第50期  作者:王根炎  出版时间:1982-07-15
    关键字: 西安梨园 易俗社

    台北市曾擧辦過幾次很成功的戲劇季、西安在民國十一二年也大大的熱鬧了一陣子。易俗社,三意社,正俗社,秦鐘社等跟「四楞子」的跑台子,二華的迷胡子,碗碗兒、綫綫兒,八個娃、曲子以及二黃等戲曲表演,各家爭鳴,好一個承平的歲月。由于淸末,一般士宦人家玩「戲子」之風幾遍于全國,我陝西幾位有識之士,遂以學校制,沿用科班的敎育方法,以移風易俗爲宗旨,來淨化這股歪風,乃於廢淸宣統二年成立易俗社於西關,聘請了多位傑出的演員爲敎師並參加演出,旦行有劉傑民,陳雨儂(德娃、王天民...

  • 文章忆话西安梨园旧人旧事——名角点将·艺海沧桑

    来源期刊:《陝西文獻》 第53期  作者:王根炎  出版时间:1983-04-15
    关键字: 西安梨园 戏剧 往事回忆

    陝西文獻四十七期七十七頁,菊農先生在西安兩次觀賞「櫃中緣」一劇,均列爲大軸。我要說的是:(甲)中華民國三十二年春,集義社衆星捧月似的,由孟遏雲演出「櫃中緣」孟飾許翠蓮,許母是岑毓民,馮慶中的淘氣,劉鍾光演李公子,好像祗此一次,按各行各業都有個規矩,同時這個戲很難壓得住台,別的戲班子根本沒胆量把「櫃」劇拿來作大軸,除非是「堂會」戲,又當別論。孟女士,她不屬于專業演員,這就不能不說是環境使然,她家住在「安居巷」,離集義社不遠,同時跟關國斌晉福長是近鄰。她能戲...

  • 文章梨园掌故

    来源期刊:《晉江雜誌》 第37期  作者:吳緜徫 出版时间:1979-05-01
    关键字: 梨园 陈仔博 洪源楮 戏迷

    ㈨远在民国十三、四年前后,晋江有两班名闻一时的小梨园,其一是石狮区前杆柄的「黎金」,班主施臭廼;另一班是石狮区英林的「长春」,班主洪源楮。两班的戯员都是七位,据闻不能多至八位,这可能是「忌讳」(八仙)故也,所以在开场「贺寿」时,必须抱一个假孩儿,奏成八位。该两班各有其特殊技艺,黎金班的一个主角陈仔博,是反串的「正旦」(因当时大小梨园皆无女旦),他的台步,道白,唱唸,婉如女人,声音越唱越响,曾经风靡全县,戯迷之多,数以万计,但「戯箱」(与戯迷不尽相同)不多

  • 文章硕果仅存的南管大师李祥石

    来源期刊:《闽園雜誌》 第16期  出版时间:1989-09-01
    关键字: 李祥石 菲律宾 梨园 乐器

    也油生对戏曲的喜爱,那时的南管戏也称作「梨园戏」。李祥石出身淸寒,八岁时即被父亲送进小梨园「新莲兴七子班」学戏,十六岁进入玉园班学习大梨园戏,廿四岁李祥石为充实其戏剧经验,便学重武戏的「高甲戏」,成为文、武戏双全的演员。李祥石对演戏有充分基础后,廿五岁改行专攻后场乐师,笛子、唢呐、南鼓,各种乐器无一不学,无一不通。也因此成了戏班最忙碌的艺人,前场缺演员或后场缺乐师;都是由他一人分身担待。当时的李祥石在泉州一带已是远近驰名的梨园全能艺人。民国廿六年,李祥石

  • 文章忆说长安梨园旧事

    来源期刊:《陝西文獻》 第45期  作者:王根炎  出版时间:1981-04-15
    关键字: 麻子红 陆顺子 长安梨园 秦腔

    我雖然是陝西人,漢唐盛世究竟離我們太遠,說一些我所看到聽到的長安陳年舊事,讓老一輩的回憶一下,也讓年靑的一代多了解一些故鄕的往事。秦腔—是我國的戲劇主流之一,陝西渭南李秋涯先生於淸季編過十大本,曾被崑腔平劇及各地方戲普遍探用,至今仍在流行演出,歷久不衰。秦腔—自淸末至抗戰勝利,四十多年來經常在西安城內上演過的戲班子不下十家,而能在城內始終賣座不衰保持盛譽的也只有易俗社與三意社兩家而已,這兩家各有的戲路,也各有各的基本觀衆。三意社—它的前身是長慶社,由蘇長...

  • 图片圖為楊柳青(左)演出之一幕

    出版时间:1990-01-20

  • 文章河南曲劇名伶——周玉珍女士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38卷 第1期  作者:趙明普  出版时间:2006-01-01
    关键字: 周玉珍 梨园世家 文化交流

    周玉珍现年六十二岁,河南省伊川人。系河南省曲剧团领衔主演,国家一级演员,著名曲剧表演艺术家。现任曲剧研究会理事,洛阳海内外文化交流协会名誉会长,河南省政协委员。她自幼秉赋优异,聪慧过人,又生於梨园世家(其父为曲剧老艺人,著名琴师周易谦先生),堪称得天独厚。五岁随父习艺,在父亲严格教导下,未满三年,竟因主演《云楼会》一举成功,获得《八岁红》美誉。成年后,为了个人艺术之精进和谋求曲剧艺业的发展,不辞一切辛劳与艰困,广求名师,博学众长,汲取各剧种各名家的优点

  • 文章有关梨园行(京剧界)的谚语释说

    来源期刊:《河北平津文獻》 第33期  作者:常錫楨  出版时间:2007-01-01
    关键字: 梨园 京剧界 京剧 谚语 “唱功重于做功”

    一击稳清山、千点如白雨二〇〇四年夏返鄕拜访北京周汝昌先生,谈到京剧典故,曾以「一击稳青山,千点如白雨」形容司鼓(打鼓佬)神态之稳重,操鼓之娴熟。或为梨园行之旧谚也。三分做表七分唱这是说京戏演员的表演「唱功重于做功」,也有说作「七分做表三分唱」的。这是立论角度不同,说法也大异其趣;不过句中的「三七之分」并没有重要意义。三个武把子斗不过一个烂戏子「武把子」就是「武把式」。「戏子」是旧时代对唱戏的艺人的贬称,和现在演艺人员所受到的尊重不可同日而语。这句话只从一

  • 文章巧中巧——一則生活小故事

    来源期刊:《青田會刊》 第108期  作者:夏盛克賢 出版时间:2010-02-01
    关键字: 生活故事 梨园传奇 老年期

    现代人说:「人生七十才开始」,所以进入七十岁的今年,心中从不认为自己已老。但现实并非如此,忘东忘西,令人不可思议的事情发生很多。老友常问我近来忙些什么?我说每天忙着找东西,大家会心一笑,不以为意。可是最近发生了一件小事,让人不得不承认已进入老年期了。我和外子喜欢观赏平剧,中正文化中心近期主办,当代传奇剧场十月大戏「梨园传奇」,早在八月小儿安宙就为我俩预购了十月二十二日及二十四日两天晚上的入场券。还生怕到时候票又找不到,故把票收拾好放在特定地方。我还不

  • 文章國劇學問瀚如海半生鑽硏難竟功

    来源期刊:《江西文獻》 第146期  作者:孫奕材 出版时间:1991-10-01
    关键字: 陈立夫 国剧研习班 梨园采风》 国剧推广

    江西人硏究国剧,可能少之又少。而笔者,却钻硏了四十余年。虽然毫无所成,竟在中华日报撰写「梨园釆风」,长达七年之久,开国剧专栏之先河;虽然依然是个外行,却先后出版三集国剧著作——文复会出版的「梨园谭丛」,国立艺术馆出版的「认识国剧」,文化总会出版的「梨园采风」。虽然知道的国剧知识有限,但是「中国京剧」杂志杂,却聘笔者为特约撰稿人。笔者在广东中山大学念中文系,同样也没有看过国剧。不过,我在家乡会拉二胡,而且还算拉得不错。来台湾后观赏国剧,深觉西皮、二簧腔调之

共22条记录 1/3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