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梦湖共返回8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梦湖夜色

    来源期刊:《江西文獻》 第217期  作者:周攀堂 出版时间:2009-11-01
    关键字: 良辰美景 梦想

    明万历二十六年,于秋风萧瑟之中,一位失意的书生正踯躅独行在返乡途中。如若没有这次的仕途失意,汤若士充其量只不过是名好官罢了,注定会淹没在滚滚的历史洪流之中,怎可能会有其日后留名青史的「临川四」呢?「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人世的祸福总是在奇妙的转换,甚至都有些混淆不清了。平地而现的一面,是否圆了数百年来的一个?美其名曰「梦湖」,颇有窃玉偷香之意,妄图将四百多年前的一株杨柳移植岸边,那一段香消玉殒的美,游园不惊,似一条失踪的水袖,不知何处去

  • 文章青年联谊社第五次郊游新山梦湖游记

    来源期刊:《武進鄉訊》 第123期  作者:李仲銘  出版时间:1978-12-15
    关键字: 郊游 新山 行程 同乡会 青年联谊社

    新山梦湖—一个令靑年们向往的去处。十月二十五日,鄕友们利用光复节的假期,前往新山梦湖。当天早上八时集合后,乘着公路局班车,一行二十余人,浩浩荡荡的迈向目的地,中途,在南汐止换车,乘汐止客运直驶烘内里。下车后,沿着左侧山路前进,因为此次活动是依照登山简图,对于路径不甚熟悉,所以一路上不时向当地居民请敎,就这样断续前进,经过二十分钟左右到达了第二石桥,桥下流水淙淙,好似在这炎热中注入了一股淸凉剂。续行后,在半途中遇见了大同公司登山队以及三重登山队,使得这个

  • 文章《杭州古橋》

    来源期刊:《浙江月刊》第31卷 第3期  作者:朱惠勇 出版时间:1999-03-10
    关键字: 杭州 西湖 杭州石桥 拱宸桥 西湖寻梦 古桥

    杭州西山水令人向往,杭州石桥使人赞美。早在吴越王钱镠筑石塘、建石桥,使杭城桥梁有长足的发展。南宋迁都临安,北方大批能工巧匠为避战火,纷纷汇集杭州落户,促进杭城石桥的增加。宋人吴自牧《梁录》载:「京城石桥三百六十六座……」这里的石桥造型古朴雅典,石雕精湛,充满诗话般的桥楹,脍炙人口的典故。一座座粗犷与精巧组合的石桥,成了一道道亮丽的风景线。那薄薄的拱圈,中孔高、边孔低,犹似驼峯高耸。这种对称组合式的结构给人有一种舒适的美感。杭城最大石桥要算拱宸桥。这座

  • 文章擎天冈梦幻湖之旅

    来源期刊:《溫州會刊》第1卷 第4期  作者:李芸 出版时间:1985-11-15
    关键字: 观光旅游 青年联谊会 梦幻湖

    当薄雾笼罩面,晨光透过薄雾照射整个时,景色最美……。」好一个如诗如画的地方,它也拥有个如幻如的名字—梦幻湖。友人侃侃的敍述著,我也好像置身其中。收到青年联谊会活动通知时,第一眼让人感到震憾的是那张活动海报写着:「这回,我一定要去」,吸引着我往下看,地点竟是擎天冈—梦幻湖。啊!那不是我日夜期盼向往的地方吗?这回,我一定要去。九月八日虽然才清晨七点多,而炙热的太阳早已高挂天空,台北车站人山人海,到处是踏青的旅客,不停地穿梭在车站前拥挤的台北

  • 文章淀山畔太虚游

    来源期刊:《浙江月刊》第29卷 第1期  作者:鄭競 出版时间:1997-07-10
    关键字: 淀山湖 太虚幻境 《红楼梦》 游览 风景

    而立,楠木结构的斗拱,飞簷翘,而平顶斜倚,「太虚幻境」的四个大字向人招引,牌楼下的柱联写着「假亦眞时眞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淀山的大观园,将「太虚幻境」牌楼设置于具体实在的最前第一道门,乃是有见地最高的一著。一、女娲补天遗红楼牌楼内面即是一堵照壁,中间为花岗石浮雕,高约三米多,宽约两倍余,再加两边象征富贵的牡丹图案的砖雕翼墙,恐有十七米多。壁上文字图刻,皆为画龙点晴。其正面的图文,就是曹雪芹关于「红楼」来历的自敍。照壁上的主体是女娲卧像,女娲是中国古代

  • 文章华津记

    来源期刊:《浙江月刊》第6卷 第5期  作者:陳定山 出版时间:1974-05-20
    关键字: 西湖 莲花峰 华津书社 梦境

    民国廿九年,家君示疾,余随侍,自滇返沪,家君溘逝,余被日冦侦逻,置蓬莱市狱,忽身有双翼,飞翔西子上,其下碧波浩淼,中峙一峯,四面红墙围匝,颇似小瀛洲,碧坊金书:「华津洞天」,翔而后集,遂入坊里,山中种梅百本,水流花开,泉声斯斯,有女子迎袂来,手执一卷,向余展笑曰:「待子久矣,要一看否?」余笑颔之。遂拂石桌,展卷并坐,乃吴梅村画中九友诗,亦旋醒,既出狱,以吿友人王季迁。季迁云:「是宜图之。」余仿佛境,遂以为图,甫竣,而余东阳种桐人胡志杰来吿:西

  • 文章故國情懷

    来源期刊:《浙江月刊》第34卷 第4期  作者:趙健雄 出版时间:2002-04-10
    关键字: 张岱 《西湖寻梦》 绍兴 於越民族文化

    吼山的岩壁上,有明末文人张岱的一行字:「谁云鬼刻神镂竟是残山剩水。」笔迹潦草,而「云」与「鬼」,一左一右挤在一起,看起来更像个「魂」,造成一种识别上的阻隔,若非导游指点,很难读懂。这恐怕是有意为之。明亡后,这位前朝遗民隐居浙东,靠怀念故国旧时度日,著名的《西》便是在那些日子写成的。绍兴山水,不少是凿刻取石留下的遗存,与西的天然圆润比起来,透出另一种味道,如无亡国之痛,想来张岱会喜欢,那种奇崛之美,原是他十分欣赏的。「残山剩水」,除不意中道出浙东

  • 文章新陸詩話

    来源期刊:《浙江月刊》第22卷 第12期  作者:張健行 出版时间:1990-12-10
    关键字: 思乡之情 散文诗歌 北社区公园山顶爬山运动 人种问题 钱穆 追悼

    秋分过了,接着白露,天气阴晴不定。晚来卷起竹帘,明月冉冉林薄,「却是天凉好个秋」!正在讥笑美国测候报吿,模棱两可;庆幸今宵可以一尝「擧头望明月,低头思故鄕」的盐酸滋味。却不道霎那间,被一片乌云;把一个绰约玲珑的嫦娥罩到九霄云外去了。秋风秋雨九秋天。节近秋分白露边。欣看今宵明月好。却遭暮霭裹重毡。×××普林斯顿城,聚落在坡状地上,四面枫林如海,街市上看不到山影。日前老人院发起北社区公园山顶(Community Park North,Mountain

共8条记录 1/1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