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梅梁共返回5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千年神木——梅梁

    来源期刊:《寧波同鄉》 第402期  作者:戚宏杰  出版时间:2002-09-01
    关键字: 它山堰 《越绝书》 史料研究

    当你漫步在我国四大名堰之一——它山堰上时,一定会被堰体下若隐若现的巨木所吸引,此木眞为传说中的神木——「梅梁」吗?带着此疑问,在阅读本文后,你一定会思绪万千,产生再去游览它山堰的愿望。梅梁之说,历代水利硏究者与文人对此均有记载。梅梁之名源自《鄞县地方志》:「子眞旧隐大山,山有大木,其上为会稽禹祠之,其下在它山堰,亦谓之梅梁。」大木上段,即为文中所说的会稽禹祠之。东汉时袁康、吴平在《越绝书》中记到:「少康立祠禹陵所。时修庙,唯欠一。俄风雨大

  • 文章潭河上的彩虹

    来源期刊:《大埔會刊》 第44期  作者:羅書禮 出版时间:2008-01-01
    关键字: 潭河 桥梁建设 交通发展 桥梁简介 新城建设

    大埔是侨乡,又是桥乡,境内千山万壑,河流纵横,古称「万川」,处处天堑,交通阻塞,自一九九一年至二〇〇〇年,埔侨爱乡爱国捐资建造大小一百一十七座桥,其中田家炳先生捐资兴建一百零八座,之后赓建。县城桥只是一镇之介绍。大埔城湖寮座落在湖寮盆地中。南倚五虎山,三面环水。潭河由东南方的百侯境流入湖寮三黎村南后向西折北经五虎山东麓山下继向北至杨田大桥下的院坑口再向西南经河头村南与双坑水汇合后下硿头潭,最后注入三河的韩江。自古来交通极为不便。与境外各乡镇的联系

  • 文章乙酉迎春述懷(外二首)

    来源期刊:《青田會刊》 第93期  作者:庸翁 出版时间:2005-02-01
    关键字: 迎春 诗词 《与素姊弟同游祖地彭括和山口》 《百丈瀑》 乙酉

    金猴将扫尘埃去,又喜春风带雨归。回看夏秋烦虑扰,独怜茅舍井喧微。妄校三书皆友册,勤刊百印半人衣。师朋敦勉情深切,再伴清鸣舞锦翬。与素姊弟同游祖地彭括和山口丹桂飘香日,宗源喜同游。祠中瞻祖像,族众问缘由。新宇华光烁,楹联笔墨遒。清泉天上落,翠壑雨中幽。开镜捕新景,醉枫报中秋千丝花万簇,美石稻粱稠。细品家乡味,逗人口水流。休闲阡陌里,此处可寻求。百丈瀑百丈冰川石上痕,腾空一泻玉龙奔。永年何事飞流急,却涤人间万古尘。——青田

  • 文章溪联话(三二)

    来源期刊:《無錫鄉訊》 第182期  作者:弘農氏  出版时间:1984-12-20
    关键字: 溪联话 梅园诗联 人物事迹

    吾邑西鄕荣巷鎭园,为邑绅荣宗铨字德生之别业,前在联话(一〇)已纪载联语三则,兹又追忆数则如下:园内有豁然洞读书处,为荣氏延师敎育荣姓子弟处,但以国学为主,宗铨自题联曰:藏书何止三万卷 种树须敎四十围此联口气濶大,寓意深远,非荣氏不足以当之也。邑人唐浩鎭,字傅郑号养吾,光緖十九年癸已举人,官邮传部邮政司郞中,尝集刘禹锡,李世民句题联曰:风止松犹韵 日晴华更新主人晚年题联曰:几生修得到 一半此句留主人又题书画室两联曰:㈠ 吟坛问答追长庆 花榭壶觞继永和

  • 文章潭河新貌

    来源期刊:《大埔會刊》 第34期  作者:羅蔚文 出版时间:1997-12-01
    关键字: 潭河 水电站建设 桥梁水利 建设新进展

    穷乡僻壤活桑麻,径曲程迂少见车,虎岭山坡风掠树,潭天堑浪淘沙,今观大道环城绕,喜见八桥两岸跨,蓄水发电俱效益,民康物阜日繁华。粤东大埔县境内的潭河源于福建省平和县大溪乡。流经我县境大东、和村、双溪、枫朗、百侯、湖寮出三河汇入韩江。以前这条河、水患频仍、据说有十年一次较大水患,水利及公路桥建设向来是一片空白。四十年代潭欲建小水电站几成泡影。96年9月才开始近行“三通一平”前期工程。是集发电、美化县城环境于一体的闸坝型电站,初步设计装机容量为一万千

共5条记录 1/1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