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學歷:貴州省黔東南州師範學院美術系畢業四川美院油畫系進修展:2005 臺灣清華大學人文社會學院「夢回歌堂」油畫個展2007 台中市文化局「大山與海洋的撞擊」油畫個展2008 賞雅書齋藝術中心「記憶的長河」油畫個展長庚大學藝文中心「底層之心」油畫個展國軍文藝中心「國際雙人舞」油畫個展2009 太平洋文化基金會「畫家的告白」油畫個展國父紀念館「異鄉人」油畫個展貴陽美術館、重慶美術館「故土應猶在只是朱顏改」底層美學油畫展展及經歷:2002 《侗女夜伴》和《今日侗女染布》入選貴州省油畫...
-
台中市市议员 黄淑芬一、开场白:先由司仪台中市黄(议员)淑芬小姐简略介绍以下事项:㈠油画家梁全威先生个人出身及家庭概况:1.籍贯:贵州省从江县(侗族)⒉学历:⑴贵州大学师范学院美术系。⑵四川美术学院油画系。⑶曾旅居澳洲深入研究莫拉莱斯和巴尔蒂斯。⒊经历:⑴曾在贵州从江县文化馆、台湾清华大学,分别以「梦回歌堂」举办油画个展,并获艺术家奖。其中「晚归」作品为清华大学典藏。⑵曾以「侗女夜伴」、「今日侗女染布」入选贵州全省油画展。⑶曾以「侗族之魂」入选
-
主持人、梅校長、台中文化局黃局長、各位貴賓:這次畫展展出十年的畫作,對職業畫家來說,是一個里程碑,承蒙著名的中國藝評家和美術史論家王林先生鄭重推薦,讓我在中國當代藝術史佔有一席之地,也奠定了我往後邁向國際的基礎。首先,下一步我就要面向國際。我想與我的家人、族人分享這份成就與榮耀,並感謝一路走來,所有支持、愛護我的長官和朋友。感謝台中市文化局提供這麼美好的場地,讓我辦展,更感謝前六個單位暨台北市、台中市、貴州同鄉會的鄉親們鼎力相助,讓這次畫展隆重開幕。特別...
-
(注:舞台上的行歌坐月(一) 162×130cm 2005)主持人:清華大學人類所林淑蓉教授時間:2005.9.23(五)下午三點地點:人社院A202研討室主辦單位:清華大學人文社會學院
-
国际化、经济全球化,和资讯网路化所带来的文化变迁,少数民族文化作为农耕文化形态,在势不可挡的工业—后工业文化冲击下正面临着灭顶之灾。当梁全威在作品画出侗族女教师上穿民族服装,下穿时髦白裙和红皮鞋的时候,画家已无可奈何。即便他惋惜、留恋,他也知道这种惋惜与留恋,并不能改变生活潮流。他笔下的侗族老人想重新兴起听侗歌的热潮,但也只能顾影自怜,抱著录音机听那些为旅游者准备的音带与光碟,而当年他们坐夜行歌之时,乃是对着自己心仪的情人,燃烧着欲念与渴望的烈火。作为侗族画家的梁全威
-
新的境界和新的表现方法,都是在扩大艺术的领域。艺术的领域是开放的。艺术家创作自由的权力,正是使艺术作品保有其独创性的基础。任何艺术家都可以运用他自己所喜爱的一切表现方法,将其所特具的感受,所孕育的特殊幻觉,再现于作品之上。艺术家要能善用此一创作自由的权力,倘若艺术家不坚持自己的设定,使自己随波逐流,将是艺术上的一种损失。从梁全威先生二〇〇七年九月廿二日至十月四日,在台中市文英馆展出的油画个展,其主题「大山与海洋的撞击」乃耽心贵州少数民族的侗族固有文化,遭受
-
油畫的風行,自有它的優越條件和淵源。大概在五百多年前,荷蘭的名畫家曼.艾克先生首先把油性塗料,應用在布質畫紙上,獲得了優越的效果。由於所使用的材料容易使用,畫具別緻,作品具有多次方的平面立體綜合效果。所以迅速傳播開來,普遍為人所樂用,以滿足硏究創造的願望和樂趣。目前油畫在貴州發展蓬勃,造詣高士頗多。而貴州何時傳入油畫,何人製作第一幅油畫,這份歷史記錄,希望有識方家為文,讓鄉親們有知的常識,以免與人論及是項藝術時啞口。編著
-
多才多艺的青年画家梁全威先生以饱蘸情感的笔触和色彩,描绘多姿多彩的侗家生活,画出了一批颇有深度的作品。作为侗族的一员,他从贵州大山里走出,到四川求学,尔后远走澳大利亚,又长期生活于台济。大千世界纷繁复杂,世界风云瞬息万变,梁全威先生在生活的磨砺和中西文化的普遍接触、对比中,深感侗族文化的流失,农民生活的难苦,因此有感而发,画出了这样的由衷感悟的作品。我深信读者在欣赏他的作品的同时,聆听到他那近乎呐喊的心声。贵州省美术家协会一级美术师 沈福馨
-
观梁全威画作有感侗族对生活在台湾的大多数人而言,是陌生又令人好奇的一个大陆少数民族。透过故旧颜芳姿的引荐下,见到了她托付终身的伴侣——侗族画家梁全威。在清华大学的人文社会学院,看到了梁全威的作品,从他的画作中,我感受到超乎他年龄的文化反思所带来的沉重压力与对环境变迁所展现的无奈。贵州从江的山水与侗族丰富的文化内涵,孕育了梁全威易感的心灵与厚实的艺术底蕴。四川美院的洗礼和国外艺术家风格的启发,使他跳脱一般艺术创作者所惯于表现的少数民族歌舞与生活方式写实纪录
-
带来的文化变迁,少数民族文化作为农耕文化形态,在势不可挡的工业—后工业文化冲击下正面临着灭顶之灾。当梁全威在作品中画出侗族女教师上穿民族服装、下穿时髦白裙和红皮鞋的时候,画家已无可奈何。即便他惋惜、留恋,他也知道这种惋惜与留恋并不能改变生活潮流。他笔下的侗族老人想重新兴起听侗歌的热潮,但也只能顾影自怜,抱着答录机听那些为旅游者准备的音带与光碟,而当年他们坐夜行歌之时,乃是对着自己心仪的情人,燃烧着欲念与渴望的烈火。作为侗族画家的梁全威,清醒地意识到我族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