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桥里桥共返回22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湖州名胜四绝:塔塔、庙里庙、园里园、桥里桥

    来源期刊:《浙江月刊》第30卷 第10期  作者:桂秋芳 出版时间:1998-10-10
    关键字: 湖州 庙里庙 园里园

    「塔塔」、「庙里庙」、「园里园」、「桥里桥」被并称为湖州名胜四绝,是人们观光、旅游和品味古代文化意韵的好去处。特别是近几年来,湖州名胜四绝,已成为越来越多的台港澳同胞和海外侨胞在湖游览的必选之地。塔塔:飞英塔飞英塔,俗称「塔塔」,雄峙在湖州城东北角。千百年来,以其擧世无双的塔有塔的独特结构闻名遐迩,成为我国古塔史上的一朶奇葩。一九八八年一月,经国务院批准,飞英塔被公布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塔塔的形成,来源于一段神奇的历程。据志书记载,唐朝咸通年

  • 文章细说“天下无长此

    来源期刊:《闽園雜誌》 第26期  作者:蕭玉昆 出版时间:1991-05-01
    关键字: 五里桥 顺济 洛阳桥 笋江

    本刊第二十五期(上一期)以泉州府之「洛阳」、「笋江」、「顺济」、宋代四大名之五里桥为封面,该规模至为巨大,工程亦极宏伟,用特不揣愚昧,为作芜文介绍,庶几读者对该有更深入了解。五里桥,又名安平,由晋江之安平(安平,古名「湾海」,宋初始将「湾」改为「安」,方名「安海市」),横跨海面连结南安县之水头,以长达五故名。建于宋绍兴八年(公元一一三八年,距今已八百五十二年),系一梁式石—采用砂石构筑,费时十三年竣工,亦可想见当时建造之艰钜也。该

  • 文章泉州四大名之首——五里桥

    来源期刊:《晉江雜誌》 第80期  作者:張呈仁 出版时间:1987-05-01
    关键字: 五里桥 跨海石桥 心亭 洛阳桥

    里桥,又名安平,建于八百年前,宋代绍兴八年(公元一一三八年),是泉州四大名中最长巨大的跨海石板大,横跨于晋江县安海鎭和南安县水头鎭之间海面上,这座名全部用花岗石建造,全长约二公七十公尺,折合约五华里,故名五里桥,不但是闽省名之一,且是全国最长的古代石,更是当时全世界最长的古代跨海石头耸立一块大石碑,上刻:「天下无长此」。可证当时伟大造建筑工程,建造采梁式石,全座相等分段先造三百六十二座墩。两墩之上安放五块长条石板并列

  • 文章故鄉神遊

    来源期刊:《晉江雜誌》 第82期  作者:王人瑞 出版时间:1987-10-01
    关键字: 姑嫂塔 佛龛 安平桥 五里桥 西

    的古蹟名胜。海上指南针,船舶灯塔,总不会错吧!「姑嫂塔」,但望能早日「望」到妳!十一、游安平㈠游踪琐记很幸运的,我有机会去游「安平」。那已经是四十多年以前的事了。民国卅二年春天,父亲那时正好调长南安县成功区署、暑假,凑巧我在晋中母校读完高一,当即利用假期,从德化返囘泉州老家。听祖母讲起,如果到父亲任所,成功区署设在水头鎭,要经过晋江南门外的安海鎭,那边名胜古迹很多,可以去玩玩,俗传有一副对联,说:「天下无长此,世间有佛崇斯佛。」就是题在安海的五里桥

  • 文章里桥又名安平

    来源期刊:《晉江雜誌》 第56期  作者:安琪 出版时间:1982-10-01
    关键字: 安海五里桥 湾海 安平桥 古代桥梁建筑

    晋江县安海鎭,有一座石,横跨海面,像一条纽带连结着南安县水头鎭,它便是安平。此长达五,故俗称「五里桥」。建于宋代绍兴八年(公元一一三八年),为泉州古代四大名之一。此为梁式石,采用沙石构筑,费时十三年竣工。这座石,建造宏伟;全有三百六十二座墩,每一筑一石亭。据「泉州府志」载:五里桥「酾水三百六十二道,长八百十有一丈」。现在五里桥长为二千零七十公尺,宽三公尺至三点六公尺。面石板,每块长约二丈余,宽约三尺余,可见工程是相当浩大的。

  • 文章妙聯共賞㈠

    来源期刊:《舟山鄕訊》 第87期  作者:施志光 出版时间:2001-08-20
    关键字: 望江楼 映月井 万里 十佛寺 四平

    由于仍无力外去运动,但却已难耐静寂,乃思将上述妙联及注解加以整理,投寄《舟山鄕讯》藉以消磨时光,亦供鄕亲读友共同解颐,唯所录原是古人作品我仅加以考查阐说而已,在此谨作说明。一、望江楼、望江流、望江楼上望江流,江楼千古,江流千古。印月井,印月影,印月井中印月影,月井万年月影万年。此联对仗十分工整,只是千古与万年乃是文人之形容夸张其词而已。所谓:「望江楼」是在四川成都万里桥西边,傍锦江而筑的一座楼台,此处原是唐代著名诗妓薛涛的故居,后人为纪念薛涛而建此楼,故又名

  • 文章征战赋戎归(下)

    来源期刊:《江蘇文物》第3卷 第4、5期  作者:呉希柴 出版时间:1979-11-10
    关键字: 万里征战 黄桥战役 奉命调江都 胜利奖章

    调査统计局,当时亦了解我的遭遇,因此,调我到通杨,泰靖如启地区担任主任,不但对敌作战,还要对匪鬪争,全部干员仅有三十余人,后来扩充到两百余人,都是在金牛山跟我打游击的靑年弟兄,故雨新知,大家打成一片,彼此生死与共,直到二十九年三月,**已明目张胆叛乱,李守维部与李明扬(驻防泰州)双方貌合神离,情况非常复杂,这是导致是年八月黄战役失敢,李守维被战死的一大伏军,是**陈毅粟裕在苏北由被动采取主动的转捩点,使属于中央的部队两面受敌,大家明哲保身,可是,最忙

  • 文章常熟街名拾趣之二

    来源期刊:《常熟鄉訊》 第36期  作者:趙友白 出版时间:1998-11-01
    关键字: 常熟 三里 五老峰 粉皮街 嵩山路

    常熟城里城外的几百条大街小巷,仔细琢磨起来,其中有很多趣味性。从字义上讲有长短之分,粗细、冷热、新旧之别。特别是对仗的有三十多对。遇有实际长短、高低(包括街道和梁,以及实质弄堂(即不通的弄)。现在分述如下:一、长短的:三里桥、三步两条。二、高低的:永济、退戌戍;平。三、粗细的街:阔墩,线香衖。四、厚薄的街:山衖,粉皮街。五、直弯的街:撑木头衖,九曲黄河。六、长短的街:通江路、四丈湾。七、高低的街:五老峰、仓浜底。八、成对仗的街:⒈老县场

  • 文章里长江第一桥「金龙」佳话

    来源期刊:《雲南文獻》 第30期  作者:李忠 出版时间:2000-12-25
    关键字: 金龙 万里长江第一 蒋宗汉 历史典故 名人事迹

    长江上游又名金沙江,在流经云南西北丽江和永胜交界处,古井江面,东西横跨一座「鹤庆梓里铁索」,也叫「金龙」。此宽二公尺八寸,长八十六公尺,用十八根手工锻造的大铁链悬系于大江两岸。而每根铁链约有五百个铁环相扣而成。上舖栗木板,旁护长栏,对岸两头覆以瓦屋;建共耗资白银一万四千五百一十七两。此于清光绪元年(公元一八七五年)由鹤庆郡绅前云贵提督蒋宗汉捐资所建,历经五年而竣工。用梓里二字命名,取敬恭桑梓的意思。就建时间之早而言,无疑是现存万

  • 文章松江城裡古跡多

    来源期刊:《浦東》 第67期  作者:顧福龍 陸機 出版时间:1992-02-15
    关键字: 松江 电信局 庙里 陆逊点将台 松江府台衙门

    我出生在松江城内西司弄西面,抗战前我在松江电信局任技工,这个电信局属于私人经营,是松江富商朱久望创办的,该电信局的位置在普照寺南面,近松江体育馆。由于工作的关系我经常东跑西走,所以看过很多松江的古蹟名胜,也听过民间传说。现在就我记忆所及略记一、二:一、桥里庙:这座三面街道二面的建筑方式,在西门之内的对面有孙珍三笔墨庄、戴永和钟表店等几家店舖,靠东面有一家装佛店靠河边近的路旁有一家大中华百货店,座东是浦东川沙人开的,靠西面沿河边有家宛珍照相馆(位置

共22条记录 1/3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