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根雕共返回11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訪百龍神韻根藝家王澤先生

    来源期刊:《黔靈報導》 第14期  作者:張家豪 出版时间:1997-04-15
    关键字: 王泽 根艺家 根雕

    在李府喝过好茶聊了一阵后,即随王先生去其府上观赏他的绝作「百龙神韵」根雕。王府房子不大,但在当地言,已不错了。进入王府后,王先生先自其内室选要搬出,置于桌上,向我们一一说明,最让我欣赏的是「群龙之首」,亦即龙头也。足蹬大灵芝,仿佛腾云驾雾,其劲道如生:另是「乘风破浪」和「汉龙」,再是「台龙」和啣著宝的「港澳龙」。总之,每条龙都是很有份量之作品,如全予妥善之陈置,很値得一观。除有龙之外,尙有其它许多作品,王先生虽六十五岁,身体颇健,据吿,他已雕刻了十余年,每次

  • 文章艺术焕生命 根雕著爱心

    来源期刊:《寧波同鄉》 第431期  作者:張德和  出版时间:2005-02-10
    关键字: 艺术 根雕 审美观 道法自然 象山 根雕之乡

    ㈢审美观是根艺提高与创新过程中的首要问题。早在一九八五年,中国根雕美术学会名誉会长雕塑大师刘开渠先生说过「七分自然,三分人工」这句话,这七分三分并非如化学配方般的刻板,只是槪略说明:一件完美的根艺作品要尽量保留根材的自然美,勿加斲丧,奏刀要适度,要顺其自然,否则,为什么对根材要精挑细选呢?所谓「七分三分」,只是强调加工要适度。这个「度」,就凭根艺人的妙悟与奏刀功夫去掌握了。兵无常势,水无常形,运用之妙,在乎一心,根雕何独不然。进一步探讨,还有两个问题

  • 文章願彌勒笑容長駐人間

    来源期刊:《浙江月刊》第45卷 第9期  作者:徐華鐺 出版时间:2013-09-10
    关键字: 弥勒 嵊州根雕 雕刻 笑容

    替代,使外来的弥勒成了中国式的大肚布袋弥勒。人们对这尊袒胸露腹、慈眉善目、笑口常开、携带布袋的大肚弥勒寄予无限的信任和期望,把他当成中国的「吉祥物」。弥勒是嵊州根雕作品中最常见的题材,根雕艺术家们往往把心力倾注在弥勒头部的刻划上,特别是弥勒无尽慈爱的笑容上,而其他部位则尽量保持其自然的根材纹理,使原材料中那些固有的树根纹理、疤痕、根瘿及扭曲的形态,转化演绎为弥勒的衣衫、布袋、佛珠及动作,并让头部的精雕与躯体的粗雕和谐的统一,使天工的自然美与人工的艺术美

  • 文章赞竹根雕大师张德和乡长

    来源期刊:《寧波同鄉》 第442期  作者:陳昂 出版时间:2006-01-10
    关键字:根雕大师 张德和 赞词

    竹雕大師張德和,精工細啄變化多。奇形怪狀竹籐根,變化多端合民情。展覽精品眾出神,連連讚美好藝品。壽星彌勒佛手雕,贈我鄉親情義深。衷心感激何可銘,永保精雕留永馨。藝術原來無價寶,揚名四海顯藝名。

  • 文章藏魂於天然 納靈於神工

    来源期刊:《浙江月刊》第35卷 第3期  作者:徐華鐺 鄭劍夫 出版时间:2003-03-10
    关键字: 根雕 根艺大展 根艺类型 作品特点

    和雕刻造型两大类。雕刻型根艺是把大自然赐予的奇巧材质与人工的雕琢有机地结合起来,以求「天趣」与「人意」的和谐统一。浙江多雕刻型人才,广大根雕工作者利用虫蚀腐朽之枯根朽木,遵遁「三分人工,七分天成」之法则,创作出大量内涵深刻、意境兆凡的艺术作品,为陶冶人们情操,美化人们生活,提高浙江的文化品味,作出了积极的努力,这次举办的浙江省首届雕刻型根艺大展便是一个很好的佐证。这些作品均是我省广大根艺家及爱好者的新作,它有以下几个鲜明的特点。其一是作品数量多,创作题材广

  • 文章象山竹根雕获「浙江名雕」称号

    来源期刊:《寧波同鄉》 第445期  作者:肖工 出版时间:2006-04-10
    关键字: 象山竹根雕 浙江名雕 象山竹根雕精品展 浙江老三雕 民间手工艺人

    三月十日上午,《象山竹根雕精品展》在宁波美术馆开展。在当天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浙江省工艺美术学术委员会主任、民间艺术家协会副主席都一兵,代表参加象山竹根雕全国专家论证会全体成员,宣读了论证结果:继东阳木雕、黄杨木雕、青田石雕「浙江老三雕」之后,象山竹根雕已成为新一代「浙江名雕」。中国竹根雕艺术起源于南齐,兴盛于明清,清后逐渐衰落,民国后几近绝迹。自上世纪七十年代末起,经张德和等一批象山民间传统手工艺人的不懈努力,不仅继承了中国竹根雕的优秀传统,而且开创并

  • 文章松江的民间工艺美术家—根雕

    来源期刊:《浦東》 第89期  作者:夏春麟 出版时间:1997-09-30
    关键字: 戚来发 人物简介 根雕作品 艺术特色

    居住在松江人乐小区的戚来发先生,曾于九六年荣获由联合国科教文组织与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联合评定的「中国民间工艺美术家」称号。上海地区获得该项荣誉称号的仅二十七人。他是其中的唯一的一位树根造型艺术家。花甲之年的老戚出身于上海西郊北干出麓,是农家子弟,参过军,复员后随工厂支内,在安徽山区工作之余的一个偶然机会,使他和树根结下了不解之缘。他在根雕上没从过师,全靠勤奋、毅力、想像、实践,创作了不少精美、惹人喜爱的根雕作品,并受到社会关注,先后为上海民间文艺家

  • 文章翁馆内的黄杨根雕

    来源期刊:《常熟鄉訊》 第78期  作者:沈愈 出版时间:2009-08-01
    关键字: 翁同龢纪念馆 黄杨木根雕 来历 笔者 文物

    翁同龢纪念馆有座黄杨木根雕,吸引著众多参观者的眼球。此物通高七十厘米,根围三二七厘米,七十四支根须状如珊瑚,盘根错节,上面雕刻着虎、牛、马、猪、羊、狗、兔、猴、鸡、鸭、龟、蛙、蟹、雁、鹤、蝠、枭、蝎、壁虎、象鼻、蛇头、人手以及荷叶、豆荚、树叶、花果等,形态各异,栩栩如生,令人惊叹激赏。这件根雕出自常熟严家。笔者近日拜访了严氏后人严家治先生,记录了这根雕的来龙去脉。严家本系常熟书香门第,世居塔后街。当初塔后街有三座大宅院,相邻毗连;东起严家弄(今改称后塔弄

  • 文章屠一道根雕

    来源期刊:《福州月刊》 第73期  出版时间:1994-04-30
    关键字: 根雕艺术家 屠一道 根艺作品 根雕

    八十二歲的著名根雕藝術家屠一道,將歷年珍存的數十件作品以及數十件新作合併,于五月一日至十日在市工人文化宮圖書館展廳展出根藝是我國藝術園地中一株風韻別致的奇葩,它是一種造型藝術,人們可以通過觀賞生動奇譎的形象獲得美的享受。屠一道先生醉心根藝多年,他的根藝作品享譽全國,聲播海外,在江蘇無鍚、常州和湖北的荆州分別建有「屠一道根藝珍藏」。據悉,這次展覽結束後,這百餘件作品將在我市建館珍藏。梁桂元 閩江風帆

  • 文章黃老三的——根雕藝術

    来源期刊:《海州文獻》第30卷 第3、4期  作者:耿開新  出版时间:2008-12-01
    关键字: 黄心健 人物事迹 根雕 艺术作品

    老三,是黄心健的艺名。他出生于一九六一年十一月,广东梅县人氏,其父、祖辈皆为书画名家,系一书画世家之子弟。老三毕业于美术专科学校,专攻国画与工艺科,现为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根雕艺术委员会理事、广西僮族自治区根雕名家协会理事、桂林花卉盆景根雕艺术协会理事、桂林市书画家协会会员、广西盆景石玩根雕艺术协会会员、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他在根雕艺术方面成就斐然,是当今的根雕艺术家兼收藏家,享誉国内外。自幼酷爱美术绘画,及根雕、奇石艺术的老三,在刘海粟傅人谢天

共11条记录 1/2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