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核能共返回16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李远哲说:核能五〇年内不能废早讲:核四七百亿追加或许可免

    来源期刊:《溫州會刊》第22卷 第2期  作者:本刊  出版时间:2006-04-01
    关键字: 李远哲 演讲 核能安全 再生能源

    都说要学台湾的经济发展,他却觉得台湾是「很坏的榜样」,如果台湾一直学美国,等走到绝境才想回头,就很难了。要解决二氧化碳排放问题,李远哲指出,以前大家不能接受核能,现在可以重新思考。他强调,科技进步,核能安全已不严重,只要做好核废料处置即可。日、韩、大陆、马来西亚现在皆赞成走向核能。李远哲也说,五十年内,台湾不可能做到非核家园,「核四一定要建立、核一、二、三厂要延后除役」。等到五十年后,再生能源、太阳能技术成熟,甚至达到核聚变(核融合)的境界,核能发电厂才能

  • 文章核能发电漫谈

    来源期刊:《棗陽文獻》 第10期  作者:姜祖忠 出版时间:1993-01-01
    关键字: 核反应 核能发电 核污染 核废料

    con-tainment)的。包容体是把主、副两系统用数呎厚的钢筋水泥墙壁包起来的大圆壳,目的是在特殊意外事件发生时,能把放射线包容起来以确保附近居民的健康。三哩岛事件可充分证明这包容体的功效。苏联从前曾自夸他们建厂的效率,因为美国一个核电厂需要十年以上才盖得好,苏联通常不到五年就「完工」,实际上苏联是在「偸工减料」,以安全做代价去换取经济利益。这次科诺比事件该让他们深思了。由苏联的事件也该让我们安慰于我们核电厂设计的安全性了。2.核能汚染—由反核人士攻击核电厂的汚染就更是缺乏

  • 文章什麼是「人造太陽」?

    来源期刊:《寧波同鄉》 第454期  作者:余仁杰 出版时间:2007-01-01
    关键字: 科技 人造太阳 能源 核能 概述

    进步,如今人们就要设法建造出一种装置,它能像太阳一样通过核聚变反应放出能量,并进而发电,这种装置就被科技界称之为「人造太阳」——其原理似太阳。能源短缺是当今世界各国各地区所面临的共同问题,如不积极解决将严重制约全球的经济和社会的发展。现今以石油、煤炭、天然气为主的矿物能源;不仅造成各种污染和「温室效应」,而且还有枯竭之虞——估测只不过再可利用一两百年。那么以后怎么办?于是太阳能、风能、潮汐能、生物能等等的利用纷纷登台亮相;但从长远来看,科技界认为核能利用最为理想

  • 文章新聞剪影 莊念祖博士 回國專題演講

    来源期刊:《海州文獻》第27卷 第1、2期  出版时间:2005-06-01
    关键字: 庄念祖 专题演讲 科技发展 核能研究

    本刊讯】目前担任美国佛罗里达大学机械及航空工程系讲座敎授的庄念祖(前沭阳县长庄捷先生之长公子)博士,最近应行政院「原子能委员会核能硏究所」林立夫所长之邀,在该所举办的「二〇〇五年台湾固态氧化物燃料电池科学及工程硏讨会」中担任专题演讲。庄敎授的此次讲演,共分两个专题:一、如何使固态氧化物燃料电池产生最高的能量密度及功能效率。二、在固态氧化物燃料电池系统中,如何使热操控部分与电化学部分达到最佳的配合。庄敎授表示:「燃料电池」近年来受到世界各国普遍的重视

  • 文章(时事感言)由日本地震谈核能灾变

    来源期刊:《寧波同鄉》 第505期  作者:賀立維 出版时间:2011-04-10
    关键字: 日本地震 核能 灾难

    了一家人,今天发生在您邻居的事情,明天很可能发生在自己的家园里。我们与日本都处在地震带上,千万年来地震台风有如一年四季的春夏秋冬,年年会发生。我们在这块土地上建立家园、建立都市、盖高速公路、盖一〇一层高楼、盖核能电厂。大前提要先认识的是,地震台风已不是天灾,而是自然就会发生的事情。在这种自然环境下,要做什么事情,就要先考虑如何适应自然的环境。一栋大楼为何会被震倒,要先了解它的结构是否可以承受地震的考验,在盖下一栋大楼时如何克服同样的问题,而不是推给天灾。住在

  • 文章日本地震海啸后的反思

    来源期刊:《浙江月刊》第43卷 第4期  作者:葉潛昭 出版时间:2011-04-10
    关键字: 日本 地震 海啸 反思 核能

    原则来看,大陆伤亡三十几万人,日本灾情二万人,张俊雄批的也不算太离谱,但是牵拖到倾中与否就有些不明究理。随着时间拉长,日本灾情更形扩大,因核能电厂爆炸所产生的辐射不止首当其冲的危及日本本身,几乎整个亚太地区都陷入了恐慌;不仅如此,辐射尘也有可能随着气流到达美国沿岸。核能发电是二十一世纪以来,取代传统火力发电的替代方案,因为可以有效减缓因工业、经济发展需求而激增的温室气体,有助于改善地球暖化,但又不会因此抑制经济。日本的经济表现向来亮眼,纵然在新兴亚洲崛起

  • 文章彼岸的所謂“周休兩天”

    来源期刊:《浙江月刊》第29卷 第7期  作者:陳啓新 出版时间:1997-07-10
    关键字: 中国大陆 双休日 核能 证券 交通事业

    至于生产机构的劳工,从前实行大小礼拜,隔周周休两日者,较淸闲的单位仍照常,业务较忙的又恢复工作六天,经营情况好而赚钱的发给加班费,拮据的单位加班了却没加班费,所以每多口发怨言,但大环境如此,左邻右舍的企业都是如此,有啥好讲;有些单位请不到工人(待遇过低)星期天也得上班,有些维持不下去的,业务紧缩,要人下冈(下冈者没有像台湾那样发资遣费)每月发给一些生活补助费,按工作年资比率依本薪打折发给。对核能的看法,两岸不尽相同台湾民间环保意识高张,加上一些别具用心人士

  • 文章清華大學《楊覺民教授遺作集》孫序

    来源期刊:《安陽文獻》 第26期  作者:孫觀漢 出版时间:2010-01-01
    关键字: 杨觉民 核能发电 训导长 遗作

    湾的核能发电,有热烈的争辩,杨教授以他高深的识见和丰富的经验,一方面力排除众议,以正社会视听;一方面在清华大学培养大批的核能人才,打定台湾核能发展的基础。台湾核能得有今日的发展和成就,杨教授的开拓工作,是一个很大的因素。杨教授对人友善,对同学更多亲近和爱护,在他兼任清华大学「训导」长的时候,他寓「训」于「爱」,发挥了台湾教育界前所未有的远瞻和绩效!对台湾来说,他替社会殿定了崇高的学术和道德标准,但对我来说,他的友善,尤其是他的微笑,却永驻在我的心中!注一:本文

  • 文章淡泊名利的許翼雲

    来源期刊:《無錫鄉訊》 第319期  作者:黃文彥  出版时间:1996-05-20
    关键字: 许翼云 核能工程 美国 教育 淡泊名利

    闲暇致力于华文教育的推动、创办华文邮报等为侨界服务。曾获美国化学工程学会热传导纪念奖、美洲核能学会热流技术成就奖、美国机械工程学会热传分会纪念奖、美国核管会绩优奖等。著有《沸腾与双相流系统输送过程》一书,期刊、论文超过一百篇。

  • 文章運用原子能核爆技術實現藏水北調

    来源期刊:《溫州會刊》第18卷 第1期  作者:郝晉  出版时间:2002-02-01
    关键字: 雅鲁藏布江 三峡水电站 核能运用 南水北调

    米,无需进行新的常规爆破作业。该种作业方式的主要优点是省工、省力,施工周期短,放射性可以控制在较低的可接受的水平上。为打消人们对和平核爆炸的疑虑,彭院士对核能的和平利用作了一个简短的回顾。自从一九四五年核能第一次以原始形态使用于原子弹后,至今令人们难以忘怀。为了把原子能用于和平目的,核科学家们想出了不少办法,其中最现实的是以反应堆为基础的核能应用,如核电站和核潜艇,相比之下,核爆炸的和平利用要逊色一些,但也并非一事无成。比如常规方法钻探石油,通常只能提取实际

共16条记录 1/2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