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标点符号共返回2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标点符号使用价値的再认识

    来源期刊:《海州文獻》第17卷 第4期  作者:仲偉芸  出版时间:1995-12-01
    关键字: 标点符号 应用价值 人物事迹

    是作者的原意呢?目前仍争论不休。二、同样的文字,使用不同的标点符号,结果怎么样?在同样的文字中,使用不同的标点符号,就可改变文意或文学形式。例如:在下面同样文字的三个句末,使用三种不同的句末点号,就表达出三种不同的意思。1、把他带走。(表示陈述)2、把他带走?(表示疑问)3、把他带走!(表示命令)又如:唐朝诗人杜牧的题为《清明》的诗。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有人曾仅用标点符号,就把这首诗改编成下面的一个戏剧小品:清明时节

  • 文章標點趣談

    来源期刊:《海州文獻》第8卷 第3期  作者:張亦萍  出版时间:1986-09-01
    关键字: 标点符号 中华文化 幼时记忆

    以前读古书,多由三字经、百家姓、大学、中庸依序渐进,且除三字经、百家姓这两本书是固定字数句子外,读到大学以后,均要经老师另以「红珠」加注标点符号后给学生读。在某地东西两庄各有私塾堂一所,一天,西庄学堂有学读到大学这本书,老师点到「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这一段时,竟如此点道:「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奇怪?怎么少了个「得」字?左思右想,不得其解?乃吿知学生说:「你这本书上少了个

共2条记录 1/1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