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标点符号共返回6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敢心禾重」與「吃完、鳴槍、走人」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38卷 第3期  作者:牛一峰 出版时间:2006-04-01
    关键字: 县衙 秀才 标点符号 英文

    从前有个男子,与妻子感情很好,不幸妻子早逝,他发誓为妻守节不再续絃,并将此意具文呈请县府备案。县太爷送他一幅匾额,上写「敢心禾重」四字,该男不解,但想既是县太爷所赠,一定是表扬的意思,不论分说,就悬挂在临街的墙上。后来有位秀才经过,看到了忍不住大笑,并告诉房主,赶快取下来!房主惊奇地问:为什么?秀才说:县太爷指你是「憨种」,即傻瓜耶!以上是国字组合的笑话,英文很少有这种情况。但最近发现,竟有一个标点误加,意义完全走样的例子:美国最近有一本关于标点符号的书

  • 文章标点符号使用价値的再认识

    来源期刊:《海州文獻》第17卷 第4期  作者:仲偉芸  出版时间:1995-12-01
    关键字: 标点符号 应用价值 人物事迹

    是作者的原意呢?目前仍争论不休。二、同样的文字,使用不同的标点符号,结果怎么样?在同样的文字中,使用不同的标点符号,就可改变文意或文学形式。例如:在下面同样文字的三个句末,使用三种不同的句末点号,就表达出三种不同的意思。1、把他带走。(表示陈述)2、把他带走?(表示疑问)3、把他带走!(表示命令)又如:唐朝诗人杜牧的题为《清明》的诗。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有人曾仅用标点符号,就把这首诗改编成下面的一个戏剧小品:清明时节

  • 文章標點趣談

    来源期刊:《海州文獻》第8卷 第3期  作者:張亦萍  出版时间:1986-09-01
    关键字: 标点符号 中华文化 幼时记忆

    以前读古书,多由三字经、百家姓、大学、中庸依序渐进,且除三字经、百家姓这两本书是固定字数句子外,读到大学以后,均要经老师另以「红珠」加注标点符号后给学生读。在某地东西两庄各有私塾堂一所,一天,西庄学堂有学读到大学这本书,老师点到「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这一段时,竟如此点道:「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奇怪?怎么少了个「得」字?左思右想,不得其解?乃吿知学生说:「你这本书上少了个

  • 文章聯語閒話

    来源期刊:《浙江月刊》第3卷 第12期  作者:樓圭璋 出版时间:1971-12-30
    关键字: 联语 旧文学 白话文 标点符号 绝对

    上俱是动词,而皆具有积极意义,虽不能谓为最确当的对句,可在当时亦算是差强人意的了。九、我国「五四」运动以后,提倡新文化运动,推行白话文甚力,某年有人以白话文作成春联一付,联云:『上上下下,男男女女,老老少少,都添一岁;家家户户,说说笑笑,欢欢喜喜,各过新年』。虽然上下联都是白话,可是对仗甚工,且满涵春节年景,诚是佳作。十、民国二十年以前,当国民政府统一全国以后,敎育当局曾对标点符号推行甚力,有公务员某君,因在京服务久未返里,父母为慰其生活寂寞,特将其媳妇

  • 文章一點之加減 原意大不同

    来源期刊:《晉江雜誌》 第40期  作者:建喬 出版时间:1979-10-01
    关键字: 标点符号 落雨天 重婚罪 张员外 小便

    我国古文,素无标点符号,勉强说有吗,最多是每句之旁,加上个小圈圈,如果每句加上小圈圈,那已经很不错了。可是,一般人写文,十九没有加圈的习惯,连刻印本亦都如此。有些文字,未经加上标点符号,其文中的意义,可能就会改观,甚至和原意完全相反,君若不信,让笔者举几个例子:落雨天留客天留我不留这一段,在我国近代若干报章杂志上也曾提起过,很是普遍,一些中学的国文敎员在上课时,每把这一例子讲给学生们,证明使用标点符号的好处,纠正学生们对标点符号的观念。张三平日无事,喜欢

  • 文章标点符号

    来源期刊:《东安文献》 第12期  作者:易文 出版时间:1998-01-01
    关键字: 标点符号 使用作用 标点功能 列表示例

    文章无论「文言文」或「语体文」,必须加入「标点符号」,才能使读者了解其意义。因为用了「标点符号」,更能使文章的「气势」、「格调」及「神韵」表现出来。例如:例一:下雨天留客天留我不留可解释为:㈠下雨天留客,天留我不留。(不留)㈡下雨天,留客天,留我不?留。(留)㈢下雨天,留客天,留我?不留。(不留)㈣下雨天,留客天,留我不留?(尙未决定)上述如不用「标点符号」,则「留」、「不留」,皆可解释。如使用「标点符号」,则可确定「留」或「不留」。例二:录出范仲淹

共6条记录 1/1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