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板桥共返回5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学学郑板桥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32卷 第4期  作者:文壽峰 出版时间:2000-10-01
    关键字: 郑板桥 鄂尔泰

    清乾隆年间,军机大臣鄂尔泰为满州重臣,对汉族文化颇有素养。其为人和蔼庄重,处事谨慎稳健。他曾经说过这样一段话:「大事不可胡涂,小事不可不胡涂;若小事不胡涂,则大事必至胡涂矣。」当时郑板桥进京殿试,主考官正是鄂尔泰。结果,郑名列二甲,赐进士出身。从此二人便成了师生关系。于是「难得胡涂」,也深植郑板桥的脑际,悟出智慧,并又加上「吃亏是福」,成了郑板桥做人处事的座右铭。郑板桥在「吃亏是福」、「难得胡涂」之后,又分别自注:吃亏是福:『满者损之机,亏者盈之渐,损于

  • 文章(中原文物)陳橋驛—黄河北岸的歷史明珠

    来源期刊:《河南同鄉》 第83期  作者:李天錫 出版时间:1994-07-03
    关键字: 陈桥驿 赵匡胤 黄河 板桥

    登上陈桥渡口的黄河大堤北眺,一座古殿巍峨金碧,这就是宋太祖赵匡胤发迹的地方—陈桥驿。公元九六零年,当赵匡胤的胞弟赵光义与赵普及军中诸将把皇帝的一件黄袍穿在赵匡胤的身上后,众将士跪拜,三呼万岁,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陈桥驿兵变」。陈桥原叫板桥。五代后晋始叫陈桥。后汉设驿站,而后赵匡胤在这里黄袍加身。崇宁四(一一零五年)年,宋徽宗赵佶把驿站改为「显烈观」,遂建成道观,即东岳庙。历宋、元、明、清各代,至今千余年,经多次修缮,才保存到现在。一九四九年以后当地政府

  • 文章(藝文詩壇)一官歸去來

    来源期刊:《河南同鄉》 第82期  作者:呂佛庭 出版时间:1994-04-03
    关键字: 吕佛庭 陶渊明 郑板桥 美术协会

    编者按:本篇原题名为「酸甜苦辣实录」,系作者吕佛庭乡长六月从政的感受,但观通篇之精神,极类陶渊明、郑板桥不为五斗米折腰之理念,因有此理念,始有此感受,吕老为自谦,乃把题目定位至感受阶层,我们为推崇吕老此一崇高理念,乃为更名「一官归去来」特加说明。在民国四十五年间,我写有一篇「美育眞谛」,曾在中央日报副刊发表,教育部长张其昀先生对这篇论文特别激赏,当即创设美育委员会,作为推展美育的专任机构。他兼任主任委员,聘师范学院教授虞君质先生任秘书,征聘我担任专任驻

  • 文章(封面作者介紹)手中日日造山河的劉延濤先生

    来源期刊:《河南同鄉》 第81期  作者:盧博文 出版时间:1994-01-03
    关键字: 刘延涛 水墨山水 郑板桥 《故宫书画集》

    忆昔者,郑燮板桥先生以诗书画三绝称世,谓慕黄先生为今日之板桥,当非过誉也。韩愈曾谓:「莫为之先,虽美不彰,莫为之后,虽盛不传。」本社为介绍乡贤名家大作,以彰显其成就与盛德,藉励来兹,特选慕老大作一幅为封面,并赘数语为介,事前曾征得慕老之同意,惟谓余曰:「誉之所至,谤随之来。」因此,本文仅作介绍,少加赞誉,盖尊慕老之至嘱也。

  • 文章诗书画三绝的郑板桥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47卷 第3期  作者:呂文虎 出版时间:2015-07-01
    关键字: 郑板桥 书画 田园生活 道风 仁政

    郑爕,字克柔,号板桥。生于康熙三十二年,卒于乾隆三十年。江苏省兴化县人氏。乾隆年间进士及第,次年,奉派山东省范县知县,当时已四十五岁。板桥任知县后,政简刑清,仁民爱物,视县民如子女,恰巧范县又连年丰收,人民丰衣足食,社会安定,人民安居乐业,无盗贼土匪之乱,正是板桥所期盼的无为而治的社会。乾隆九年,板桥已五十二岁,迁山东潍县知县。乾隆十一年,山东境内旱灾,五谷杂粮无法生长,老百姓无以维生,往日的良田,现已呈龟裂状态,饥民甚至于吃树皮、吃草根,民众无以为生

共5条记录 1/1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