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杨雨农共返回6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父亲潘鉴宗的两位知己——杨雨农与刘景晨

    来源期刊:《溫州會刊》第14卷 第1期  作者:琦君 出版时间:1998-02-01
    关键字: 潘国纲 刘景晨 杨雨农 知己

    父亲生平有两位最知已的好友,一位杨雨农伯伯,一位刘景晨伯伯。他们都住在县城里,离我们乡下有三十里水路。那时交通不便,又无电话可通,好友想见面并不太容易,每回只要听到父亲用极感人的音调,朗朗地吟起诗来,就知道他又在想念两位好友了。两位伯伯也心有灵犀,尽可能联袂下乡来和父亲欢聚。杨伯伯谈兴高,刘伯伯酒量宏。父亲虽不善饮,也为好友小酌半杯助兴,大家都笑逐颜开起来。慈爱的杨伯伯逗我玩时,我的小手就伸到他黑马挂口袋里掏巧克力糖,那是他老人家特地给我买的,我曾悄悄地

  • 文章民国期间温州的慈善机构与杨雨农

    来源期刊:《溫州會刊》第26卷 第3期  作者:楊瑞津  出版时间:2010-06-01
    关键字: 杨雨农 公益 慈善 赈灾

    在温州民间修桥补路等等积德行善的善举相当普遍,其实是有着深厚的历史渊源。民国期间温州就有一批开明的士绅和殷商富户,他们热衷于社会的公益和慈善事业。当时社会比较贫穷落后,连年的战乱再加上灾荒更是民不聊生,他们就会带头募捐赈灾,然个人的能力毕竟有限,他们意识到团体的力量,于是就出现了慈善社团组织。在民国元年由杨雨农、汪晨苼、戴绶先、张一鸣、张益平、徐缙卿、翁来科等士绅首先发起并积极回应,创办了首个民众自办救济团体”温州协济善堂“。开办之初财力未充,暂时办理对

  • 文章杨雨农之《杨瑞鳣堂》

    来源期刊:《溫州會刊》第25卷 第6期  作者:楊瑞津  出版时间:2009-12-01
    关键字: 杨瑞鱣堂 杨雨农 慈善 救国

    “鱣堂”者典出《後漢書·楊震傳》。然世事滄桑,古宅和巽園均無存矣。今楊公之孫瑞津先生出于孝思,追念先德,特屬予制此巨印以留子孫永寶。

  • 文章杨雨农与温州慈善事业

    来源期刊:《溫州會刊》第23卷 第5期  作者:馮堅  出版时间:2007-10-01
    关键字: 商绅 慈善事业 杨雨农

    温州著名商绅杨雨农先生,一生为家乡做了不少好事。如民国八年(一九一九)创办东瓯电话公司民国十三年接办普华电灯公司,接着投资光明火柴公司、国货公司、瓯海实业银行、温州商业银行、益利轮船公司、新兴煤油公司等。其中最为可贵的是举办慈善事业,以慈善事业为己任,为慈善事业而奋斗终身。兹举例如下:民国十二年(一九二三)十月,温州工商界人士蔡冠夫等集资创办「普安施医施药局」,免费为贫民诊病施药。杨雨农大力支持,给以资助,共襄其成。民国二十年(一九三一),杨雨农发起创办

  • 文章忆巽园主人冥诞一一五周年,缅怀祖父杨雨农

    来源期刊:《溫州會刊》第12卷 第5期  作者:楊瑞津  出版时间:1996-10-01
    关键字: 杨雨农 冥诞 道德品行 公益慈善 人物回忆

    河塘花柳已无存,自种新梅发古根,楼外风光君不料,亭林今日接公园。这首诗是一九三五(乙亥)年间,温籍著名诗人刘景晨(字贞晦)先生赠我祖父杨雨农(以字行,名振炘〔一八八〇—一九五一年〕),先生五首余绮楼题壁诗之一,余绮楼是我祖父在花柳塘老宅东首精心营造的『巽园』中的西式楼房,楼名系迂园老人吕文起先生所拟。花柳塘位于市区大南门外,南面是花柳塘河,北面与东城下(现人民东路)隔护城河,靠近中山公园积谷山飞霞洞,故刘先生在余绮楼题壁诗中有『楼居咫尺况名山』及『亭林

  • 文章雁蕩山聽泉岩

    来源期刊:《溫州會刊》第14卷 第1期  作者:楊瑞津 出版时间:1998-02-01
    关键字: 雁荡山 历史人物 蒋叔南 刘景晨 杨雨农 碑刻

    素有「海上名山」之称的雁荡山,以峰、石、洞、瀑著称天下。在诸多奇峰怪石中「听泉巖」却名不见经传而鲜为人知。它位于北斗洞山下,如果沿着灵峰饭店旁的溪边小路前往北斗洞,当你拾级而上时,你会发现左侧山坡上兀立著一个岩石,此岩下方嵌有一石碑。碑上「听泉岩」三个楷书敦厚遒劲、雄浑端庄、沉着老练,有大家的风范。两旁边款刻有「甲戍正月十七日与蒋叔南、刘景晨、杨雨农同游至此因题」。三人均为温州知名人士,当今年青人可能不知,现大略简介如下:蒋叔南(名希召一八八四—一九三四

共6条记录 1/1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