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杨子共返回9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漢石刻車馬

    来源期刊:《四川文献》 第137期  出版时间:1974-01-01
    关键字: 成都 杨子 轺车骖驾

    成都杨子山出土之汉画象石:轺车骖驾。

  • 文章

    来源期刊:《江蘇文獻》第5卷 第5期  作者:杜負翁 晏天任 自撰春聯 沈兼士 朱沛蓮 顧吳蘭芬 馬小梅 丁治磐 王振堯 卞大章  出版时间:1978-02-15
    关键字: 诗歌 挽联 杨子 将军

    杨子惠将军杜负翁曩日风云,仰见将军浩气,晴天霹雳,顿殒老人巨星,晏天任行健徧三山,浩气直干星斗上,闰余过百岁,靑春长驻古今稀。纪念王柏龄八十冥诞杜负翁一代仰人豪,义薄云天,英灵定护中山墓,八旬思伟业,功垂竹帛,壮志完成黄埔军。晏天任科学须求新,理想须求行,万众一心,来迎新岁月。南溟是所好,极权是所恶,同仇此日,莫负好时光。挽张默君委员沈兼士佐严君而革命,与夫婿而同官,尤复银钩入耳,玉尺量才,岂仅诗文雄一代。争国权于法京,树汉帜于吴会,更钦庠序宣勤,海军

  • 文章勇士杨子骏先生

    来源期刊:《山西文獻》 第65期  作者:牛向明 出版时间:2005-01-01
    关键字: 杨子 收复桂林 抗日战争 生平简介

    杨子骏先生,山西临汾人,民国七年七月二十二日生。民国二十六年七七卢沟桥事变发生,展开全国动员,长期抗日,以求最后胜利。杨子骏凭者抗日救国的青年热血,加入第二战区,对日抗战开始,山西各县成立「人民武装自卫队」,协助正规军作战,形成军民一体的全民抗日的武力。其后,人民武装自卫队编入决死队,扩大组织,发挥更大的作战功能。杨子骏受过基本的军事训练,有相当的作战经验,后于国军第七十一军二七三师二〇〇团三营,因有战功升任上尉连长。抗战第八年,已是日军败象毕露,抗战

  • 文章吉光片羽集

    来源期刊:《四川文献》 第112期  作者:一波  出版时间:1971-12-01
    关键字: 杨子 诗词 辅臣公 咏毛虫 春联

    五、杨子宜妙联富顺卢逸叟有子铁铮,中式进士,后任山东高等审判厅长。其去烟台,同里廪生杨子宜有诗赠之云:「此去烟台路几千,刼余骨肉待团圆。明朝送尔孤帆远,回首江城定黯然。」诗不见佳。惟其所作铁铮丧偶一联,颇妙。上联云:「三年病,舅姑愁。熊罴入梦,仍空。顾掌上珍珠,怜甚!」下联云:「万里行,夫子贵。杜宇催归,稍缓。留眼前针线,悲夫!」六、辅臣公咏毛虫先祖辅臣公,榜名文选,屡试不第,仅以监生终。平日舌耕为业,民初设舘富顺城北之西湖畔毛氏宗祠,有春联云:「春酒熟

  • 文章修道小品

    来源期刊:《浙江月刊》第47卷 第9、10期  作者:東穎 出版时间:2015-10-10
    关键字: 平常心 杨子 哥伦布 乙武洋匡 善恶 人生感悟

    平常心人不分南北与东西佛心是相同的,是自己在分,这就是对待,如能超越对待,我们就是佛祖了。因为有对待,所以会苦,如果人对你坏,我们能对人更好,这样我们就超脱了,所以要从己心开始修,维持一颗平常的心。杨子是战国时代的一个大学问家。有一天,他的邻居家走失了一只羊,于是便央请许多亲戚朋友一块去寻找,没想到却遍寻不著。杨子很纳闷的说:「这么多人去找,怎么还找不到呢?」邻人回答说:「因为岔路太多,所以才没办法寻找呀!」杨子听了,便低下头,整天闷闷不乐。一个学生见了

  • 文章找寻杨子瑾同鄕

    来源期刊:《無錫鄉訊》 第192期  出版时间:1985-10-20
    关键字: 杨子 人物事迹 寻人启事

    杨子瑾同鄕现年五十岁,于民国三十八年随部队撤退来台,他在四十二年前与其旅居香港堂姊杨世惠通讯之地址,为金门邮政信箱「七四六二附十六号」,以后迄无音讯,如有人知其下落者,请通知台北市无锡同鄕会(电话:七〇二五四二一)。

  • 文章贈詩二首

    来源期刊:《海州文獻》第26卷 第4期  作者:劉鳳梧  出版时间:2004-12-01
    关键字: 陈凤桐 书法艺术 杨子 子孝父慈

    ●赠港城书法大师陈凤桐先生书法匠师亦无数,欲求高手不可遇。港城泰斗陈凤桐,妙笔生花称独步。先生书成泣鬼神,先生笔落惊风雨。不尽流星纷纷下,万片飞雪翩翩舞。铁画银钩慕逸少,游龙惊鸿追怀素。风格不类颜与柳,独群蹊径自成趣。君为港城添光辉,珍稀墨宝传万户。●赠杨子明先生(藏头诗)杨门礼敎法孔孟,子孝父慈传家风。明忠明义思报国,先知先觉育群英。生平执意守杏坛,是以桃李竞芳春。好景还须看来日,人人称道夕阳红。

  • 文章春風化雨憶良師

    来源期刊:《山西文獻》 第22期  作者:郭敏學  出版时间:1983-07-01
    关键字: 杨子威 教育情况 教育指导 人物评价

    离校后再未谋面的中学时代同窗好友吕超(平陆县人)忽来造访,纵谈距今五十九年前在校时的故事故人,颇兴人事沧桑岁月如流之慨。但令我们感念最深的还是我们的国文老师杨子威先生。杨老师永济县人。我和他第一次会面,是我从故鄕荣河县高级小学毕业后,赴运城投考中学时的考场内。那时晋南敎育尙未普及,各村自办初级小学,县办高级小学,中等学校则集于运城。周围约二十余县的小学毕业生有意升中学者,均须前往运城应考。运城的中等学校计有中学、女子中学、师范和农业学校各一所,均各别招生

  • 文章故鄕的人與事

    来源期刊:《海州文獻》第15卷 第1期  作者:辛子方  出版时间:1993-03-01
    关键字: 杨子 老师 退休 吴中成 故乡文化 纪达凯 《镜花缘》

    杨子明先生从学校老师职务退休后,居住在连云港半山腰上,无尘无嚣,享受清静的生活,望着大海,浩浩荡荡,看到日出,彩云飞扬,胸襟开濶,生活非常舒服。最难能可贵者,参加地方志研修工作,为历史文献贡献心力,可敬可佩。吴中成先生从事故鄕文化建设,不遗余力,镜花缘作者李汝珍先生纪念馆,就在他的手中建筑完成,对故鄕来说,确系一件有意义而负历史使命之文化建设,也为灌云县板浦鎭添增一座观光胜地。另外灌云诗刊,在吴先生之推动下,已出刊到七十期,为灌云文化增添不少光彩。他近作

共9条记录 1/1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