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来台共返回27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我的母親

    来源期刊:《蕭縣文獻》 第2期  作者:王篤孝  出版时间:1985-02-01
    关键字: 母亲 别母从军 劝说来台

    后母亲由家鄕来南京,母子得以团聚,愰如隔世,悲喜交集,喜极而泣。自此决心永不离母远去。我于三十七年在南京与陈书芸女士结婚,扩大了我这个家的组合。**叛乱,政府迁台。母亲知我须随部队来台,初不肯远离家鄕,经再三恳求,禀明**比日本人还更残酷,才应允于三十七年冬随军来台定居南投市迄今。没有母亲来台,不但无奉养机会,也不会培育我成羣儿女。三十八年小儿海廉出生,家中顿增乐趣,母亲心情平静愉快。相继小女启超、启中、启英出生,家中更是热闹。因内人任敎国民小学,早出晩归

  • 文章談海城同澤中學

    来源期刊:《東北文獻》第9卷 第1期  作者:邱玉欽 出版时间:1978-08-01
    关键字: 海城 同泽中学 玉皇山 东北沦陷 来台同学

    和拳脚的对打。军事训练使用眞枪,学生只限高中部,因枪太重,年幼的同学操作比较吃力,因为是文武合一的敎育,大家都忍受那严格而刻板的训练,有一次上军事操的时候,日本骑兵正从校门经过,我们的预备放没经敎官口令枪口便都指向日本骑兵,虽然是下意识,也足见学生们的敌日情緖。来台的同学我知道的有四位,高一的张维光傅泽普学长和初一的刘济生君,另外一名已经忘记,傅泽普学长在福州时见过一次,来台后迄未相见,张维光学长对我多所照拂,至今铭感,张学长学识兼具,干炼有为,长材斯展始终

  • 文章八桂子弟靑年軍 投筆從戎憶當年(上)——第二期靑年軍在廣西招生往返臺灣始末

    来源期刊:《廣西文獻》 第72期  作者:梁雄 出版时间:1996-04-10
    关键字: 青年军 覃异之 从军记 来台经历

    先锋」大锦旗,以壮我等出征行色,(这面锦旗我们带来台湾,经过近半个世纪沧桑,到如今还存放在嘉义山仔顶,同学经营的农场中。)戏院排出四出颇有意义、鼓励靑年从军的桂戏招待同学。之后就在民众夹道欢送、鞭炮声不绝、欢呼声盈耳中,直往宜山火车站,向柳州出发。柳州是我们踏上征途的第二站,下午五时抵达柳州,借住在省立柳庆师范学校。这时候发现同连的周显宗兄,是我柳师的先后期同学。投军后重临母校,备极欣喜。我们又回想起母校在抗战最艰苦时期,首创于三江县的丹州,后迁宜山。宜山

  • 文章台籍志士丘文 廖武罹難之謎

    来源期刊:《大埔會刊》 第23期  作者:陳湧濤 出版时间:1987-02-04
    关键字: 早期来台同乡 潮汕地区 遇害历史

    这件惨案,不幸发生于民国十七年七月上旬,距今即将六十年。早期移民来台之大埔同鄕,丘文、寥武二人,(廖武原籍高陂平原鄕,丘文则是石上区坪沙鄕人,一说是已故丘誉先生之族人,侧闻丘廖二氏之先人,自大埔迁徙来台后定居苗栗)不甘受日人统治,早怀大志,决心参加 国父领导之国民革命,遂远赴广州,考取黄埔军校,毕业后追随先总统 蒋公东征北伐,迨民国十六年革命军扫除军阀,奠都南京,彼二人已晋任陆军上校,任职南京参谋本部,于十七年夏,特自南京吿假返回大埔,祭祖扫墓,愼终

  • 文章追念姻親故昆明郵政管理局長沈松舟

    来源期刊:《浙江月刊》第39卷 第4期  作者:孫尚志 出版时间:2007-04-10
    关键字: 旧姻怀念 沈松舟 邮政事业 来台经历

    侥幸,得以发挥所长,胜任愉快,于国共战失利后随军来台,妻、子女得搭专机由杭州笕桥直航台湾高雄冈山,C-47运输机亦仅三小时而已;我则运送人员物资,两度由上海先后来基隆、高雄完成使命,不久韩战爆发,美军协防台湾,由于自己英语造诣能听、能说、能讲、能写略高,且有机会从商。由高雄、台南而大都会台北,且参加经济部高级经理训练班,由哈佛大学教授执教,知道为商之道,推销重于制造,得以白手成家,追本思源,不能不对松舟襟兄感恩而追怀。子女、孙子女不但接受高等教育,且有

  • 文章「來時路」回顧之旅

    来源期刊:《江西文獻》 第179期  作者:鍾久福 出版时间:2000-02-01
    关键字: 来台旅程 往事回顾 汕头 参观 祭祖团拜

    瑞金 鍾久福流光容易把人抛,白了鬢鬚,瘦了肢腰;五十年前的「來時路」,猶記否?浮雲遊子意,落日故人情;當年暫擬別,孤蓬萬里征!半世紀前的「離別情」猶憶否?讓我們再攜手、再同行;看看「來時路」,想想「離別情」吧!?這是我怒潮第十二隊同學,於八十六年十一月初旬,至台北國軍英雄館餐後,發起一次師生五十年前「來時路」回顧之旅,前段是希望同學們熱烈參與,共襄盛舉;時隔一年因時空及同學們個別因素未能成行。八十八年仲夏,梁學長君新將軍,仍念念不忘此一盛事,因爲正逢離鄕...

  • 文章山東私立震華文學院的細説從頭(三)——看震華文學院的起落興衰,記半個世紀的往昔回憶

    来源期刊:《山東文獻》第28卷 第2期  作者:李殿明 出版时间:2002-09-20
    关键字: 山东私立震华文学院 分水岭 来台进展

    很多同学在高雄登岸后,会高兴得跳起来,因为一方面是达到了来台的心愿,和扣除掉往马公的恐惧感;一方面是看到震华表现了全国第一的形象,占住了永不脱落的头衔—震华就是震华。想想看,全国公私立大专院校之多,难以数计,但能众志一心、始终如一、随着战乱而活动的,却是愈来愈少,在南京时代,虽也有的在流亡中而散居各地,如长白师范学院、济南师范学院、农学院、医学院、艺专等等,但后来学校日渐式微,学生分校借读而散去,我知道,以私校来讲,只有震华了,因战乱中团体生活不易维持,但震

  • 文章鄕贤宋校长东甫先生百岁冥诞纪念文——大陆撤退前后流亡学生收容就读来台经过

    来源期刊:《山東文獻》第16卷 第3期  作者:蘇佩言  出版时间:1990-12-20
    关键字: 宋东甫 百岁冥诞 流亡学生收容、就学、來台 峄县中学

    作者简介:苏佩言先生,原名秉萱,后以字行,民前五年生于滋阳。曾任滋阳县议员、敎育科长、省敎育厅视察,卅七年秋,奉派办理山东各校流亡学生之收容安置工作,贡献至钜。来台后,主持高雄市政府职业介绍所,同乡同学蒙受其惠者甚众。退休后,浸淫诗书,自得其乐。本文以其亲身经历,敍述详实,对流亡学生所历之艰险,可窥知一斑。

  • 文章淺談山東事與人

    来源期刊:《山東文獻》第8卷 第3期  作者:張子雨  出版时间:1982-12-20
    关键字: 山东来台人士 人名录 退役军医特考及格医师

    本年的双十节之次日,参加朋友在会宾楼的餐敍,遇到了许多旧友与新知,谈古论今,谈到各省避秦来台的人数及各行各业,有位台籍朋友谓:山东人在台湾卖馒头包子的人最多,在台湾各县市鄕村僻野均皆有之,除夸奖山东人个性刚直不蒙蔽不欺骗外。(其中也谈到李师科在此不予敍述)对包子馒头食之颇为赞扬与美好,常食不厌也。另外一人即答以现在吃饭的这个地方「会宾楼」所作之菜,就是山东菜,你好好的品尝吧。嗣又谈到大陆陷匪之后,避秦来台的人为什么山东人为最多,三十多年来连新生代以及转籍

  • 文章我的姓氏——丁氏淵源

    来源期刊:《东安文献》 第6期  作者:丁秀芝 出版时间:1992-01-01
    关键字: 姓氏起源 姓氏繁衍 丁姓由来 来台经过 中华文化

    本文爲本刊副總編輯易平夫人讀文化大學時之作,誠如丁女士所言,此時此地,硏究姓氏,追根尋源,確是一件有意義的工作,希我縣同鄕都能閱讀、詳讀,進而找出自己的根源。—編者

共27条记录 1/3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