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李隆基共返回6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遼朝二百年歷史要略總述

    来源期刊:《東北文獻》第29卷 第1、2期  作者:汪漁洋 出版时间:1998-12-01
    关键字: 辽代 李隆基 武则天 契丹

    但民间壮丁小伙子具有骑马射箭之能,一旦召集则自然成军。唐朝的中宗李哲,觉得卧塌之旁有些不静,更感于渤海国势力不可漠视,曾派特使(不知姓名)到渤海去作怀柔工作,同时,大祚荣也派其子到唐朝入侍,以示臣服。到唐玄宗李隆基时,即开元元年又特派鸿胪卿郎将崔忻为策封大使,从长安出发,经山东登州庙岛乘船,至辽东半岛南端之都里镇(今之旅顺),然后频鸭绿江沿辉发河,到达渤海国之忽汗城(今之敦化市略北),竭见要员,特策封大祚荣为渤海郡王、左骑卫员外大将军,并任命为统治地忽汗城

  • 文章(爱惜地球)唐玄宗李隆基

    来源期刊:《洛陽文獻》 第4期  作者:韓鼎洛 出版时间:1997-01-01
    关键字: 李隆基 唐玄宗 废除苛政 平突厥 治洛水

    开元之治民安康 悖逆伦常乱社稷唐玄宗李隆基生于则天后光宅二年(六八五),死于肃宗宝应元年(七六二)享年七十八岁。其年号计有「先天」(七一二)一年。「开元」(七一三—七四一)二十九年。「天宝」(七四二—七五五)十四年。合计在帝位四十四年。(先天元年,七一二至天宝十四年,七五五)中国有句俗语「好人不长寿,祸害一千年!」用在李隆基晚年至为恰当。假使李隆基于睿宗(李旦)景云元年(七一〇)六月,与太平公主(隆基之姑)李珠联合靖难,诛韦、武奸党,恢复唐室社稷安定国家

  • 文章唐明皇葬太子瑛於「寄子嶺」

    来源期刊:《山西文獻》 第51期  作者:劉振伸 出版时间:1998-01-01
    关键字: 李隆基 葬太子瑛 误杀太子 太子岭由来

    山西省长治县西坡村的西南面有座“迷凤山”。在这山的东坡下之地名“金线吊葫芦”地方,有座坟墓。相传,墓中葬埋著唐明皇李隆基的太子李瑛。在民国初期时候,西坡村苗家顾用的邻里鲍村一个放羊孩李冬景,在给苗家放羊之中,他用放羊铲在此墓地挖掘蛇、鼠洞穴中,将坟墓掘开个大窟窿,发现墓中尸骨头项处配着个金制头髅。放羊孩李冬景得了这金头髅等财物,就不再给人放羊回了家,骤成富户。这座坟,在公社化时期给平掉了。唐明皇李隆基的太子李瑛,何以会葬埋在这里呢?这还得从唐明皇偏宠武惠

  • 文章唐玄宗李隆基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44卷 第2期  作者:林忠雄  出版时间:2012-04-01
    关键字: 李隆基 开元盛世 安史之乱 杨国忠 杨贵妃

    「及侈心一動,窮天下之欲而不足,爲其樂而溺其所甚愛,忘其所應戒,致竄身失國而不悔。」(《新唐書》)「百首新詩百意精,不尤妃子不尤兵爭爲一向傷前事,都爲明皇恃太平。」(《宋·陳堯佐·華清宮》)

  • 文章錦水祠 東調

    来源期刊:《東北文獻》第20卷 第3期  作者:哈溪釣叟 出版时间:1990-03-01
    关键字: 马嵬坡 李隆基 杨玉环 东调 民俗文学

    「詩篇」蜀江水碧蜀山靑,贏得朝朝暮暮情。君王悔負當年誓,妃子獨留舊日容。雕鏤體態形原肖,供養香花志轉誠。梅壇莫謂無情種,情至能敎木偶靈。唐明皇擾擾征塵山川跋涉,將到了成都地面駐行旌。嘆君王自從劍閣聞鈴後,何曾將太眞妃子暫忘情。好容易鑾輿得安賊氛已靖,更覺得懷人心事加倍兒增。想妃子爲國捐軀情最慘,是必要特爲旌表慰慰魂靈,特選那妙手工人建祠刻像,因想念得很才督工急迫不日而成。這一日內侍跪奏說靈祠建妥,請陛下將娘娘塑像送往祠中。這君王一聞此語說排駕,須敎那妃子...

  • 文章本草以來,一人而已

    来源期刊:《寧波同鄉》 第474期  作者:常敏毅 出版时间:2008-09-10
    关键字: 陈藏器 李隆基 药物学家 李时珍 《本草拾遗》

    西元七一二年,唐明皇李隆基即位,重用贤材良士,横扫武周时代留下的弊政,开始了著名的经济发展的「开元之治」。在国都长安京畿地区的三原,有一位刚刚被任命的县尉——陈藏器。这位操著江南口音的县尉,是来自东海之滨的明州(今日之宁波)。他以优秀的成绩考取了进士,紧接着便应召到三原作了主管军事的县尉。他在处理日常公务之余,还攻读本草学,是真正自学成才的药物学家。《本草拾遗》的问世在通读了《神农本草经》后,他深感到书中列举的三六五种药物已远远不能适应需要了。他决心进行

共6条记录 1/1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