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木偶共返回31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公仔做大戏 推介高州木偶粤剧团

    来源期刊:《嶺南特訊》 第279期  作者:梁中英 出版时间:2007-03-01
    关键字: 高州木偶粤剧团 木偶戏 仗头木偶 孙悟空三调芭蕉扇 苏振基

    农历十一月二十四日,广东南天圣母洗太夫人寿诞,我特别从湛江北上高州,三与庆祝盛典。洗太庙前,架搭大型舞台,夜晚由陈斌领导的高州粤剧团演出走红南粤的多出名剧,白天则由高州木偶粤剧团表演。对于故乡传统的木偶戏,我是最熟悉不过的,一英呎半的木偶,以撑拉内竹的方式使两手伸缩活动,作表僵硬,乐器是简单的小锣唢呐,唱词犹如说书,农村庙口的民俗娱乐,难登大雅。现在,听说组建于五十年代的高州木偶粤剧团用完全不同的形式来做艺术的表演,因此我抱者好奇的心情去当观众,不想

  • 文章八闽之光:泉州木偶剧团参加国际木偶节荣获“特别奖”

    来源期刊:《福州月刊》 第121期  作者:惠平 出版时间:1999-09-30
    关键字: 泉州 木偶剧团 特别奖

    萨格勒布九月三日电:当地时间今天中午十二时,在第三十二届克罗地亚国际木偶节颁奖仪式上,泉州木偶剧团被组委会授予『特别奖』。饮誉世界的克罗地亚国际木偶节是世界偶坛的重要赛事之一,每届均邀请各国专家评委进行评奖。本届木偶节于八月二十七日至九月三日在克罗地亚首都萨格勒布举行,有来自中国、克罗地亚、英国、德国、奥地利、荷兰、匈牙利、捷克、保加利亚、斯洛文尼亚等十个国家的十七个团体参加。泉州木偶剧的到来,受到了克罗地亚有关方面和中国驻克使馆的热烈欢迎,组委会把泉州

  • 文章閒話木頭戲

    来源期刊:《青田會刊》 第67期  作者:冠信 出版时间:1996-06-01
    关键字: 木头戏 青田 北宋 木偶 陈法清

    和富商巨贾们纷纷来到了临安,他们也带来了许多艺人,牵丝傀儡也在当时来到临安,在偏安的环境中,戏剧、娱桨业也大行其道。我们青田当时住有皇室的后裔,当然娱乐性的戏剧也跟着皇室而兴起,可能牵丝傀儡(木头戏)也就是在此时传到我们青田的。木头戏的组织,木偶演员有生、旦、净、末、丑之分(与现在各类剧种一样),行头(服饰)、脸谱、道具与现代各剧种雷同(是否现代的各剧种仿照它的,尙待考),唱腔与道白都用京音(可能是当时的开封官话)。所配文武场(音乐),有锣鼓、唢纳、铙钹、二胡

  • 文章娘舅爲啥坐上橫頭

    来源期刊:《舟山鄉訊》 第39期  作者:吳后對 應密芬 出版时间:1993-03-15
    关键字: 木匠 木偶 新娘 传说 风俗

    从前,有户人家,两兄弟统做木匠。阿哥与村里一个阿妹交关要好,用木头给其做了个木偶人玩。阿妹廿岁出嫁时,把木偶人也带去了。阿妹的夫家在一个大村子里,到处都是大树。野兽多猛,传说还有只黄狼精,老百姓个个统怕其。每家新娘子抬来的第一夜统要让黄狼精先困,新郞勿好进房。如果第一夜勿让其困,这地方就要有一场大祸。阿妹拜堂进房后,新郞就走了。新娘子勿晓得这桩事,只是坐着等新郞进房。等等呒没来,其忖:「咋啦,闹到大半夜了,还呒没老公来。」等得心焦不过,将带来的糕饼拿出来

  • 文章福建掌中戲

    来源期刊:《福建雜誌》 第2期  作者:施叔青  出版时间:1982-09-01
    关键字: 木偶戏 掌中戏 民间艺术 传统文化

    传统的民间木偶戏,乃是包括福建掌中木偶、提线木偶、广东手托木偶而言。有关福建掌中木偶的始源,传说起于明朝,福建有一位名叫梁炳麟的秀才(也有人说叫孙巧仁)上京赴考,经过扬州,偕书僮在梦化宫借宿。当晚梦见福、禄、寿、麻姑、魁星等众神,在扮仙吟唱,第二天这位秀才在庙里抽了一根签,签是:「三篇文章入朝廷中得三顶甲文魁功名威赫归掌上荣华富贵在眼前」当下秀才大悦,以为功名在望。等到考完放榜,却出乎意料之外,榜上无名。落第失意之余,便借玩弄偶人来解闷。后来,这位失意

  • 文章田公元帅与平阳木偶

    来源期刊:《溫州會刊》第19卷 第3期  作者:徐兆格  出版时间:2003-06-01
    关键字: 田都元帅 平阳木偶戏 艺苑奇葩

    据平阳木偶戏有关史料记载,木偶戏源缘唐,兴于宋,流传到平阳民间于宋末。在《梦梁录》、《武林旧事》、《东京梦华》等书裏都有木偶戏的记载。在盛唐时期,木偶艺术主要作为宫中娘娘皇妃及大臣们完赏的艺术。唐玄宗李隆基曾题诗形象地展现木偶戏的强烈感染:「刻木千丝作老翁,鸡皮鹤发与真同,须臾弄罢寂无事,还似人生一梦中。」唐杜佑《通典》裏也讲到木偶戏的盛行。到了南宋时,《武林旧事》即提到杭州木偶艺人王宗喜、王森都等民间艺人。在距临安城二十裏处的铁板桥头,兴起了传授木偶

  • 文章漫談廣東木頭公仔戲

    来源期刊:《廣東文獻》第19卷 第1期  作者:呂茵 出版时间:1989-03-31
    关键字: 木头公仔戏 鲁泉 历史渊源 木偶戏班

    木偶戏。东北各地称为「木人投戏」,北平人叫「傀儡子戏」,天津人叫「托偶戏」,福建人称作「尫仔仙戏」。根据晋代拾遗记文中记载:「周成王七年,南垂之南,有扶妻之国,其人善机巧善化,易形改服,备百戏之乐,宛转屈曲于指掌间,人形或长数寸,或复数寸,神经翕怠,衔丽一时,乐府皆传此技,至末代犹学焉。」由此可见偶戏起原,古已有之。其形态却是长仅数寸,仅能称之为布袋戏。论场面,只适合市井鄕村小民观赏,难登大雅之堂。缅怀当年升平岁月,盛行广东南(海)番(禺)顺(德

  • 文章盈盈衢江

    来源期刊:《浙江月刊》第36卷 第6期  作者:勞乃強 出版时间:2004-06-10
    关键字: 杨侯祠 木偶戏 杨炯 人物生平

    古建筑构成,青砖高墙,粗柱大梁,气势颇壮。只是除中间一组得以修复外,其余唯剩残墙。墙身斑驳支离,墙内墙外荒草凄迷,沧桑满目。杨炯的禅龛位于祠堂的北端,供著杨炯及其夫人、卫士等塑像。塑像是重修的,大概出于俗匠之手,水准并不高。但是红烛高烧,供品罗列,香火很是兴旺。祠堂的进口处是一座戏台,正在演木偶戏娱神,唱腔是婺剧中的高腔一类,声调高亢激越。剧目我不熟悉,看上去似乎是清官戏一类。纪念杨炯,当然应该演「清官戏」。但仔细琢磨,我又觉得用「清官」来标榜杨炯犹不尽然

  • 文章无锡木偶

    来源期刊:《江蘇文物》第2卷 第7期  作者:一鷗 出版时间:1979-01-10
    关键字: 无锡 木偶戏 山东 西游记

    故鄕新年的木偶戏,也是小孩子们的恩物,不论城鄕都有。演木偶戏的人,他们的服装打扮都和耍猴戏的人一样,头戴皮帽,身穿羊皮长袄或棉大褂,连钮扣也不扣上,只在腰间束一条带子,足上穿着芦花草鞋,挑着一付担子,一头是一个包裹,一头是一只圆箱笼。一到人家的墙脚屋边,就停下来,把「戏台」靠在墙上,用挑担子的那枝竹扁担撑住,这只戏台中间是空的,约有两尺见方,六尺多高,下面用靑布围着,一个人立在中间,外面可以看不出来。这个人用一只脚立着,一只脚敲着锣鼓,两只手套着木偶表演

  • 文章故鄕囘忆新年景色之一——木偶

    来源期刊:《無錫鄉訊》 第28期  作者:一鷗  出版时间:1972-02-20
    关键字: 木偶戏 新年 山东土腔 故乡 往事回忆

    故鄕新年的木偶戏,也是小孩子们的恩物。不论城鄕都有。演木偶戏的人,他们的服装打扮都和耎猴戏的人一样,头戴皮帽,身穿羊皮长袄或棉大褂,连钮扣也不扣上,只在腰间束一条带子,足上穿着芦花草鞋,挑着一付担子,一头是一个包里,一头是一只圆箱笼。一到人家的墙角屋边,就停下来,把「戏台」靠在墙上,用挑担子的那枝竹扁担撑住,这只戏台中间是空的,约有两尺见方,六尺多高,下面用靑布围着,一个人立在中间,外面可以看不出来。这个人用一只脚立着,一只脚敲锣打鼓,两只手套着木偶表演

共31条记录 1/4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