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曲调共返回8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漫談河南曲子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2卷 第4期  作者:任敬之 出版时间:1970-04-01
    关键字: 中原戏曲 源流 曲调

    道旁,时时有曲子戏的曲调,迎风送来。民国三十二年,妇女节,国立河南大学女生为庆祝佳节,演出红楼梦曲剧,加入布景道具,烘托曲情。一时万人空巷,交口称道,是后继续演出吵婆家,水漫蓝桥,状元祭塔,后改编元剧㑇梅香,传奇汗衫记。每演曲剧,必有布景,为曲子戏别开生面,也是曲子戏的一大进步。民国三十四年,抗战胜利,陷区光复。省府复员,迁返开封。曲子戏也随军公人员到达省垣。豫东各地公演,风靡顚倒了无数观众。争相摩仿其腔调。男女老幼、学生牧童。扬调、书韵、汉江等调,信口哼来,丝丝

  • 文章旅嘉同鄕硏究閩劇

    来源期刊:《闽聲》 第7期  作者:錦還 出版时间:1967-01-01
    关键字: 张伯昂 闽剧 曲调 节目

    澜平先生为硏究社导师,李君现任省立嘉义师范专科学校音乐敎授,国乐造诣甚高,为国内闻名之国乐家,对闽剧亦深有硏究。总务,由擅长诗书画现■县立嘉义博物舘长陈隆机同鄕负责。会计,马国铨君供职于省公卖局嘉义酒厂。剧务,张恒仁。文书,何幼宾。保管,唐长珍社员以公敎人员居多,尙有少数工商界人士。因远离故鄕,羁身寳岛,公余消遣,寓健身于娱乐之中。现每周练习弹唱二次,(星期三与星期日,晚上八时至十时止)从未间断。所谓「聆曲思鄕」,在柔美动人的曲调中,使人听来更觉心灵陶醉

  • 文章潮劇的演進和展望

    来源期刊:《廣東文獻》第15卷 第3期  作者:黃宗識 出版时间:1985-09-30
    关键字: 潮剧 溯源演进 曲调特色

    有「咸丰九年,众梨园子弟修建」字样,又载有许多正音班名号,并有供奉戏神「田元师」塑像,(即田师爷),旁有童子两人,手执画卷,书有「翰林院」三字,相传「田元帅」系唐天宝曲师,总管梨园,官翰林院士,后奉旨平番,加封元师;六月廿四日,为其诞辰。又潮剧从正音班承继而来的开锣戏,俗称「四出连」,即「李世民净棚」,「八仙庆寿」,「京城会」,「仙姫送子」,等折,至今潮剧艺人,尙以正音演唱,此种例戏,曲调典雅,伴乐以哨呐领奏,唱腔从古,听之仍保存「其节以鼓,其调喧」的格调,而

  • 文章打累累

    来源期刊:《海州文獻》第1卷 第4期  作者:修之 出版时间:1980-03-01
    关键字: 故乡之歌 乡音乡情 音谱曲调

    累累」,是吾鄕农家长工们策牛工作时所唱的一种特有的歌谣;不叫唱累累而叫打累累。笔者写成「累累」,只是取其音相近,(用灌云县杨家集的口音唸起来,还须再低沉一些)就是找不出恰好的注音,而且「累累」也不知究竟该怎么写,用哪个字—或许是从某「口部」字变音而来。「累累」有声韵、富变化却没有歌词,只是啊、哈、囉、和,任情抒放,可是那种原始的曲调,不但耕牛听得进,就是人也很有感受,而其美妙动听之处,比之南北各地的山歌俚谣皆不逊色,幷且还别具意味。因于牛只任务的区别

  • 文章試爲同鄕會譜會歌

    来源期刊:《舟山鄉訊》 第3期  作者:姜文標 出版时间:1982-05-15
    关键字: 同乡会 会歌 炳麟 歌词 曲调

    ㈠经过上元节前夕,喜遇濶别卅余载母校滃洲中学校长炳麟先生,并至其府邸「志成小筑」与滃中来台师生多人餐聚。久别重逢,欣喜之情自不在话下。餐后话旧,炳麟先生以目前职业及专长相询,当悉余以音乐敎师为业时,对余慰勉有加,随取「舟山撤退卅周年纪念特刊」曁「同鄕会讯」相赠,并嘱闲时可就其中所刊载之两首会歌歌词,谱成曲调,以副同鄕会诸父老、鄕长之殷望。「长者命、不可违」,作曲虽非擅长,也当竭尽所能,勉力为之。其间曾因「开学」「迁居」之忙碌而有误时,终在三月底全曲

  • 文章樂安流坑儺

    来源期刊:《江西文獻》 第175期  作者:章軍華 出版时间:1999-01-01
    关键字: 流坑傩舞 传说 傩戏形式 文武曲调 民间文化

    演兵和娱乐的遗风。更有「走报」角色,他手执马鞭,背揷报旗,俨然军中的探马拦旗的形象。流坑傩戏又配合文武曲调,舞得有板有眼,戏剧化趋向分明。文场乐曲为清音乐,用海笛、胡琴、月琴等管弦乐;武场乐曲为打击乐,用鼓、锣、大钹等乐器。乐曲有高雅浑厚的《风入松》、《浪淘沙》,也有活泼风趣的通俗小调《五更恋郎》。流坑跳傩的专门的场所。明清时期,流坑村八房分别建庙筑台演出。如文晃房傩神就演于太子庙,仲吉房跳傩在五王庙。现存最大的傩神庙坐落在中巷东口南侧,是包括舞台、看场

  • 文章昆明花燈事略

    来源期刊:《雲南文獻》 第24期  作者:光曙 出版时间:1994-12-25
    关键字: 花灯 小东门外 艺人 旧灯剧 曲调 剧目

    云南花灯已有几百年的历史,是滇人喜闻乐见之民间歌舞小戏。昆明花灯是滇省花灯艺术的一个重要支系,由于近现代花灯艺人们的不断努力,善于吸纳各州县花灯之所长,使之于本世纪三十年代开始,逐步形成了「新灯」,成为省内一个重要剧种。一、小东门外的「旧灯」花灯的部份曲调最早来自明清时期的小曲。这些小曲传入云南后,与云南的方音、风土人情结合,逐渐演变为花灯曲调的重要组成部份。三百多年前就有一些与花灯演出有关的纵迹。如「管弦春社早,灯火夜街迟」(《滇南即事》),写的是明朝

  • 文章客家大埔木偶戲

    来源期刊:《大埔會刊》 第38期  作者:謝如劍 出版时间:2001-12-01
    关键字: 大埔县 客家文化 木偶戏 音乐曲调 地方特色

    的脸谱、服饰,剧目戏文,音乐曲调,布景场面,都大致和汉剧一样。在农村集鎭,每当喜庆,迎神赛会,新居落成,都要聘木偶戏演唱,以资娱乐,成为民间艺坛中与有“南国牡丹”之称的汉剧相媲美的又一朵奇葩。大埔木偶戏属提线木偶戏。其木偶中人物仿汉剧各种角色脸谱造型,头、手、足都是用樟木雕成;胸、腹、背、身躯则以竹木编成中空外实的造型,外穿各戏剧人物的服饰,每个傀儡的头、胸、腹、背、四肢,都有线吊著,并在关节处加安装提线掣动,总系在一个有钩的短棒上,俗称为“九条线”。玩弄它

共8条记录 1/1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