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晓月共返回9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庾寧朋社

    来源期刊:《福州月刊》 第85期  作者:鐘課 出版时间:1995-08-15
    关键字: 断岸 茅舍 疏柳 仁政

    庾宁朋社八十四年七份社课由社长陈实懽値会诗题「雨疏钟」兹将佳构列次:疏三唱—几点疏星明屋角一弯晓月挂江头赵岂器断岸疏砧惊旅抱高楼箭警衰颜林克中坐过柝天犹昧步出疏篱世更宽陈实懽将晞露仍为泽已淡疏星尙作光林传镛茅舍疏星砧杵闹兰闺哓剪裁忙张鹤亭叶落梧初过雨丝飘疏柳若含烟林勉成雨钟六唱—仁政民同春雨感箴言我当梵钟闻林中纯仁政挽枯时雨似佳言振瞆晚钟同严少颕亦可前知山雨至犹能东应洛钟鸣高啸云皆空晤自闻钟顷有感愁生听雨时林震东正觉穴藏知雨意慧通寺远辨

  • 文章蜻蜓點水看世界系列之五 蘆溝橋與萬里長城

    来源期刊:《松江鄉訊》 第95期  作者:柯展人 出版时间:1992-04-01
    关键字: 卢沟桥 万里长城 中日关系史 卢沟

    石柱上安放著四百八十五只石狮子的大桥,究竟是怎样关系著国家安危的一座关键性名桥。芦沟晓月 八景之一芦沟桥属宛平县,县城在桥之东北侧,桥跨于永定河上,东北距北京十五公里,永定河别名卢沟,依据金史河渠志的记载,金世宗大定二十七年(一一八七)以「卢沟河流湍急,命建石桥。」历四年而成,当时称为广利桥,以后改称卢沟桥,亦称芦沟桥,建桥已有八百年了,但由于明英宗正统九年(一四四四)曾经重修一次,以后崇祯年间及淸代,中共统治后均有重修改建,所以今天所见到的已非初建时的原貌

  • 文章七七與盧溝橋

    来源期刊:《福州月刊》 第67期  作者:鼎新 出版时间:1993-07-31
    关键字: 七七抗日纪念 卢沟桥 卢沟 燕京八景 京都十景

    而扬名世界,其实此桥在中国建筑史上是有名的工程,建于金世宗大定廿九年(一一八九)历时三年余落成,桥长六百六十旧尺,约二百四十步,桥环十有一孔,每边有一百四十二根石柱,每一柱子都刻着一只狮子而都背着三只小狮子,数起来两边大小狮子有好几百只。桥跨卢沟河又称桑干河,每早残月映波,荡漾有致,名曰「卢沟晓月」为燕京八景之一,并有乾隆御笔「卢沟晓月」四字竖碑于桥头。按燕京八景为:居庸叠翠、玉泉垂虹、太液晴波、琼岛春云、蓟门烟树、西山积雪、卢沟晓月、金台夕照等。古今词人

  • 文章峨眉十景

    来源期刊:《四川文献》 第59期  作者:孔繁祺  出版时间:1967-07-01
    关键字: 峨眉十景 象池夜 洪椿 九老仙府 圣寺晚钟

    四、象池夜:仙人骑象竟何之,胜蹟空余洗象池。一映池池映,月明池静寄幽思。五、白水秋风:曾闻白水出眞人,此水依然不染麈。何处西风吹木落,万山深处悟前因。六、洪椿雨:万壑千巖势不平,攀萝扪葛力难胜。苍茫山雨天将曙,寺入洪椿又一程。七、双桥淸音:杰然高阁出淸音,仿佛神仙下拂琴。试立双桥一倾耳,分明雨水彻牛心。八、九老仙府:图成九老记香山,此洞缘何创此间。料是个中丹诀炼,老人九九适追攀。九、大坪霁雪:禅院淸凉别有天,偶来净土喜参禅。晴光况映雪光朗,世界空明

  • 文章蔚縣八景

    来源期刊:《察哈爾省文獻》 第16期  作者:漁川 出版时间:1985-02-01
    关键字: 台山 金河勤 壶流春涨 风台祈雨 石岭秋云

    一、台山日:五台山之东峯,其高千仞,夜登其巅,早起观日出,红轮闪铄,从海水中踊跃而上,光华璀璨,与波光水色相激荡,不啻泰山之日观峯。二、金河勤:河在五台山中南岸,胥黄石映水如金,晴碧初洸,皓月当空,影入水中,上下一色,为钩为盆,宛若手可掬者,亦一奇也。三、壶流春涨:壶流河,邑之经流,至利台堡太平入焉,至袁家皂会子河入焉,当春水初泮,暖波潆洄蜿蜒,鸳鸯站两崖间,水石砰磕,波浪汹涌,有一潟千里之势。四、石岭秋云:黑石岭在万山中,肤寸初起,缕缕如烟,天风一

  • 文章杭州西湖的山水景观

    来源期刊:《浙江月刊》第37卷 第10期  作者:蔡業成 出版时间:2005-10-10
    关键字: 西湖 苏堤春晓 柳浪闻莺 曲院风荷 平湖秋月

    红、白碧桃各约八百余株,恢复「西湖景致六吊桥,间株杨柳间株桃」的传统美景。每当阳春三,草长莺飞,晨曦初升,宿雾未消,柳拂轻烟,花含露,娇媚欲滴,佳趣横生。加上两旁澄波如镜,飞燕斜掠水面,扁舟荡漾湖心,画意诗情,纷至沓来。历代骚人墨客,凡到此者,莫不留有佳作。清乾隆帝六次来游,每次均步前韵,各题七绝一首。兹录其第一次绝句如下:通守钱塘记大苏 取之无尽适逄吾长堤万古传名姓 岂让夷光擅此湖我对传统的古典诗歌,仅窥皮毛,但既已到此如诗似画的境地,就不容藏拙,也

  • 文章杭州西湖十景兮詠

    来源期刊:《金壇鄉訊》 第71期  作者:劉宗烈  出版时间:1990-05-14
    关键字: 杭州西湖十景 平湖秋月 苏堤春晓 断桥残雪 雷峰夕照

    本文摘自「文苑」名著之一。作者刘敎授宗烈,本县直溪桥人士,国立中央大学前身东南大学外文系毕业,历任中大、师大、辅大等名校敎授,经常于书刊报章发表诗词,颇具名望,于年前自总统府参议职退休后,被聘为台湾春人诗社社长,并仍在中国文化大学兼敎。(编者)(一)平湖秋(在大陆作)胜地平湖忆旧游。波光云影最宜秋。雨奇晴好容多幻,到风来景更幽。应有佳人临玉镜,眞疑仙子下琼楼。冰壶濯魄淸如许,把酒凭栏兴未休。(二)苏隄春十里长隄本姓苏,六桥风物擅西湖。春来艳景添诗兴

  • 文章西湖十景分詠

    来源期刊:《浙江月刊》第16卷 第4期  作者:劉宗烈 出版时间:1984-04-10
    关键字: 西湖十景 平湖秋月 苏堤春晓 断桥残雪 雷峰塔

    一、平湖秋胜境平湖忆旧游,波光云影最宜秋;雨奇晴好容多幻,到风来景更幽。应有佳人临玉镜,直疑仙子下琼楼;冰壶濯魄淸如许,把酒凭兰兴未休。二、苏隄春十里长隄本姓苏,六桥风物擅西湖;春来艳景添诗兴,起奇观胜画图。花态柳情宜俊赏,山容水意足淸娱;灵区合有人豪出,佳话流传旷代无。三、断桥残雪湖镜峯屛拥断桥,天开丽景入春娇;长隄袅柳波轻拂,孤屿寻梅雪未消。岚翠浮空悬塔影,沙痕布地跨虹腰;武林门外仙源路,引得游人暮复朝。四、雷峯夕照听罢南屛晚寺钟,又寻古塔到

  • 文章西湖十景

    来源期刊:《浙江月刊》第1卷 第7期  作者:王傑 出版时间:1969-03-29
    关键字: 西湖游览 传说故事 名胜古迹 苏堤春晓 平湖秋月 三潭印月 雷锋夕照

    苏隄春:苏隄为宋太守苏轼所筑,时在元祐年间(公元一〇七一——一〇七四年。按苏氏第一次居杭是熙宁四年十一月至七年十间,时任通判之职。)当时因杭州连续发生水灾和旱灾,农作物遭受严重损失,粮食发恐慌,全仗苏氏多方筹划,主辨官米减价平粜,来救济灾民,使杭州人民安全地渡过了灾荒。他知道此次的灾害是与西湖水利有相当关系。当时的西湖已日渐淤塞,过去的湖面已一半成为葑田,雨水多时无法贮蓄,泛滥为害;而旱干年,湖水又干涸,也影响运河水道。因此,苏氏就乘这个机会

共9条记录 1/1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