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春秋共返回9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楚師伐鄭話魚陵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44卷 第3期  作者:高雙印 出版时间:2012-07-01
    关键字: 楚师伐郑 鱼陵 《左传》 春秋时期

    一、战史西周自武王灭纣,定都镐京(今陜西长安),后传国至幽王,因宠幸褒姒,暴虐无道而亡。平王立,徙都洛邑(今河南洛阳),是为东周,王室权力日渐式微,惟尚有周、郑相依,晋、秦夹辅,终平王之世相安无事。平王卒,桓王立,欲分郑伯之权,周、郑交恶,揭开春秋时代诸侯争霸的序幕。在相互攻伐兼并中,北方的晋国日益强大,雄踞盟主;南方的楚国也已崛起,问鼎中原,二强势成水火,兵连祸结,夹在晋、楚之间的郑国,左右为难,疲于应付。周灵王十七年(西元前五五五年),晋国藉盟主之名

  • 文章從《孫子兵法》看《左傳·秦晉崤之戰》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47卷 第2期  作者:魯泰民 出版时间:2015-04-01
    关键字: 孙子兵法 左传 春秋 崤之战

    壹、春秋的时代背景:一、孔子作春秋——周朝自周平王将都城迁到东方的洛阳之后,周天子的权势就日见衰微,各诸侯国都僭越礼制,不把天子的命令放在眼里,真是「天子虚拱于上,诸侯放恣于下。」孔子看到这种情形,非常痛心,便决定要作《春秋》,以鲁国的历史为中心,从鲁隐公一年(西元前七二二年)起,到鲁哀公十四年(西元前四八一年)共十二代,两百四十二年,史书称这段时间叫「春秋时代」。《春秋》作成后,为六经(诗、书、易、礼、乐、春秋)之一,《孟子·滕文公下》有「孔子成春秋

  • 文章春秋时代河南人物志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7卷 第10期  作者:張金鑑 出版时间:1975-10-25
    关键字: 河南 人物志 春秋 颍考叔 烛之武

    河南地处中原,文物鼎盛,人文荟萃,堪称地灵人杰。春秋时代诸侯争霸,河南为四战之区,乃兵家所必争。各国诸侯为致胜图强,竞相延揽人才。所以春秋之世,人才蔚起盛极一时。当时河南之地属郑、衞、宋、邓、陈、蔡、申等国。齐桓公、晋文公、宋襄公、秦穆公、楚庄公史称五霸。河南亦五霸之一。兹将春秋时代,河南人物扼要志述如左:⒈颕考叔—郑国人。郑庄公与弟共叔段不和,怨其母誓曰,母子不及黄泉,不相见也。考叔闻之。因有献庄公食者,公赐之食。考叔不食而舍置之。庄公问其故,对曰

  • 文章春秋会盟的眞象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13卷 第2期  作者:李殿魁 出版时间:1981-02-25
    关键字: 春秋会盟 盟书 沁阳玉简 盟誓文物

    记得在十几年前,那时因为喜欢甲骨文,不仅天天面对一片片黑膏药,也硏读了不少甲骨学的论著;其中最常读的一部,便是董彦堂先生的「平庐文存」。这本书有若干文章等于是彦老殷历谱的「外篇」,但也有一些两周时期的考古资料,其中有一篇「沁阳玉简」,记录的是民国三十一年在河南沁阳发现了一些玉片,共有十一件,有玉有石,玉色作靑灰,石作墨色,其中第八片完整的作圭形,字迹不见,董先生以火酒润之,在日光下约略可辨识之字有:「自今以往」和「丕显晋公」及「韩价」等,乃定为春秋时代物

  • 文章春秋时代河南人物志(续完)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7卷 第11期  作者:張金鑑 出版时间:1975-11-25
    关键字: 春秋 河南先贤 人物志 名贤传记

    国人,孔子弟子。以文学著称,六经删定之后,诗易俱传于子夏。徐防曾谓,诗书礼乐定自孔子,而断明章句,则始于子夏。其后传春秋之公羊、穀梁二氏皆子夏之门人。孔子殁后,子夏退老西河,专门敎授,并为魏文侯之师。24.高柴—字子羔,衞国人,孔子弟子,为衞国士师,曾依法刖人之足。蒯聩作乱,子羔逃走,逃至北门,守门者适是被刖足之人。守门者对子羔曰,彼处有一缺口,而越城而逃。子羔曰,君子不踰城。守门者又曰,另处有一墙洞,可穿洞而去。子羔曰,君子不穿洞。守门者又曰,此处有室,子

  • 文章兩塊東漢熹平石經殘石的故事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7卷 第1期  作者:陳怡眞 出版时间:1975-01-01
    关键字: 春秋公羊传 石经残石 历史博物馆

    历史博物馆收藏的两块东汉熹平石经残石,如今不但已成了史博馆的鎭馆之宝,同时也是我国学术界的一大文化瑰宝。这两块石经残石本来只是一石阴阳两面,上刻有春秋公羊传的经文六百廿四字。民国廿三年出土后,剖分为二,于是石经的阴阳各成一石。又经车运顚簸,阴石断而为三,但文字幸而未受损害。据记载,汉灵帝熹平四年,议郞蔡邕校书于东观。惧俗儒穿凿经义,贻误后学,于是与堂谿典、杨赐、马日殚等大儒奏准灵帝,正定五经文字。接着以征求而得的五经善本各一,付诸博士,并经由大中大夫边韶

  • 文章(歷史文物)民族文化的瑰寶虢國墓地東馬坑

    来源期刊:《河南同鄉》 第87期  作者:高雄市同鄉會 出版时间:1995-07-03
    关键字: 东马坑 陪葬墓 考古工作 春秋战国历史

    虢国(公元前一〇一五年—六五五年)墓地车马坑,是一九五七年发现的。当时共发掘出二三四座墓,辟为虢国文物陈列馆的车马坑,是当时发掘最完整的一座,是春秋时代虢国贵族的陪葬墓,其规模是很可观的。坑内有车五辆、马一〇匹。车由车轮、车箱、车辕等组成,木质结构,双轮独辕,施漆。五辆车排成一列纵队,辕头向北,每辆车的下面都压有两匹马,马头朝北,排列整齐,系杀死后埋葬的。并在车箱底下发现有狗骨架。车箱放在辕木和轴木之上,四面都有栏杆,后面的栏杆正中有缺口,可作乘车

  • 文章齐国何以成为春秋战国时期首屈一指的霸主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43卷 第1期  作者:王革勛 出版时间:2011-01-01
    关键字: 历史传记 春秋战国 齐国称雄 军事基础 经济基础 历史古城

    齐国三面环海,一面靠山。北至古黄河与燕接壤,西至济水与卫相邻,南至泰山与鲁交界,东同纪、杞、莱国相衔接。含青、齐、淄、潍、棣、德诸州。东领青岛、威海、北及沧、德二州,南有济宁、枣庄及江苏邳州巿,西至莘县、鄄城。交通便利,物资丰盛,甲骨文齐字即有三个麦穗「」组成,国土四塞,广袤两千余里。自西周姜尙封国,至秦朝灭齐,包括姜齐二十二代三十一君,田齐七代为王,绵延八○○余年,成为春秋五霸(齐桓、晋文、秦穆、楚庄、宋襄公)之冠,战国七雄(齐、楚、燕、韩、赵、魏、秦

  • 文章五經四書析義導讀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42卷 第4期  作者:盧博文 出版时间:2010-10-01
    关键字: 中华文化 四书五经 诗经 礼记 易经 春秋 传统文化

    五经四书为我国古代文学的精华,也是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的主流与源头。因此要了解中华文化的眞貌,必以五经四书之阅读为开端,兹为便于阅读之参考,不揣剪陋,作一解析与简介。五经即:诗、书、礼、易、春秋,我国亦有六经之说,即诗、书、礼、乐、易、春秋。但乐几无单行本,已被融于礼记之中,使礼乐合并,仍以五经称之。此外古来亦有将六经与六艺,混淆使用者,六艺者为礼、乐、射、御、书、数,二者有区别。不过无论六经与六艺,都与孔子有密切的关系。司马迁孔子世家赞说:「天下君王至于

共9条记录 1/1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