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春秋会义共返回9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蜀賢舊著撮記續

    来源期刊:《四川文献》 第164期  作者:封思毅  出版时间:1977-09-30
    关键字: 六经图六卷 春秋 资治通鉴 皇宋十朝纲要 廉吏传

    宋杨甲撰,万历中新都吴氏覆宋乾道抚州陈森刋本。按,甲字嗣淸,四川遂宁人。乾道二年对策,言恢复之志不坚者二事,上览对不悦,置第五,赐文林郞,淸议推之,有声西州。初试邑,有部使者,颇以绣衣自骄,怒其不降意,诬劾以罪。赵卫公为白于当路,劾牍竟不下。(后)隐居灵泉山,著有棣华小稿……弟辅,宋史有传。二春秋三十六卷:宋杜谔撰,前有嘉祐壬申任贯序,杜谔刋板自序……晁氏公武曰:谔集释例、繁露、规过、膏肓、先儒同异篇,指掌、碎玉、折衷、指掌议、纂例、辨疑、微旨、摘微

  • 文章吳佩孚將軍軼事一則

    来源期刊:《山東文獻》第2卷 第1期  作者:王士元  出版时间:1976-06-20
    关键字: 吴佩孚 人物回忆 春秋大义 关公拒婚

    春秋大义,大夫之交不越境。刘备,君也。关公,臣也。东吴如有诚意,应先派人赴成都商谈,不可与关公直接议婚。盖关公必须如此拒之,方可消弭后方之谣言……」(大意如此,全文记不淸了)他们对其思想之敏捷,与见解之超越,深感叹服。故特刻碑留念云云。笔者当时曾在碑前徘徊良久,不忍离去。回想靑年时读三国演读到这段故事时,对关公的矜骄,心中也有不满的感觉;即社会上凡是读到和听到这段故事的人,也都认为关公不对。但我自从读到这个碑文后,立时发生了一百八十度的大转弯,对于关公此擧反而

  • 文章春秋之微言大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8卷 第6期  作者:韓亮 出版时间:1976-06-25
    关键字: 春秋 微言大义 学术研究

    汉书艺文志:「昔仲尼没而微言绝,七十子丧而大乖。」又谓周室既微,载籍残缺,仲尼思存前王之业,以鲁周公之国,礼文备物,史官有法,故与左丘明观其史记而次春秋。有所襃讳贬损,不可书见,口授弟子,丘明论本事而作传。末世口说流行,故有公羊、穀梁、邹、夹之传。是春秋乃孔子因鲁史旧文,加以笔削,发凡起例,襃贬以见意。上记鲁隐,下至哀之获麟,凡十二公,二百四十二年之事。其所贬损当世君臣,多为有威权势力者,为免时难,不得不口授弟子,隐其书而不宣,此微言大之所由昉也

  • 文章百獸率舞

    来源期刊:《寧波同鄉》 第159期  作者:何志浩 出版时间:1981-10-01
    关键字: 三民主义 孔子 宋玉 韩愈 《吕氏春秋》

    序曲书益稷:「虁曰:于!予击石拊石,百兽率舞,庶尹允谐。」又吕氏春秋古乐篇曰:「帝尧立,命质为乐,质乃效山林谿谷之音以歌,乃以糜冒缶而鼓之,乃拊石击石,以象上帝玉磬之音,以舞百兽」。尧舜盛世,庶绩咸熙,人物皆和,百兽闻音,应节而舞。后世揣摩倣动物皮相,戴动物面具,斯亦象征而舞也。我中华民国建国七十年,行见以三民主统一中国,爰以乐舞之精神,表万众之拥戴,因作百兽率舞。乐分六章,舞作六节。一、麟吐玉书——麒麟仁兽也,有若以麒麟之于走兽,凤凰之于飞鸟,喩圣人

  • 文章《古吴春秋》——吴文化的槪念和涵

    来源期刊:《無錫鄉訊》 第277期  作者:朱海容  出版时间:1992-11-20
    关键字: 古吴春秋 吴文化 槪念 涵义

    的。⒉「吴」的年代。史载有二:一、太伯于周太王古公亶父年间「亡如荆蛮」立国建吴;二是太伯于商末立国荆蛮,自号「句吴」。两者虽有不同但相距不远,且「立国建吴」是一致的。句吴至二五代吴王夫差时被越灭,历时七〇〇年左右。⒊「吴」的地域。史籍记载基本相同,吴地由小到大,历时有长有短,鼎盛期拥有今江苏、上海、浙江大部、安徽、山东等一部,江西北部春秋时曾为吴,楚交界地,故有「吴头楚尾」之称。综上所述,吴文化的槪念,当是:自商代末年至春秋晚期这段时间的吴国的文化。即:这段时间内

  • 文章無錫光復志(二二)

    来源期刊:《無錫鄉訊》 第90期  作者:錢基博 楊愷齡  出版时间:1977-04-20
    关键字: 秦毓鎏 祭孔子 春秋之义 教育

    文递嬗,后来益贤。传公羊,三世代谢。欧儒颂斯,是谓进化。内夏外夷,无堕大坊。夷夏奚分,不以土疆。进于中国,诸夏是议。夷行则夷,春秋。降夷有杞,不闻迁地。狄入成周,岂日进之。笔削维严,是谓攘夷。夫子订易,炳焉北辰。屯贵下贱,大得斯民。咸男下女,取女用吉。亢龙有悔,尺蠖之屈。君子观象,是谓抑尊。周诰殷盘,声牙之文。易诡而奇,子咀其芬。系辞于易,旡取形似。作为文章,辞达已矣。鲁论二十,文无摛藻。不求艰深,是谓明道。综兹五事,下垂千春。民到于今,雅言宜遵。载

  • 文章春秋周易释要

    来源期刊:《江西文獻》 第117期  作者:謝鎭藩  出版时间:1984-07-01
    关键字: 春秋 周易 学者观点 经典释义 文献资料

    前言春秋者,鲁之史记也。孔子删春秋,偶褒贬,别善恶,为后世戒。夜读杜氏注,春秋经传集解,共十六册。有关先贤论周易之记载,能占国家兴替之先机,卜个人吉凶祸福,生死休咎高深之哲理,惜我无知,衷心为之神往,爰摘而录之,以资同赏。尙祈方家敎益,勿以膺浅见讥是幸!前贤论周易传。「册三」二十二年春三月,陈人杀其大子御寇,陈公子完与颛孙奔齐。陈厉公蔡出也,故蔡人杀五父而立之。生敬仲。「陈公子完」。其少也。周史有以周易见陈侯者,「周大史也」。陈侯使筮之「蓍曰:筮」。遇观

  • 文章章太炎先生之史學思想

    来源期刊:《浙江月刊》第4卷 第1期  作者:趙明琇 出版时间:1972-01-30
    关键字: 章太炎 史学 民族主义史学 孔子 春秋

    人成之,然当鼎革之际,嫌忌颇多,言有未尽,因乃捜辑明季野史数百种,撰为明通鉴一百卷,以补其阙。他如南海朱次琦,为学服膺顾黄,倡导史学于岭南。吴县冯桂芬,宗尙亭林,究心经世之学,其抗议四十篇,亦日知录之支流。凡此皆于民族主史学思想之复兴,具有先导之功。而章太炎氏生当其时,遂乃探究春秋大义,融合诸家学说,演为「历史民族之」,上承三老遗緖,下开革命途辙,其于近代史学之昌明,政敎之扶翼,三老而后,罕有其匹。崇为大儒,谁云不宜?二、先生民族主史学之理论今之所谓

  • 文章我們的青田(續)

    来源期刊:《青田會刊》 第20期  作者:葉以新 出版时间:1980-10-20
    关键字: 《青田县志》 《周易图解》 《河洛图解》 《礼记大义》 春秋明经》

    名贤录经考。河洛图解未见淸陈应登撰,见旧志,应登邑诸生。周易指三十八卷、易例一卷、易图五卷、易断辞一卷、附录一卷存淸端木国瑚撰。国瑚道光癸已进士,传见儒林。其书用王弼本,冠以易例三十一条,通述注易大指图一百三十为四卷。又尙书易图九、周官易图七、诗易图四、春秋易图七、孝经月令明堂大学中庸易图各一、孟子易图五,共为一卷。其不能就一卦一爻说者,别为断辞一卷。又以易往来卦、八卦、世位卦、候六日七分、逸象五篇附于末。其说虽以十翼为本,而专明象数。于汉宋诸儒之说,悉摈

共9条记录 1/1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